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1月14日,《民粹主义——概念、理念与实证》一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林红为钝角网会员做了《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线上讲座。林红老师讲解了民粹主义的概念,它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诉求,并就目前国际上民粹主义政党的流行提出:与其说这些政党是真诚地信仰人民,还不如说他们把民粹主义当作政治竞争的政治策略。
民粹主义拥有怎样的历史?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看待全球化时代出现新一轮民粹主义浪潮?钝角君整理了部分讲稿,回答你心中的疑惑。
感谢钝角网邀请做题为“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线上讲座。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民粹主义的历史线索。然后,讲解一下民粹主义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它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诉求是什么。第三,探讨全球化时代为什么民粹主义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在美国、欧洲甚至在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都发现民粹主义。最后如果有时间,谈一谈民粹主义如何给我们这个时代提出挑战。
从概念上讲,“民粹主义”是政治学里面最有争议性的议题之一,从现象上说,很多人都认为它是现代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图景里面一个越来越显著的主要特征。大众动员、大众民主是民粹主义的标签。从历史线索来看,从最开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民粹派运动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波或者四波浪潮。
图一:俄国民粹派在农村宣传
民粹主义和全球化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比较久远的历史,但是在 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刚开始,也就是全球化刚刚萌芽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第一波应该就是19世纪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这两场运动。俄国稍早,在1870年左右,美国人民党运动是1890年前后。图一就是俄国民粹派在农村动员大众的图,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有很多作品是表现这样的场景。
第一次浪潮是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俄国,第二次浪潮就是庇隆主义为代表的拉美的民粹运动,这种左派道路的庇隆主义在拉美掀起了一场政治运动的狂潮。图二是著名的阿根廷庇隆夫人,是庇隆主义的象征。
图二:阿根廷庇隆夫人
其他图片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们也都在很多媒体报道上看到了大量群众的集结,统一的标语,简单的口号,很多的反抗和反对。上个世纪80年代民主化浪潮第三波,就是亨廷顿的《第三波》讲的,在东亚,在一些发展中地区出现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主要代表就像韩国、台湾地区,包括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泰国。有人认为民粹主义的第三波应该是民主化浪潮第三波的副产品。如果是这样的话,第四波应该就是出现在我们热议的全球化时代,21世纪头十年的第四波民粹主义席卷全球。这种情况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直接相关,所以我想集中谈所谓的第四波民粹主义浪潮,它正在如何改变我们这样一个时代。
图三
图四
历史上的民粹主义现象通常出现在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全球化时代的第四波民粹主义浪潮同样出现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但不同于以往。以往的民粹主义常常出现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地区,这一次比较有特点的是它在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和欧洲这些民主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现,而且是隔着大西洋的呼应。在欧洲,从欧债危机、欧洲议会选举、难民危机再到去年英国脱欧,欧洲民粹运动一直持续高涨。今年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年,德国、法国、荷兰都面临议会选举或者是总统选举,民粹主义政党会不会上台,很值得关注。
在美国,从人民党运动开始,美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有过多次的第三党运动和民粹主义的运动,最新的这次特朗普当选,意味着右翼保守主义势力的上升,它的起点可能要算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及其之后出现的茶党运动,前者留下了阶级政治的左翼民粹主义种子,后者则具有保守的右翼民粹主义色彩。
在欧洲,关于民粹主义、后现代民粹主义的讨论在80年代已经开始,那个时候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包括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在施政理念上就有一种“威权民粹”(有人说叫极权民粹的东西),不很看重个人福利,对移民比较排斥,经济上倾向于孤立主义、保守主义,人们在今天的民粹主义思潮里也找到了这些东西。
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惊讶,因为英国独立党的主张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竟能改变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不仅使得英国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也为一些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提供了迅速扩张的借鉴。今年面临最大考验的两个欧洲国家就是德国和法国,德国的民粹政党或称具有右翼民粹取向的政党——“德国选择党”虽然获得的支持相比于英国独立党来说没那么大,但是基本盘也在不断扩大。最为严峻的是法国,法国国民阵线的影响一直以来非常大,所以有舆论认为,法国国民阵线的党魁玛丽勒庞可能会当选。所以,当美国出现了一个右翼民粹倾向的特朗普,如果法国再出现一个一贯持极右翼立场的勒庞,新自由主义引领的全球化还能怎么走,非常成问题。
图五
图五是英国一个叫Yougov的民调机构对欧洲若干国家的民众对威权民粹主义(或者叫极权民粹主义)派别或政治力量的支持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八个国家的民众对威权民粹主义派别的支持度比较高,至少是接近了50%,而在英法德三个国家中,法国最高(63%),英国偏中游(48%)。图中还显示,两个东欧国家罗马尼亚和波兰惊人的高,两国的左翼民粹主义很有市场,而值得关注的是法国,它也是超过了Yougov认为的右翼警戒线的60%,罗马尼亚、波兰、法国都超过了这个警戒线。德国的情况是18%,还不是特别高。
图六
图六是以英国做观察对象的民调结果,灰色和黑色的温和民粹和极端民粹的支持者比例合起来已经将近一半,说明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对峙是旗鼓相当的。
透过这些欧美民粹现象,我们要问一些问题,民粹主义在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民粹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定论,没有共识。我认为,从纵向来看,民粹主义是一种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它是现代化的产物,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有人说它是民主生活里的一个箩筐,什么坏东西都可以往里头放,确实,民粹主义在当今政治生活当中是一个负面的标签,有很多贬斥的评论和印象。从横向维度来说,民粹主义可以跨越制度差异,不同制度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可能出现民粹运动。
我们今天把社会生活里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群众暴力、社会混乱、社会失序、民主倒退、政治崩溃等大部分麻烦都归咎于民粹主义。大家讲民粹主义,有人说它是意识形态,有人说它是一个政治逻辑,有人说它是一种社会运动,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的辨识度最高的核心元素叫“民众中心”或者叫“人民至上主义”。从我们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沿袭下来的东西也有拜民、崇尚人民的价值核心,但二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我们不放在一起谈。尽管如此,现代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因为有民众中心的内核,所以具有了某种民粹主义色彩。这些现象包括大众动员、群众运动、草根政治,甚至公民投票、直接民主等也有某种民粹主义的底色。
民粹主义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西方学者早在60年代就有过很多讨论,他们发现民粹主义这个词很有用,但是很模糊,没有办法为它确定一个单一的定义。也就是说,人们对民粹主义的概念除了“崇尚人民”以外,很难达成其他的一致意见。有人觉得民粹主义是地位、福利下降带来的失落、沮丧的情绪,也有人觉得这是民族主义、对传统文化怀旧情结,还有人从现实角度说认为它是一些政治人物用来吸引人民、扫除制度障碍的策略,所以这是一个很令人迷惑的概念。
虽然缺乏共识,但是全球化发展和后现代民粹主义议题兴起之后,学界继续在做很多的概念与理念解读,我比较赞同美国政治学教授卡森·穆德的解释,他把民粹主义解释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他说社会最终要被分成两个同质和对抗的群体,一边是纯洁的人民,一边是腐败的精英,所以他认为政治应该是普通民众的共同意志的表达,我赞同他这样一个观点。穆德教授还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民粹主义是一个薄意识形态,就是说它的概念核心很单薄,只有人民至上、崇拜人民,这个单薄的核心是建立在一个纯洁大众和腐败精英相对立的二元对抗模式上,这种薄的意识形态是民粹主义被任意解读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其实可以和很多厚意识形态比如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结合起来,反移民、反欧盟、反华尔街精英等很多全球化时代的现象都戴上了民粹主义的帽子,实际内容有很大差异。
民粹主义的观念体系里有三个我认为是标志性的价值诉求,就是反体制性、权威主义和本土主义。我简单说一下这三个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首先既然是民粹,它的反体制性其实来源于民粹主义的信奉者或实践者,他们表示要无条件相信普通人的智慧和道德,表示要支持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甚至希望表达民众的愤恨嘲讽,反对当前的权威、体制。他们认为人民群众是正派的,有智慧的,道德高尚的,跟他们相对立的精英是腐败的、不正派的。第二个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民粹主义和威权是有关系的,它希望有某位很强硬的富有魅力的领导人出现,所以我们经常在民粹运动里看到一些卡里斯马型政治人物,一些魅力领袖。民粹主义运动和这些强势的、威权的魅力领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第三点的本土主义也可理解为传统主义,主张要保留传统价值,要尊重民族文化。
我想从两个维度谈一下民粹主义全球化萌生蔓延的根源,一个维度是从民众的需求维度来看看民粹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根源,另外一个是从政党政治角度来看民粹主义如何在美国、欧洲的选举政治当中的出现,一些极右政党或右翼保守政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策略、政治风格,他们如何助长了民粹主义。
首先来谈谈民众的角度,那就要回到全球化话题。全球化的本质,按吉登斯的话来讲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性的大转型最早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今天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按照有的学者的话来讲,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离群索居,人类的孤岛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变迁不再局限于世界上的某个地区,它延伸到了每个角落。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但是它确实以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曾经熟悉的一些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甚至被抛弃。全球化有很多正面的价值,它带来很多财富,带来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生活,民主得到发展、公民权更加完善,国际发展援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全球化也有一些负面的改变,包括一些国家面临的发展陷阱、贫富分化、绝对贫困、绝对边缘化等。
我们很容易看到,民粹主义其实在全球化当中得到了很合适的生长条件,它的民众至上的理念和底层政治的模式,沿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演进路径,在很多全球化中没有获益的、贫困的和对自己身份焦虑不安的人群里产生了共鸣,不管政治经济转型中的中东、东亚一些国家,还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欧美发达国家,都有数量惊人的没有能够在全球化发展当中获益的中下层的老百姓,主要指的是那些低收入阶层、低技术工人、长期失业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的,还有要依赖于社会救济的家庭等等,他们在最基本的生活里挣扎,对他们来讲,生活可以不断变好、不断得到改善的希望挺遥远的,所以全球化推崇的自由价值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某些精英、权贵阶层积累财富的自由,很显然,这种非普惠性的全球化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从民众角度来考察民粹的产生根源其实就是考察刚才我提到的这些全球化没有惠顾到的失落人群,考察他们的行为动机。两方面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关注的是经济因素。经济不平等,经济上被剥夺感的存在,会带来直接的、激烈的社会政治行动。另外一个就是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文化价值的改变,以及身份政治的加剧。虽然也有学者认为民粹主义的产生并不是绝对的经济决定论,但是经济因素应该说是催生民粹的首要因素,民粹是在全球化时代兴起,这是经济不平等现象不断加剧的一个结果,而经济不平等情形的加剧,跟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推行有直接关系。其实,对于经济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在欧美国家一直是很受关注,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研究成果都开始关注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的关系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的话,2016年英国脱欧的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背后都有中产阶级、低收入阶级在支持,因为中低收入阶层面临非常重大的困惑,他们的教育水平比较低,没有掌握更多的新经济时代的技能,他们希望有一种政治力量或者政治人物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改变这种现状。这个时代在经济上不公平是比较清晰的,在欧美,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技术自动化,新自由主义的紧缩政策,另外一方面是制造业在衰败,劳工运动被侵蚀,一些福利、安全受侵蚀。这种变迁就使低收入民众不得不面临财富分配不均。美国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经济正在慢慢走出衰退,但是得到复苏的其实只是新经济行业和服务业。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还在持续,大部分老百姓其实没有感觉到经济复苏有什么好处,他们还是很不满意,特朗普看到了这一点。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过去的25年左右,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加剧是很严峻的, 1915年的时候,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占全国收入比例大概是18%,控制了18%的财富,30-70年代,因为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精英阶层的财富,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实施收入再分配,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有所缓和,这个比例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但是20世纪末期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比如2011年,美国1%的最富有人口控制美国的财富达到了40%,这么惊人的差距,我觉得足以对普通民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也足以带来强烈的不满情绪。
第二方面的因素是文化和价值方面。单纯的经济因素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民粹主义会出现,因为民粹主义在欧洲、美国,最低收入阶层是重要的社会基础,但是当代的新情况是,越来越多的支持来自于小资产阶级和一些熟练工人。因为许多主流政党围绕着经济议题、公共政治会产生一些政治分化,越来越不明显了,相反一些非经济类议题的重要性在上升,一些福利比较发达的国家经济不平等程度比较低,也不能避免民粹主义流行,我们看到,欧洲的北欧一些福利国家同样也有民粹主义的现象出现,所以需要同时考虑政治文化、价值层面的问题。身份政治中的反移民现象,本质上跟经济利益有关系,但也是一种对全球化崇尚的进步价值的逆反,是这些中下层民众对自己身份的一种焦虑。
民粹主义的支持者普遍持反移民立场,不信任全球化,支持权威主义价值。全球化崇尚的价值是文化包容、种族多元、边界开放、性别平等、环境保护,这些属于政治正确的价值作为主流价值,被全球化加到了这个时代所有人身上,但是那些在经济全球化当中被遗忘的人,其中有特朗普的支持者,英国脱欧的支持者,他们内心的取向和外在的表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他们的内心会有一种逆反情绪。这些情绪表现出来,可能就是极右倾向的保守主义立场,像同性恋婚姻、堕胎、移民这些议题,不是直接和经济相关,但是这些议题在不同阶层造成了不同的看法,所以除了阶级政治的经济不平等以外,非经济议题上也产生了民众之间的对立。
除了在一些非经济类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人们还有很深刻的内在焦虑,即对自我的认知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欧洲法德等很多国家,人们对欧盟持反对态度,认为欧盟最终会损害他们国家的民族身份认同。美国也类似,拉美裔人口增长非常快,白人比例在慢慢减少,有一些数据说,未来几十年白人比例可能少于50%。这种前景对于那些生活在中西部、南部的白人选民来说是很可怕的,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自己国家的陌生人”,白人如果不再是美国这个多元族裔国家的主体民族,美国社会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社会分裂。特朗普 “美国优先”口号得到中老年、中西部、中低收入阶层白人选民呼应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传统的美国被全球化牺牲掉了,包括一些基督教的传统价值也被不断涌入的移民侵蚀了。
简单讲一下政党政治的维度。民粹主义全球化的政治根源其实在于西方政治生态里的政党政治、选举政治。选举就是政党怎么获得更多选票,怎么建立和选民的更广泛的联系,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和以往任何时代没任何区别,欧美政党都始终面临如何争取更多选民支持的考验。在美国,特朗普和桑德斯被认为是右翼民粹、左翼民粹,他们都有美国本土民粹的传承。特朗普在选举中的一些激烈的本土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言辞,其实是欧美上个世纪后期以来极右翼民粹政党得到广泛社会支持的趋势的反映。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在欧洲国家,民粹主义、威权主义政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他们得到了议会的席位、部长的职位,法国的国民阵线,英国的独立党,德国选择党,瑞士人民党,奥地利自由党,希腊金色黎明党,都是势力不断扩张的极右翼政党,他们的势力扩张让一些中左派、中右派和一些自由派的政党非常担心。在美国,右翼民粹主要指美国共和党内反建制派的、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对他们来说,全球化时代最有利用价值的竞选策略就是直接去迎合最广大的选民,因此要发现一些新的沟通渠道,要提出一些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简单的解决方案,目的就是直接获得人民的支持。特朗普自己是亿万富翁、大资本家,也不是什么劳工之友,但是他知道主流白人的焦虑在哪里,而且他很擅长用Twitter等社交平台传递信息、联络老百姓。特朗普提出的一系列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迎合了他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愿意。尼克松当年用过这个策略,他把那些反战的示威者说成是一些高谈阔论的少数人,那些不公开表态的爱国民众是沉默的大多数。特朗普也很擅长用一些社会议题来分化民众,操纵身份政治,所以他得到了支持。他得到的这华夏幸福中下层、中南部和中老年选民的支持,虽然在选比例的构成上看起来最多只是“关键少数”,但实际上就是民粹主义政客的修辞里最常提到的所谓“沉默的大多数”。
民粹主义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其实也很容易看到。一般而言,西方政党要选举成功,既要遵守选举制度与规则,也不得不考虑选民投票的理性选择问题,但是,对于非主流的民粹主义政党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突破一些制度上的约束,和支持者建立更密切的联系,甚至寻求某些直接诉诸于情感共鸣、道德感召的竞选策略。因此,政党竞争的需要决定了民粹主义在策略或者工具层面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政党政治和民粹主义的关系再提一点,当今民粹主义的产生与新自由主义的一些主流价值的刺激有关系,这些刺激导致了民粹主义的一些内在价值诉求的形成(与民众中心,威权主义、本土主义等)。但是就政党政治来说,我认为与其说这些政党是真诚地信仰人民,还不如说民粹主义是进行政治竞争的重要的政治策略。民粹主义可能是一个政治策略,也可能是一个政治风格,通常我们看到一些政治人物的竞选演讲或者公众言论里,有口号式的、非常直接简单的、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沟通和修辞上的独特性,它有某种表演的因素。
全球化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社会和经济经历了奇迹般的繁荣,生活水平也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但是和这种繁荣和增长同步出现的是大众的反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始料未及的事。
1月14日,《民粹主义——概念、理念与实证》一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林红为钝角网会员做了《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线上讲座。林红老师讲解了民粹主义的概念,它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诉求,并就目前国际上民粹主义政党的流行提出:与其说这些政党是真诚地信仰人民,还不如说他们把民粹主义当作政治竞争的政治策略。
民粹主义拥有怎样的历史?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看待全球化时代出现新一轮民粹主义浪潮?钝角君整理了部分讲稿,回答你心中的疑惑。
感谢钝角网邀请做题为“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线上讲座。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民粹主义的历史线索。然后,讲解一下民粹主义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它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诉求是什么。第三,探讨全球化时代为什么民粹主义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在美国、欧洲甚至在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都发现民粹主义。最后如果有时间,谈一谈民粹主义如何给我们这个时代提出挑战。
从概念上讲,“民粹主义”是政治学里面最有争议性的议题之一,从现象上说,很多人都认为它是现代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图景里面一个越来越显著的主要特征。大众动员、大众民主是民粹主义的标签。从历史线索来看,从最开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民粹派运动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波或者四波浪潮。
图一:俄国民粹派在农村宣传
民粹主义和全球化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比较久远的历史,但是在 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刚开始,也就是全球化刚刚萌芽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第一波应该就是19世纪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这两场运动。俄国稍早,在1870年左右,美国人民党运动是1890年前后。图一就是俄国民粹派在农村动员大众的图,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有很多作品是表现这样的场景。
第一次浪潮是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俄国,第二次浪潮就是庇隆主义为代表的拉美的民粹运动,这种左派道路的庇隆主义在拉美掀起了一场政治运动的狂潮。图二是著名的阿根廷庇隆夫人,是庇隆主义的象征。
图二:阿根廷庇隆夫人
其他图片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们也都在很多媒体报道上看到了大量群众的集结,统一的标语,简单的口号,很多的反抗和反对。上个世纪80年代民主化浪潮第三波,就是亨廷顿的《第三波》讲的,在东亚,在一些发展中地区出现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主要代表就像韩国、台湾地区,包括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泰国。有人认为民粹主义的第三波应该是民主化浪潮第三波的副产品。如果是这样的话,第四波应该就是出现在我们热议的全球化时代,21世纪头十年的第四波民粹主义席卷全球。这种情况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直接相关,所以我想集中谈所谓的第四波民粹主义浪潮,它正在如何改变我们这样一个时代。
图三
图四
历史上的民粹主义现象通常出现在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全球化时代的第四波民粹主义浪潮同样出现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但不同于以往。以往的民粹主义常常出现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地区,这一次比较有特点的是它在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和欧洲这些民主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现,而且是隔着大西洋的呼应。在欧洲,从欧债危机、欧洲议会选举、难民危机再到去年英国脱欧,欧洲民粹运动一直持续高涨。今年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年,德国、法国、荷兰都面临议会选举或者是总统选举,民粹主义政党会不会上台,很值得关注。
在美国,从人民党运动开始,美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有过多次的第三党运动和民粹主义的运动,最新的这次特朗普当选,意味着右翼保守主义势力的上升,它的起点可能要算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及其之后出现的茶党运动,前者留下了阶级政治的左翼民粹主义种子,后者则具有保守的右翼民粹主义色彩。
在欧洲,关于民粹主义、后现代民粹主义的讨论在80年代已经开始,那个时候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包括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在施政理念上就有一种“威权民粹”(有人说叫极权民粹的东西),不很看重个人福利,对移民比较排斥,经济上倾向于孤立主义、保守主义,人们在今天的民粹主义思潮里也找到了这些东西。
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惊讶,因为英国独立党的主张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竟能改变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不仅使得英国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也为一些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提供了迅速扩张的借鉴。今年面临最大考验的两个欧洲国家就是德国和法国,德国的民粹政党或称具有右翼民粹取向的政党——“德国选择党”虽然获得的支持相比于英国独立党来说没那么大,但是基本盘也在不断扩大。最为严峻的是法国,法国国民阵线的影响一直以来非常大,所以有舆论认为,法国国民阵线的党魁玛丽勒庞可能会当选。所以,当美国出现了一个右翼民粹倾向的特朗普,如果法国再出现一个一贯持极右翼立场的勒庞,新自由主义引领的全球化还能怎么走,非常成问题。
图五
图五是英国一个叫Yougov的民调机构对欧洲若干国家的民众对威权民粹主义(或者叫极权民粹主义)派别或政治力量的支持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八个国家的民众对威权民粹主义派别的支持度比较高,至少是接近了50%,而在英法德三个国家中,法国最高(63%),英国偏中游(48%)。图中还显示,两个东欧国家罗马尼亚和波兰惊人的高,两国的左翼民粹主义很有市场,而值得关注的是法国,它也是超过了Yougov认为的右翼警戒线的60%,罗马尼亚、波兰、法国都超过了这个警戒线。德国的情况是18%,还不是特别高。
图六
图六是以英国做观察对象的民调结果,灰色和黑色的温和民粹和极端民粹的支持者比例合起来已经将近一半,说明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对峙是旗鼓相当的。
透过这些欧美民粹现象,我们要问一些问题,民粹主义在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民粹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定论,没有共识。我认为,从纵向来看,民粹主义是一种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它是现代化的产物,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有人说它是民主生活里的一个箩筐,什么坏东西都可以往里头放,确实,民粹主义在当今政治生活当中是一个负面的标签,有很多贬斥的评论和印象。从横向维度来说,民粹主义可以跨越制度差异,不同制度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可能出现民粹运动。
我们今天把社会生活里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群众暴力、社会混乱、社会失序、民主倒退、政治崩溃等大部分麻烦都归咎于民粹主义。大家讲民粹主义,有人说它是意识形态,有人说它是一个政治逻辑,有人说它是一种社会运动,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的辨识度最高的核心元素叫“民众中心”或者叫“人民至上主义”。从我们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沿袭下来的东西也有拜民、崇尚人民的价值核心,但二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我们不放在一起谈。尽管如此,现代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因为有民众中心的内核,所以具有了某种民粹主义色彩。这些现象包括大众动员、群众运动、草根政治,甚至公民投票、直接民主等也有某种民粹主义的底色。
民粹主义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西方学者早在60年代就有过很多讨论,他们发现民粹主义这个词很有用,但是很模糊,没有办法为它确定一个单一的定义。也就是说,人们对民粹主义的概念除了“崇尚人民”以外,很难达成其他的一致意见。有人觉得民粹主义是地位、福利下降带来的失落、沮丧的情绪,也有人觉得这是民族主义、对传统文化怀旧情结,还有人从现实角度说认为它是一些政治人物用来吸引人民、扫除制度障碍的策略,所以这是一个很令人迷惑的概念。
虽然缺乏共识,但是全球化发展和后现代民粹主义议题兴起之后,学界继续在做很多的概念与理念解读,我比较赞同美国政治学教授卡森·穆德的解释,他把民粹主义解释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他说社会最终要被分成两个同质和对抗的群体,一边是纯洁的人民,一边是腐败的精英,所以他认为政治应该是普通民众的共同意志的表达,我赞同他这样一个观点。穆德教授还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民粹主义是一个薄意识形态,就是说它的概念核心很单薄,只有人民至上、崇拜人民,这个单薄的核心是建立在一个纯洁大众和腐败精英相对立的二元对抗模式上,这种薄的意识形态是民粹主义被任意解读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其实可以和很多厚意识形态比如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结合起来,反移民、反欧盟、反华尔街精英等很多全球化时代的现象都戴上了民粹主义的帽子,实际内容有很大差异。
民粹主义的观念体系里有三个我认为是标志性的价值诉求,就是反体制性、权威主义和本土主义。我简单说一下这三个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首先既然是民粹,它的反体制性其实来源于民粹主义的信奉者或实践者,他们表示要无条件相信普通人的智慧和道德,表示要支持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甚至希望表达民众的愤恨嘲讽,反对当前的权威、体制。他们认为人民群众是正派的,有智慧的,道德高尚的,跟他们相对立的精英是腐败的、不正派的。第二个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民粹主义和威权是有关系的,它希望有某位很强硬的富有魅力的领导人出现,所以我们经常在民粹运动里看到一些卡里斯马型政治人物,一些魅力领袖。民粹主义运动和这些强势的、威权的魅力领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第三点的本土主义也可理解为传统主义,主张要保留传统价值,要尊重民族文化。
我想从两个维度谈一下民粹主义全球化萌生蔓延的根源,一个维度是从民众的需求维度来看看民粹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根源,另外一个是从政党政治角度来看民粹主义如何在美国、欧洲的选举政治当中的出现,一些极右政党或右翼保守政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策略、政治风格,他们如何助长了民粹主义。
首先来谈谈民众的角度,那就要回到全球化话题。全球化的本质,按吉登斯的话来讲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性的大转型最早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今天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按照有的学者的话来讲,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离群索居,人类的孤岛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变迁不再局限于世界上的某个地区,它延伸到了每个角落。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但是它确实以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曾经熟悉的一些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甚至被抛弃。全球化有很多正面的价值,它带来很多财富,带来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生活,民主得到发展、公民权更加完善,国际发展援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全球化也有一些负面的改变,包括一些国家面临的发展陷阱、贫富分化、绝对贫困、绝对边缘化等。
我们很容易看到,民粹主义其实在全球化当中得到了很合适的生长条件,它的民众至上的理念和底层政治的模式,沿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演进路径,在很多全球化中没有获益的、贫困的和对自己身份焦虑不安的人群里产生了共鸣,不管政治经济转型中的中东、东亚一些国家,还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欧美发达国家,都有数量惊人的没有能够在全球化发展当中获益的中下层的老百姓,主要指的是那些低收入阶层、低技术工人、长期失业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的,还有要依赖于社会救济的家庭等等,他们在最基本的生活里挣扎,对他们来讲,生活可以不断变好、不断得到改善的希望挺遥远的,所以全球化推崇的自由价值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某些精英、权贵阶层积累财富的自由,很显然,这种非普惠性的全球化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从民众角度来考察民粹的产生根源其实就是考察刚才我提到的这些全球化没有惠顾到的失落人群,考察他们的行为动机。两方面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关注的是经济因素。经济不平等,经济上被剥夺感的存在,会带来直接的、激烈的社会政治行动。另外一个就是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文化价值的改变,以及身份政治的加剧。虽然也有学者认为民粹主义的产生并不是绝对的经济决定论,但是经济因素应该说是催生民粹的首要因素,民粹是在全球化时代兴起,这是经济不平等现象不断加剧的一个结果,而经济不平等情形的加剧,跟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推行有直接关系。其实,对于经济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在欧美国家一直是很受关注,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研究成果都开始关注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的关系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的话,2016年英国脱欧的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背后都有中产阶级、低收入阶级在支持,因为中低收入阶层面临非常重大的困惑,他们的教育水平比较低,没有掌握更多的新经济时代的技能,他们希望有一种政治力量或者政治人物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改变这种现状。这个时代在经济上不公平是比较清晰的,在欧美,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技术自动化,新自由主义的紧缩政策,另外一方面是制造业在衰败,劳工运动被侵蚀,一些福利、安全受侵蚀。这种变迁就使低收入民众不得不面临财富分配不均。美国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经济正在慢慢走出衰退,但是得到复苏的其实只是新经济行业和服务业。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还在持续,大部分老百姓其实没有感觉到经济复苏有什么好处,他们还是很不满意,特朗普看到了这一点。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过去的25年左右,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加剧是很严峻的, 1915年的时候,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占全国收入比例大概是18%,控制了18%的财富,30-70年代,因为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精英阶层的财富,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实施收入再分配,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有所缓和,这个比例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但是20世纪末期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比如2011年,美国1%的最富有人口控制美国的财富达到了40%,这么惊人的差距,我觉得足以对普通民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也足以带来强烈的不满情绪。
第二方面的因素是文化和价值方面。单纯的经济因素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民粹主义会出现,因为民粹主义在欧洲、美国,最低收入阶层是重要的社会基础,但是当代的新情况是,越来越多的支持来自于小资产阶级和一些熟练工人。因为许多主流政党围绕着经济议题、公共政治会产生一些政治分化,越来越不明显了,相反一些非经济类议题的重要性在上升,一些福利比较发达的国家经济不平等程度比较低,也不能避免民粹主义流行,我们看到,欧洲的北欧一些福利国家同样也有民粹主义的现象出现,所以需要同时考虑政治文化、价值层面的问题。身份政治中的反移民现象,本质上跟经济利益有关系,但也是一种对全球化崇尚的进步价值的逆反,是这些中下层民众对自己身份的一种焦虑。
民粹主义的支持者普遍持反移民立场,不信任全球化,支持权威主义价值。全球化崇尚的价值是文化包容、种族多元、边界开放、性别平等、环境保护,这些属于政治正确的价值作为主流价值,被全球化加到了这个时代所有人身上,但是那些在经济全球化当中被遗忘的人,其中有特朗普的支持者,英国脱欧的支持者,他们内心的取向和外在的表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他们的内心会有一种逆反情绪。这些情绪表现出来,可能就是极右倾向的保守主义立场,像同性恋婚姻、堕胎、移民这些议题,不是直接和经济相关,但是这些议题在不同阶层造成了不同的看法,所以除了阶级政治的经济不平等以外,非经济议题上也产生了民众之间的对立。
除了在一些非经济类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人们还有很深刻的内在焦虑,即对自我的认知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欧洲法德等很多国家,人们对欧盟持反对态度,认为欧盟最终会损害他们国家的民族身份认同。美国也类似,拉美裔人口增长非常快,白人比例在慢慢减少,有一些数据说,未来几十年白人比例可能少于50%。这种前景对于那些生活在中西部、南部的白人选民来说是很可怕的,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自己国家的陌生人”,白人如果不再是美国这个多元族裔国家的主体民族,美国社会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社会分裂。特朗普 “美国优先”口号得到中老年、中西部、中低收入阶层白人选民呼应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传统的美国被全球化牺牲掉了,包括一些基督教的传统价值也被不断涌入的移民侵蚀了。
简单讲一下政党政治的维度。民粹主义全球化的政治根源其实在于西方政治生态里的政党政治、选举政治。选举就是政党怎么获得更多选票,怎么建立和选民的更广泛的联系,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和以往任何时代没任何区别,欧美政党都始终面临如何争取更多选民支持的考验。在美国,特朗普和桑德斯被认为是右翼民粹、左翼民粹,他们都有美国本土民粹的传承。特朗普在选举中的一些激烈的本土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言辞,其实是欧美上个世纪后期以来极右翼民粹政党得到广泛社会支持的趋势的反映。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在欧洲国家,民粹主义、威权主义政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他们得到了议会的席位、部长的职位,法国的国民阵线,英国的独立党,德国选择党,瑞士人民党,奥地利自由党,希腊金色黎明党,都是势力不断扩张的极右翼政党,他们的势力扩张让一些中左派、中右派和一些自由派的政党非常担心。在美国,右翼民粹主要指美国共和党内反建制派的、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对他们来说,全球化时代最有利用价值的竞选策略就是直接去迎合最广大的选民,因此要发现一些新的沟通渠道,要提出一些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简单的解决方案,目的就是直接获得人民的支持。特朗普自己是亿万富翁、大资本家,也不是什么劳工之友,但是他知道主流白人的焦虑在哪里,而且他很擅长用Twitter等社交平台传递信息、联络老百姓。特朗普提出的一系列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迎合了他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愿意。尼克松当年用过这个策略,他把那些反战的示威者说成是一些高谈阔论的少数人,那些不公开表态的爱国民众是沉默的大多数。特朗普也很擅长用一些社会议题来分化民众,操纵身份政治,所以他得到了支持。他得到的这华夏幸福中下层、中南部和中老年选民的支持,虽然在选比例的构成上看起来最多只是“关键少数”,但实际上就是民粹主义政客的修辞里最常提到的所谓“沉默的大多数”。
民粹主义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其实也很容易看到。一般而言,西方政党要选举成功,既要遵守选举制度与规则,也不得不考虑选民投票的理性选择问题,但是,对于非主流的民粹主义政党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突破一些制度上的约束,和支持者建立更密切的联系,甚至寻求某些直接诉诸于情感共鸣、道德感召的竞选策略。因此,政党竞争的需要决定了民粹主义在策略或者工具层面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政党政治和民粹主义的关系再提一点,当今民粹主义的产生与新自由主义的一些主流价值的刺激有关系,这些刺激导致了民粹主义的一些内在价值诉求的形成(与民众中心,威权主义、本土主义等)。但是就政党政治来说,我认为与其说这些政党是真诚地信仰人民,还不如说民粹主义是进行政治竞争的重要的政治策略。民粹主义可能是一个政治策略,也可能是一个政治风格,通常我们看到一些政治人物的竞选演讲或者公众言论里,有口号式的、非常直接简单的、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沟通和修辞上的独特性,它有某种表演的因素。
全球化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社会和经济经历了奇迹般的繁荣,生活水平也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但是和这种繁荣和增长同步出现的是大众的反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始料未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