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杨丹旭:遥远的韩战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字号:

杨丹旭:遥远的韩战记忆

杨丹旭:遥远的韩战记忆
2018-06-14 10:25:05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杨丹旭
关键词:朝鲜半岛 韩国 世界历史 点击: 我要评论
韩战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韩战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举世瞩目的特金会召开前一天,我在微信的几个朋友群里问了这个问题。朋友们很努力地挖掘各自脑海中的记忆,尝试回答我的问题:

  “是不是小时候同桌男女生‘三八线’的来源?”

  “只记得炸死了毛(指毛泽东)的儿子,避免了封建世袭。”

  “对朝鲜战争的印象就是我们被苏联坑了,与全世界为敌,也不占理。”

  “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哪个是朝鲜战争的?”

  “家长没聊过,学校教没教不记得了,朋友之间也不聊这个。只知道帮朝鲜人民打退了美国人,背后究竟是谁和谁打都不知道。”

  这群80后的中国朋友,在微信中很诚实地用他们的答案告诉我,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对特金会背后那段遥远的历史似懂非懂。这样的答案一点也不让我意外。这场战争过去了近70年,在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被商业巨轮推着向前、在纷繁的世界中应接不暇的这代人,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兴趣去关心遥远的韩战。

timg (1).jpg

  朋友们的答案缺少了历史的沉重感,但仔细想想,却是极其符合他们的年龄。“三八线”在中国校园里曾经是男女同桌之间不可冒犯的“楚河汉界”,是80后的集体记忆。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中,曾有不少韩战军人的故事,作为英雄事迹被弘扬:黄继光堵枪眼的英勇、邱少云趴火海的坚毅、罗胜教下冰窟救人的义无反顾,还有那吃不完的《一个苹果》。不过除了这些,很多80后要在脑海里挤出多一点对韩战的记忆是很吃力的,更别说比他们更年轻的90后和00后。

  中国的历史教育中,对韩战也只是点到为止。与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相比,短短三年的韩战只是洪流中的一颗细沙,并不是历史课着墨的重点。更重视语、数、外的中国教育制度中,历史对很多学生来说也仅仅是一门只要划重点应付考试的学科。

  记忆显得零散,但数十万计的军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历史,在中国人身上留下的印记其实是抹不去的。

  韩战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抗美援朝”。根据官方口径,中共建国初期,美国入侵邻国朝鲜,企图以此为跳板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这套说法也是后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普遍认识。

timg (2).jpg

  身边的朋友中有人从小就听过大人们说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个朋友也告诉我,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曾经参加这场战争的外公生前每次看到像《上甘岭》那样的电影,总会热泪盈眶。她的叔父辈中也有人叫“卫国”,这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名字,和“援朝”一样都是韩战年代的产物。

  三年的韩战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1950年韩战爆发后,美国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场战争让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和有利机会,使得中共建国近70年后,还是没有实现两岸统一的目标。

  中国学界近年来也存在对中国卷入这场战争必要性的质疑。有人认为,中国当时“支援”朝鲜,是为了巩固新生中共政权,朝鲜的存在也为中国和平发展赢得了战略缓冲空间。但也有观点批评,中国为卷入这场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赔上了50多万死伤的军人,更改变了国家前行之路,陷入长时间的封闭和孤立,失去与世界交流的时间。

  韩战也让中国所在的东亚局势笼罩了数十年阴影。1953年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后,半岛问题对东北亚的困扰挥之不去,甚至一度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中国在这当中成为绝对的利益攸关方,朝鲜更成为中国在地缘政治战略中的关键棋子,是中美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历史性的特金会落幕后,东北亚的下一步棋怎么走,会否迎来新的机遇,中国在特金会翻开的新篇章中将扮演什么角色,都还是很大的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韩战记忆逐渐消逝的今天,这段历史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轨迹上的印记怎么都抹不去。

责任编辑:
杨丹旭:遥远的韩战记忆

杨丹旭:遥远的韩战记忆

2018-06-14 10:25:05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杨丹旭
韩战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韩战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举世瞩目的特金会召开前一天,我在微信的几个朋友群里问了这个问题。朋友们很努力地挖掘各自脑海中的记忆,尝试回答我的问题:

  “是不是小时候同桌男女生‘三八线’的来源?”

  “只记得炸死了毛(指毛泽东)的儿子,避免了封建世袭。”

  “对朝鲜战争的印象就是我们被苏联坑了,与全世界为敌,也不占理。”

  “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哪个是朝鲜战争的?”

  “家长没聊过,学校教没教不记得了,朋友之间也不聊这个。只知道帮朝鲜人民打退了美国人,背后究竟是谁和谁打都不知道。”

  这群80后的中国朋友,在微信中很诚实地用他们的答案告诉我,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对特金会背后那段遥远的历史似懂非懂。这样的答案一点也不让我意外。这场战争过去了近70年,在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被商业巨轮推着向前、在纷繁的世界中应接不暇的这代人,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兴趣去关心遥远的韩战。

timg (1).jpg

  朋友们的答案缺少了历史的沉重感,但仔细想想,却是极其符合他们的年龄。“三八线”在中国校园里曾经是男女同桌之间不可冒犯的“楚河汉界”,是80后的集体记忆。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中,曾有不少韩战军人的故事,作为英雄事迹被弘扬:黄继光堵枪眼的英勇、邱少云趴火海的坚毅、罗胜教下冰窟救人的义无反顾,还有那吃不完的《一个苹果》。不过除了这些,很多80后要在脑海里挤出多一点对韩战的记忆是很吃力的,更别说比他们更年轻的90后和00后。

  中国的历史教育中,对韩战也只是点到为止。与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相比,短短三年的韩战只是洪流中的一颗细沙,并不是历史课着墨的重点。更重视语、数、外的中国教育制度中,历史对很多学生来说也仅仅是一门只要划重点应付考试的学科。

  记忆显得零散,但数十万计的军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历史,在中国人身上留下的印记其实是抹不去的。

  韩战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抗美援朝”。根据官方口径,中共建国初期,美国入侵邻国朝鲜,企图以此为跳板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这套说法也是后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普遍认识。

timg (2).jpg

  身边的朋友中有人从小就听过大人们说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个朋友也告诉我,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曾经参加这场战争的外公生前每次看到像《上甘岭》那样的电影,总会热泪盈眶。她的叔父辈中也有人叫“卫国”,这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名字,和“援朝”一样都是韩战年代的产物。

  三年的韩战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1950年韩战爆发后,美国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场战争让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和有利机会,使得中共建国近70年后,还是没有实现两岸统一的目标。

  中国学界近年来也存在对中国卷入这场战争必要性的质疑。有人认为,中国当时“支援”朝鲜,是为了巩固新生中共政权,朝鲜的存在也为中国和平发展赢得了战略缓冲空间。但也有观点批评,中国为卷入这场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赔上了50多万死伤的军人,更改变了国家前行之路,陷入长时间的封闭和孤立,失去与世界交流的时间。

  韩战也让中国所在的东亚局势笼罩了数十年阴影。1953年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后,半岛问题对东北亚的困扰挥之不去,甚至一度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中国在这当中成为绝对的利益攸关方,朝鲜更成为中国在地缘政治战略中的关键棋子,是中美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历史性的特金会落幕后,东北亚的下一步棋怎么走,会否迎来新的机遇,中国在特金会翻开的新篇章中将扮演什么角色,都还是很大的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韩战记忆逐渐消逝的今天,这段历史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轨迹上的印记怎么都抹不去。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杨丹旭:遥远的韩战记忆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