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社会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改变,在后世人看来是清晰明了的,但对当代人来说却不那么容易辨识。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政治家一再做出错误的选择。历史确实像一面镜子,让人看清自己。但问题是你离得越近,反而可能越看不清自己的脸。
2016年美国大选:政党政治输给社会运动
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国家逐渐取代宗教成为社会价值动员的主体。政党则是这种核心价值的直接塑造者、整合者和推动者。但在时代转折时期,社会成员往往会通过运动的方式直接表达诉求。此时的政党若想不被时代抛弃和边缘化,就必须整合社会运动。
2016年美国大选,与其说希拉里是输给了特朗普、共和党,或特朗普所代表的“锈带”白人,不如说她输给了一场她未能分辨和应对的社会运动。而在社会动员的短期和中期效果方面,传统政党是难以抵敌社会运动的。
这场社会运动自2009年茶党兴起时,就已露端倪。2009年1月奥巴马就职典礼时,有上百万人聚集在国家广场倾听就职演说;数十万人冒着寒风立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两侧——就职典礼后奥巴马夫妇会沿着这条路步行回白宫。在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有色人种或说西班牙语的少数族裔,少数是白人。
尚未开创任何政绩就受到如此欢迎和期待,与之前长达一年的选举进程有关。奥巴马的选举策略的核心就是新媒体动员下的社会运动,其大多数捐款都是25美元以下的小额捐款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就是靠这种有效的社会动员而战胜了民主党和共和党内的精英大佬,包括精英政治的代表人物希拉里。
但就在奥巴马就任一个月后,右翼也开始了社会动员。某位电视主持人号召美国应该复兴茶党的传统。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作为党名的茶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而更像是一场社会运动,诉求回到美国传统。这场以减税(Tax Enough Already口号的简称也是TEA)为开端的运动,开启了右翼民粹主义的大门。
茶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说是男性白人,年龄在45岁以上,大多在过往选举中支持共和党。这个右翼社会运动没有明确的领导,没有中枢结构,因而也更容易受民意、情绪和连续性事件的影响。实际上,社会运动和民粹主义的区分并不那么容易,关键就在于其建构能力。若没有政党、社会组织等体制内力量去吸收社会运动并使其缓和,社会运动的极端化和民粹化是难以避免的。马克思说过,理论只有极端化,才能抓住群众。而最极端化的理论之一,就是种族划界。
在国家广场举行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就职典礼的八个月后,茶党在同样的地点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奥巴马医改的示威。那天笔者从广场西边走到东边,穿过示威的人群,一直走到国会山下,看到和1月份奥巴马就职典礼现场的人群构成相反——参加示威的都是白人,没有一个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现在回想起来,在七年后发动“革命”将特朗普送上台的正是这些人。
社会运动是一个越来越激进的过程
2009年到2015年是茶党运动斩关夺隘的奋进时期。当时笔者在美国东西海岸几个大学做巡回讲学,其间从东到西、从大都市到小镇,一路上不时碰到茶党的游行示威;而每次讲座都会遇到茶党式的提问,即中国的经济扩张会不会威胁到美国人(不是美国国家)的利益和传统。而无论是讲座提问者,还是示威者,都保持着理性与克制,并且热心地向旁人解释他们的信念。
不过,虽然此后茶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胜,却无法阻止他们所反对的价值观的蔓延甚至制度化:医疗改革被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谈判已经达成,甚至同性婚姻也变为合法。面对政治正确的“过度”执行,许多美国人既愤怒又无奈。他们需要比茶党更有效的手段,来反对现存政治体制对政治正确“扩大化”的执行。这是运动激进化的原初动力。
所以,随着议题的扩大化和愤怒情绪的升温,茶党原有的主张如减税、小政府,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诉求了。到了2015年,那些比茶党更加愤怒的右翼选民已经不屑于向媒体和公众去解释他们的理念。在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婚姻登记员拒绝为同性婚姻者发放结婚证书,因为“这伤害了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这位登记员是一位天主教徒。
这些零星的抗议无法阻止一路向左的社会变化的发生。于是某些激进的右翼人群采取了直接行动,包括:得克萨斯州民兵起义、南卡罗来纳黑人教堂枪击事件。但这些暴力和准暴力事件只能泄愤,而无力改变政治大局。直到2015年特朗普的出现,带来了这个人群从整体上反击政治正确的契机。而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理解也被直接拉低到种族主义的水平。
从2015年到2016年,由于特朗普的参选,选举的中心议题从两个(促进就业和反政治正确)变成了一个(白人优先),使得选举从经济议题升级为更极端的种族议题。社会运动如果自由生长而没有被体制吸纳整合,就容易趋于激进化,这是因为会有政治家出来用更激进的观点吸引民众,而越来越激进的民众也会逼政治家说出更为极端的主张。这是一个反复被教育、逐渐被刺激的过程。
和许多人对特朗普支持者属于白人中下阶层的认知相反,2016年大选的最终选票统计显示,本次大选的选民划界并非主要以经济地位来划分,而主要以种族来划分。此次美国大选,白人选民占了总选民的72%,黑人选民、拉丁裔选民和亚裔选民分别只占12%、11%和4%。白人投票者中高达58%支持特朗普,支持希拉里的只有37%。这是近30年来两党候选人在白人投票者选民上的最大差距。而且选后数据显示,不仅下层白人,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白人投票者群体中,特朗普的得票率也明显高于希拉里。
右翼保守主义运动为什么选择了特朗普,而抛弃了共和党建制派及茶党候选人
在过去的八年间,面对奥巴马政府在医疗、贸易、福利、同性婚姻等方面的激进政策,这些右翼选民很像那些在内心酝酿着越来越多不满情绪的观众:我让你们在台前跳啊跳,我就不说话;但一旦有机会我就把这个台子掀翻了。
社会运动的核心是情绪,而不是理智。2016总统大选中特朗普的许多说法固然离谱,但他的有效武器在于能够不断地唤起大众的情绪。而唤起情绪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给出答案,将情绪的指向具体化。
例如,“锈带”工人并不明白为什么会面临失业和经济下滑的问题,特朗普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简单答案——全球化;而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特朗普也给出了一个直接的措施——筑墙;对于增加了中产阶级负担的奥巴马医疗改革,特朗普的答案是——废除。是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中早已谈到,唤起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将情绪的对象具体化到某个现实的群体(如犹太人、移民)身上,而解决办法必须简单而直接。
而且,特朗普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11月末的感恩节期间,特朗普向空调巨头开利喊话,最终和其达成协议:开利公司获得了7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承诺,作为交换,该公司将把原本准备移到墨西哥的800个工人岗位和300个总部研发岗位留在美国。作为尚未有实权的候任总统,特朗普此举震动了那些保守的政治家。
相比之下,民主党的政治精英们所给出的答案过于冗长,链条太多,如全球化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旧有知识体系已经不适合变化的时代,等等。既难于在理性层面上被快速理解,也难于在感性层面上被接受——人们确实无法接受被时代抛弃的原因有一部分正是在于自己。
无论是恐惧、不满、歧视、愤怒,特朗普总有办法将这些负面的情绪化为对他本人的支持。这些做法强烈冲击了共和党的传统理念。而在特朗普已取得共和党内普通选民支持的情况下,“正统”的共和党人或退出特朗普阵营,或放弃自己的理念,已经别无选择。连茶党候选人鲁比奥和克鲁兹也无法挑战特朗普的胜势。至于另外一些共和党精英如瑞恩、罗姆尼等,则在特朗普当选后与其握手言和:他们通过向社会运动投降的方式跟上了这波激进的历史潮流,或者说被这股潮流所吞没。
所以,这次选举可以说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共同的失败。民主党的失败在于:在社会运动兴起之时,若政党未能和社会运动结合,那么就会被边缘化。而共和党则证明了,弱化的政党接纳社会运动可能是危险的,甚至会被社会运动直接吞没。毕竟,在大选中输给特朗普的不仅是民主党,还有共和党建制派的诸位大佬。
社会运动与政党的结合曾多次改变美国,并将继续如此
如果将视野扩展至更大的历史范围,就会发现,美国的政治其实一直是被社会运动推动和改变的。
施洛兹曼在《当运动联合政党》(When Movements Anchor Parties)中,考察了历史上五次著名的政党与社会运动的融合,指出历史上民主党与共和党都曾经成功地整合过当时的社会运动,并彻底改变了当时美国的政治格局。
1930年代,正处于“大萧条”中的美国,失业状况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动用国家的力量限制大银行和大企业,并像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一样,主动整合劳工运动,改善劳资关系,先后出台《国家劳工关系法》等多部保护劳工权益的法案,使得经济下滑时期的美国并没有发生像欧洲那样激烈的劳工革命和战争,一直到经济好转的契机来临。
民主党与劳工运动的合作让双方都获得了此后几个世代的政治利益:劳工运动的大部分目标都达成了,劳工政策从此固定下来,工人阶级成功地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劳联-产联也成为举足轻重的利益集团,每次总统大选对民主党的捐款额都排在众多利益集团的前几位。而民主党则因成功地整合了社会运动,连任五届总统,并且为林登•约翰逊在1960年代的“伟大社会”运动奠定了基础。
到了1970年代,共和党的基础选民被民主党蚕食殆尽。其绝处逢生则是因为共和党整合了另外一场社会运动——回归保守主义运动。经历了1970年代左翼自由主义的大规模社会改造后的美国人,开始厌倦那些“颓废的极端现象”,如性解放、滥用毒品、同性恋、平权运动等。这些被认为威胁到美国传统的价值观。
于是,在社会左翼化持续多年并开始走向“极端”之际,共和党及保守选民突然横空出世,打断了这一进程。尼克松称之为“唤醒了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情形和今天的特朗普胜选何其类似。特别是持保守观念的基督教福音派被共和党整合,成为共和党的新基础选民。此后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堕胎、同性婚姻等社会价值方面的争执,概肇因于此。
在上述历史进程中,政党政治和社会运动的结合总会使两者双双获益:政党通过整合社会运动获得新生,而社会运动则通过政党来固化成果。不仅如此,两者的合作还带来了真正的“社会改革”,即改革的动力并非源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家集团,而是来自被社会运动动员起来的人民。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两场社会运动迎头对撞
但2016年却与以往的五次社会运动不同。之前五次都是由一场社会运动对抗原有的僵化体制。而2016年则是两场社会运动的迎头对撞。作为对当前问题的直接反应,美国的社会运动并非仅有特朗普所代表的白人保守主义,还有发轫虽晚却影响很大的“占领华尔街”及桑德斯的“社会主义运动”。桑德斯的支持者和特朗普的支持者所关注的是同样的问题——就业问题、种族问题、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价值多元,但解决的方式却大相径庭:桑德斯的支持者试图纠正全球化的错误,反对金融寡头,并要求更多的平权,及真正解决社会分化问题。
所以,在这次选举前,民主党也有机会整合社会运动,而且条件比共和党更好。但民主党在这个问题上犹疑了,未能采取整合行动,依然纠结于传统的政党政治和大佬交易。唯一跟得上潮流变迁的政治家是桑德斯,因此也可以理解他所掀起的“社会主义”浪潮吸引了那么多的支持者,甚至差点威胁到希拉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地位。
但在这次选举中,左翼的社会运动过于依赖民主党和精英政治。至于民众动员,党内除去已在初选中落败的桑德斯外,希拉里是小圈子权术型政治家,而非桑德斯、奥巴马一类的公众政治家。希拉里的演说和她的人一样都太过理性,无法像某些政治家那样轻易地就唤起民众的狂热。所以说,左翼社会运动在政治理念层面和精英层面停留过久,甚至没有在底层民众最关心的经济问题上下更大功夫。
而与此同时,右翼保守主义运动虽然也没能被共和党成功整合(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基本是被茶党牵着鼻子走,党内资深候选人接二连三地输给茶党候选人),但特朗普出现了,他在共和党的平台上整合了整个右翼社会运动,并且通过对于实在的经济、移民等议题的关注,把这个运动化为真实的选票。
两场社会运动(左翼自由主义和右翼保守主义)的同存并举,不但形成了社会对抗的氛围,而且由于两党精英都未能真正整合运动的力量,给了体制外政治家机会。更可叹的是,两场运动在相互的不断刺激下,各自都有走向极端化和民粹化的倾向。特朗普当选后的几个星期内,各地反特朗普的示威游行此起彼伏。这和特朗普支持者在胜选后的种族主义挑衅相互激荡。
不过话说回来,右翼候选人的上台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糟。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言论和表现,如称赞奥巴马、松口移民政策等,均可解读为在依靠非常规手段赢得选举后,开始努力向一个“正常”的政治家回归。值得乐观的理由还不止于此:如果白人保守主义运动在缺乏明智的政治家和政党的引领下,有滑向民粹化和种族主义的危险(特朗普当选后种族主义者确实受到很大的鼓舞),那么,相反方向的社会运动就会卷土重来。因此,民主党输了一次选举并非其所代表的社会运动的终结;恰恰相反,在右翼政党执政的情况下,他们作为反对者反而更有可能生发出新的动力,并且持续性地要求政党层面的重组和社会运动的重构。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基本盘并不是在2016年才冒头的。在八年前的那次选举中,饱尝政党政治无所作为的“锈带”工人就已经积极地参与了改变。那一次他们把票投给了奥巴马。而奥巴马的动员手段“脸书+社会运动”,和特朗普的“推特+社会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今天这些所谓右翼选民们其实曾经给过民主党、给过左翼自由主义八年的机会。这一次,他们决定把机会给予右翼民族主义。但四年后呢?
(相关简介:唐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社会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改变,在后世人看来是清晰明了的,但对当代人来说却不那么容易辨识。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政治家一再做出错误的选择。历史确实像一面镜子,让人看清自己。但问题是你离得越近,反而可能越看不清自己的脸。
2016年美国大选:政党政治输给社会运动
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国家逐渐取代宗教成为社会价值动员的主体。政党则是这种核心价值的直接塑造者、整合者和推动者。但在时代转折时期,社会成员往往会通过运动的方式直接表达诉求。此时的政党若想不被时代抛弃和边缘化,就必须整合社会运动。
2016年美国大选,与其说希拉里是输给了特朗普、共和党,或特朗普所代表的“锈带”白人,不如说她输给了一场她未能分辨和应对的社会运动。而在社会动员的短期和中期效果方面,传统政党是难以抵敌社会运动的。
这场社会运动自2009年茶党兴起时,就已露端倪。2009年1月奥巴马就职典礼时,有上百万人聚集在国家广场倾听就职演说;数十万人冒着寒风立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两侧——就职典礼后奥巴马夫妇会沿着这条路步行回白宫。在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有色人种或说西班牙语的少数族裔,少数是白人。
尚未开创任何政绩就受到如此欢迎和期待,与之前长达一年的选举进程有关。奥巴马的选举策略的核心就是新媒体动员下的社会运动,其大多数捐款都是25美元以下的小额捐款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就是靠这种有效的社会动员而战胜了民主党和共和党内的精英大佬,包括精英政治的代表人物希拉里。
但就在奥巴马就任一个月后,右翼也开始了社会动员。某位电视主持人号召美国应该复兴茶党的传统。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作为党名的茶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而更像是一场社会运动,诉求回到美国传统。这场以减税(Tax Enough Already口号的简称也是TEA)为开端的运动,开启了右翼民粹主义的大门。
茶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说是男性白人,年龄在45岁以上,大多在过往选举中支持共和党。这个右翼社会运动没有明确的领导,没有中枢结构,因而也更容易受民意、情绪和连续性事件的影响。实际上,社会运动和民粹主义的区分并不那么容易,关键就在于其建构能力。若没有政党、社会组织等体制内力量去吸收社会运动并使其缓和,社会运动的极端化和民粹化是难以避免的。马克思说过,理论只有极端化,才能抓住群众。而最极端化的理论之一,就是种族划界。
在国家广场举行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就职典礼的八个月后,茶党在同样的地点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奥巴马医改的示威。那天笔者从广场西边走到东边,穿过示威的人群,一直走到国会山下,看到和1月份奥巴马就职典礼现场的人群构成相反——参加示威的都是白人,没有一个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现在回想起来,在七年后发动“革命”将特朗普送上台的正是这些人。
社会运动是一个越来越激进的过程
2009年到2015年是茶党运动斩关夺隘的奋进时期。当时笔者在美国东西海岸几个大学做巡回讲学,其间从东到西、从大都市到小镇,一路上不时碰到茶党的游行示威;而每次讲座都会遇到茶党式的提问,即中国的经济扩张会不会威胁到美国人(不是美国国家)的利益和传统。而无论是讲座提问者,还是示威者,都保持着理性与克制,并且热心地向旁人解释他们的信念。
不过,虽然此后茶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胜,却无法阻止他们所反对的价值观的蔓延甚至制度化:医疗改革被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谈判已经达成,甚至同性婚姻也变为合法。面对政治正确的“过度”执行,许多美国人既愤怒又无奈。他们需要比茶党更有效的手段,来反对现存政治体制对政治正确“扩大化”的执行。这是运动激进化的原初动力。
所以,随着议题的扩大化和愤怒情绪的升温,茶党原有的主张如减税、小政府,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诉求了。到了2015年,那些比茶党更加愤怒的右翼选民已经不屑于向媒体和公众去解释他们的理念。在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婚姻登记员拒绝为同性婚姻者发放结婚证书,因为“这伤害了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这位登记员是一位天主教徒。
这些零星的抗议无法阻止一路向左的社会变化的发生。于是某些激进的右翼人群采取了直接行动,包括:得克萨斯州民兵起义、南卡罗来纳黑人教堂枪击事件。但这些暴力和准暴力事件只能泄愤,而无力改变政治大局。直到2015年特朗普的出现,带来了这个人群从整体上反击政治正确的契机。而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理解也被直接拉低到种族主义的水平。
从2015年到2016年,由于特朗普的参选,选举的中心议题从两个(促进就业和反政治正确)变成了一个(白人优先),使得选举从经济议题升级为更极端的种族议题。社会运动如果自由生长而没有被体制吸纳整合,就容易趋于激进化,这是因为会有政治家出来用更激进的观点吸引民众,而越来越激进的民众也会逼政治家说出更为极端的主张。这是一个反复被教育、逐渐被刺激的过程。
和许多人对特朗普支持者属于白人中下阶层的认知相反,2016年大选的最终选票统计显示,本次大选的选民划界并非主要以经济地位来划分,而主要以种族来划分。此次美国大选,白人选民占了总选民的72%,黑人选民、拉丁裔选民和亚裔选民分别只占12%、11%和4%。白人投票者中高达58%支持特朗普,支持希拉里的只有37%。这是近30年来两党候选人在白人投票者选民上的最大差距。而且选后数据显示,不仅下层白人,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白人投票者群体中,特朗普的得票率也明显高于希拉里。
右翼保守主义运动为什么选择了特朗普,而抛弃了共和党建制派及茶党候选人
在过去的八年间,面对奥巴马政府在医疗、贸易、福利、同性婚姻等方面的激进政策,这些右翼选民很像那些在内心酝酿着越来越多不满情绪的观众:我让你们在台前跳啊跳,我就不说话;但一旦有机会我就把这个台子掀翻了。
社会运动的核心是情绪,而不是理智。2016总统大选中特朗普的许多说法固然离谱,但他的有效武器在于能够不断地唤起大众的情绪。而唤起情绪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给出答案,将情绪的指向具体化。
例如,“锈带”工人并不明白为什么会面临失业和经济下滑的问题,特朗普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简单答案——全球化;而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特朗普也给出了一个直接的措施——筑墙;对于增加了中产阶级负担的奥巴马医疗改革,特朗普的答案是——废除。是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中早已谈到,唤起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将情绪的对象具体化到某个现实的群体(如犹太人、移民)身上,而解决办法必须简单而直接。
而且,特朗普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11月末的感恩节期间,特朗普向空调巨头开利喊话,最终和其达成协议:开利公司获得了7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承诺,作为交换,该公司将把原本准备移到墨西哥的800个工人岗位和300个总部研发岗位留在美国。作为尚未有实权的候任总统,特朗普此举震动了那些保守的政治家。
相比之下,民主党的政治精英们所给出的答案过于冗长,链条太多,如全球化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旧有知识体系已经不适合变化的时代,等等。既难于在理性层面上被快速理解,也难于在感性层面上被接受——人们确实无法接受被时代抛弃的原因有一部分正是在于自己。
无论是恐惧、不满、歧视、愤怒,特朗普总有办法将这些负面的情绪化为对他本人的支持。这些做法强烈冲击了共和党的传统理念。而在特朗普已取得共和党内普通选民支持的情况下,“正统”的共和党人或退出特朗普阵营,或放弃自己的理念,已经别无选择。连茶党候选人鲁比奥和克鲁兹也无法挑战特朗普的胜势。至于另外一些共和党精英如瑞恩、罗姆尼等,则在特朗普当选后与其握手言和:他们通过向社会运动投降的方式跟上了这波激进的历史潮流,或者说被这股潮流所吞没。
所以,这次选举可以说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共同的失败。民主党的失败在于:在社会运动兴起之时,若政党未能和社会运动结合,那么就会被边缘化。而共和党则证明了,弱化的政党接纳社会运动可能是危险的,甚至会被社会运动直接吞没。毕竟,在大选中输给特朗普的不仅是民主党,还有共和党建制派的诸位大佬。
社会运动与政党的结合曾多次改变美国,并将继续如此
如果将视野扩展至更大的历史范围,就会发现,美国的政治其实一直是被社会运动推动和改变的。
施洛兹曼在《当运动联合政党》(When Movements Anchor Parties)中,考察了历史上五次著名的政党与社会运动的融合,指出历史上民主党与共和党都曾经成功地整合过当时的社会运动,并彻底改变了当时美国的政治格局。
1930年代,正处于“大萧条”中的美国,失业状况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动用国家的力量限制大银行和大企业,并像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一样,主动整合劳工运动,改善劳资关系,先后出台《国家劳工关系法》等多部保护劳工权益的法案,使得经济下滑时期的美国并没有发生像欧洲那样激烈的劳工革命和战争,一直到经济好转的契机来临。
民主党与劳工运动的合作让双方都获得了此后几个世代的政治利益:劳工运动的大部分目标都达成了,劳工政策从此固定下来,工人阶级成功地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劳联-产联也成为举足轻重的利益集团,每次总统大选对民主党的捐款额都排在众多利益集团的前几位。而民主党则因成功地整合了社会运动,连任五届总统,并且为林登•约翰逊在1960年代的“伟大社会”运动奠定了基础。
到了1970年代,共和党的基础选民被民主党蚕食殆尽。其绝处逢生则是因为共和党整合了另外一场社会运动——回归保守主义运动。经历了1970年代左翼自由主义的大规模社会改造后的美国人,开始厌倦那些“颓废的极端现象”,如性解放、滥用毒品、同性恋、平权运动等。这些被认为威胁到美国传统的价值观。
于是,在社会左翼化持续多年并开始走向“极端”之际,共和党及保守选民突然横空出世,打断了这一进程。尼克松称之为“唤醒了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情形和今天的特朗普胜选何其类似。特别是持保守观念的基督教福音派被共和党整合,成为共和党的新基础选民。此后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堕胎、同性婚姻等社会价值方面的争执,概肇因于此。
在上述历史进程中,政党政治和社会运动的结合总会使两者双双获益:政党通过整合社会运动获得新生,而社会运动则通过政党来固化成果。不仅如此,两者的合作还带来了真正的“社会改革”,即改革的动力并非源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家集团,而是来自被社会运动动员起来的人民。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两场社会运动迎头对撞
但2016年却与以往的五次社会运动不同。之前五次都是由一场社会运动对抗原有的僵化体制。而2016年则是两场社会运动的迎头对撞。作为对当前问题的直接反应,美国的社会运动并非仅有特朗普所代表的白人保守主义,还有发轫虽晚却影响很大的“占领华尔街”及桑德斯的“社会主义运动”。桑德斯的支持者和特朗普的支持者所关注的是同样的问题——就业问题、种族问题、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价值多元,但解决的方式却大相径庭:桑德斯的支持者试图纠正全球化的错误,反对金融寡头,并要求更多的平权,及真正解决社会分化问题。
所以,在这次选举前,民主党也有机会整合社会运动,而且条件比共和党更好。但民主党在这个问题上犹疑了,未能采取整合行动,依然纠结于传统的政党政治和大佬交易。唯一跟得上潮流变迁的政治家是桑德斯,因此也可以理解他所掀起的“社会主义”浪潮吸引了那么多的支持者,甚至差点威胁到希拉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地位。
但在这次选举中,左翼的社会运动过于依赖民主党和精英政治。至于民众动员,党内除去已在初选中落败的桑德斯外,希拉里是小圈子权术型政治家,而非桑德斯、奥巴马一类的公众政治家。希拉里的演说和她的人一样都太过理性,无法像某些政治家那样轻易地就唤起民众的狂热。所以说,左翼社会运动在政治理念层面和精英层面停留过久,甚至没有在底层民众最关心的经济问题上下更大功夫。
而与此同时,右翼保守主义运动虽然也没能被共和党成功整合(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基本是被茶党牵着鼻子走,党内资深候选人接二连三地输给茶党候选人),但特朗普出现了,他在共和党的平台上整合了整个右翼社会运动,并且通过对于实在的经济、移民等议题的关注,把这个运动化为真实的选票。
两场社会运动(左翼自由主义和右翼保守主义)的同存并举,不但形成了社会对抗的氛围,而且由于两党精英都未能真正整合运动的力量,给了体制外政治家机会。更可叹的是,两场运动在相互的不断刺激下,各自都有走向极端化和民粹化的倾向。特朗普当选后的几个星期内,各地反特朗普的示威游行此起彼伏。这和特朗普支持者在胜选后的种族主义挑衅相互激荡。
不过话说回来,右翼候选人的上台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糟。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言论和表现,如称赞奥巴马、松口移民政策等,均可解读为在依靠非常规手段赢得选举后,开始努力向一个“正常”的政治家回归。值得乐观的理由还不止于此:如果白人保守主义运动在缺乏明智的政治家和政党的引领下,有滑向民粹化和种族主义的危险(特朗普当选后种族主义者确实受到很大的鼓舞),那么,相反方向的社会运动就会卷土重来。因此,民主党输了一次选举并非其所代表的社会运动的终结;恰恰相反,在右翼政党执政的情况下,他们作为反对者反而更有可能生发出新的动力,并且持续性地要求政党层面的重组和社会运动的重构。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基本盘并不是在2016年才冒头的。在八年前的那次选举中,饱尝政党政治无所作为的“锈带”工人就已经积极地参与了改变。那一次他们把票投给了奥巴马。而奥巴马的动员手段“脸书+社会运动”,和特朗普的“推特+社会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今天这些所谓右翼选民们其实曾经给过民主党、给过左翼自由主义八年的机会。这一次,他们决定把机会给予右翼民族主义。但四年后呢?
(相关简介:唐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