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安倍晋三终于来了。
以日本首相记,这是时隔七年再度正式访问中国。而对于安倍本人来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旬。
十二年足以改变非常多的事情。安倍本人已经实现了从开启“短命”首相季的未做满一年的第一任期,到有望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首相的华丽转身。而中国也已经实现了领导层的交替。
又是一年金秋十月,还是从冰冷中寻求转机的中日关系。然而中日两国面临的外部挑战早已物是人非……
中日关系需要内部动力
安倍的访华日程颇费了一番思量。
23日,本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的纪念日,安倍访华定此日期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事有不巧,23日上午,安倍将会在纪念明治维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不仅是东亚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日实力对比逆转,日本频频加害于中国的惨痛历史的起点。考虑到安倍首相对于修改宪法第九条,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矢志不渝的政治信念,他会在纪念明治维新大会上语出惊人的可能实在不容轻忽。因此拒绝安倍先在上午纪念明治维新大会上拨动中国人的心绪,晚上握住中国领导人的手,实为合理的安排。
然而,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这里,恐怕是把东亚血腥近代史所留给我们的教训浪费了。
东亚是一个不能用自己眼光审视自身,却又繁荣发达之地。这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危险。
从日本引入西方国际关系体系以暴力拆解“天下秩序”的甲午战争,到以日英同盟遏制沙俄扩张调以整欧洲结盟体系的日俄战争。从以“二十一条”独霸东亚与《华盛顿体系》对英美协调间徘徊不已的一战,到杂糅军国暴走与超克现代来回应世界经济崩溃的二战。日本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场执迷于自身狭隘目标的实现,将邻国视为工具的悲剧。这不仅是日本自身的,也是整个东亚的。
这一问题在战后以及冷战结束以来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中日关系,甚至整个东亚的内部关系仍然受到外部世界的强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以及其后的蜜月,并非两国之间内部因素主导,而是受到中美关系及整个冷战格局变化的推动。而今中日关系仍然频繁在对峙与改善间来回摆荡。
眼力所及,对于此次中日关系的改善,仍然有不少声音认为是内因主导。对此我以为不可做过高的估计。
事实上,特朗普上台以来,中日关系改善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温差,就是中日关系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因制约的证据。
特朗普的贸易攻势,首先指向的是日本。安倍政权视如珍宝TPP在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就被废除,之后又施压日本开放市场要求考虑双边贸易谈判。安倍在送出承诺对美加大投资礼包的同时,也在继续推动CPTPP的多边贸易体系,并未完全答应美方要求。与此同时,安倍开始向中国放出姿态,考虑加入亚投行以及在一带一路项目上与中国合作。自2017年5月中日开始了试探性的接触,相对而言日方的改善关系愿望更急迫些。
只是中国也没有能够幸运太久,海湖庄园会晤与特朗普访华的热烈气氛,在年底蒙上了“战略竞争者”的阴影,并在3月台湾旅行法案与对华贸易备忘录中烟消云散。
当中日两国都被列入了钢铁及铝材232制裁的名单上时,安倍政权正内遇森友学园地价门丑闻,外遭特金会美朝谈判重击。共同的困境让中日关系迅速从试探性的小步舞一跃而为大踏步的探戈舞。5月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之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已经是众人皆知之事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既然是特朗普的行动导致中日接近,那么在日美即将开始双边贸易谈判以及彭斯就中美关系大放厥词的当下,特朗普同样有可能采取行动消弭中日关系的改善。
诚然,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此次安倍访华中日有望就一系列经贸文化事务达成合作协议。包括一带一路范围内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取消对日本食品进口限制以及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的大熊猫。这些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无疑都是极有必要的,但是仅仅这些就足够制约中日关系未来再度向对峙方向摆回吗?
对于背负历史阴影,互信又极为稀缺的中日关系而言,经贸不足以替代安全,战术也不足以覆盖战略。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我们还需要全局的谋划,更重要的是,需要她的发展注入东亚的内部动因。
中日半岛合作
10月20日,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可谓一语惊天下。美国在东亚部署中导前景的隐隐显现。这又为中日关系的前景蒙上了淡淡的阴影。谁又知道特朗普或许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此次安倍访华除了经贸合作之外也具有一些安全方面的色彩。有望签署中日海上救助协议与中日舰艇互访的恢复似乎说明安倍政权对于中日安全合作上具有一定的期望。只不过安倍恐怕同样醉翁之意不在酒。日本最关心而中国具有相当发言权的地区安全问题,显然不只是这些。
日本真正关心的,自然是朝鲜问题。
对于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特殊需求,我们当然是心知肚明。在本月的韩国国际阅舰式上,日本海上自卫队因“旭日旗”问题退出之后,中国海军也宣布不参加阅舰式,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朝鲜问题一向复杂而敏感,目前半岛局势虽然已经趋向缓和,但是在是否放宽对朝制裁,终战宣言何时签署,朝鲜核材料申报等等问题上,美国与韩朝之间对立犹存。同时,在解除非军事区武装,南北铁路连接等问题上,谈判又似乎颇有建树。而未来可能展开的二次特金会与普金会更是引人遐想。
在年初朝美关系大转折之时,关于朝鲜将“带枪投美”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之后却被金正恩数度访华所粉碎。
目前,在半岛事务上朝韩美是密集互动的当事方,中国则处在一个默认由朝鲜代理利益并随时准备入局的微妙位置上。一方面朝鲜对于半岛事务自然有不同于中国的诉求,在和停机制转换、半岛未来军事安排、核武处理措施等问题上中国的利益未必可以由朝鲜全盘代理。但是,贸然提出入局很有可能被视为不满朝韩美的谈判结果,造成朝鲜问题目前机制的破局。尤其在中美关系动荡不定的当下,对于特朗普尤为重视的朝鲜问题如何取舍,中国正面临两难。
与此同时,日本的处境就更加尴尬。一方面美朝直接谈判等于是韩美同盟压倒了日美同盟,日本处于被越顶的尴尬位置上,欲寻求参与朝鲜弃核这一事关日本安全的重大问题却不得其门而入。另一方面,在中韩美甚至俄罗斯领导人都与金正恩会面之后,日本却迟迟得不到打开朝鲜大门的机会。
乍看之下,中日在朝鲜问题上各有各的尴尬。但是其中也蕴含这不可估量的机遇。即以中国为日本提供对朝鲜问题施加影响的途径,换取中国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影响力。
中日可以按以下条款为蓝本进行协商:
1.中国同意在解除联合国制裁,朝鲜导弹射程,核武处理方式等日本关心的问题上考虑日本的利益。日方也同意对未来半岛事务安排与中国加强合作。
2.中国将尽力促成日朝首脑会谈。
3.在未来某一时间节点,如果中国认为有必要,经中日两国协商后,将由中国向朝鲜问题各方发表声明,提醒注意中国在朝鲜问题的上的关切。日方将以应询方式表示同意。
对于中国来说,通过为日本提供管道可以将中国目前处于局内外的微妙位置变为一笔资产。进可威慑各方必须满足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利益,并获得日本谅解。退可以通过中日密约的引而不发向各方施加可存亦可不存的压力。
但更加重要的是,中日就朝鲜问题保持谅解及未来需要密切沟通这一前景本身,就可以为中日关系特别是安全领域注入东亚自身的动因,使得中日关系获得长久稳定的可能,为中日两国在未来解决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良好的环境。
事实上,条款本身的重要性不及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中日两国足以达成谅解这一前景本身的心理暗示所能达到的影响。
一旦这一谅解达成,中国未来对于日本在对美经贸谈判与安保政策上都可望获得正面收益。为自身安全及政治收益考虑,日本有更大动力抵制特朗普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针对中国的攻势,间接帮助中国塑造更为有利的地区战略形势。
这里,有必要就中韩及中朝关系受到的影响略谈一二。
目前看来,文在寅政府的韩朝,韩美政策优先的策略有其合理之处。如果韩国过度靠拢中国,首先美国不满则半岛缓和难以实际推进。其次朝鲜对中韩接近极为警惕,屡次以核试及射导通过韩国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瓦解中韩合作。因此目前情况下,由朝韩各自“搞定”中美而自主接近不失为可取策略。中国一方面不必苛求中韩关系突破,留给韩国一定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对韩日关系恶化造成日本陷入孤立则大可利用。中日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置于中韩关系之前。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维持朝鲜去核进程的稳定推进符合中国的利益。中朝传统友好关系我们固然重视,但是朝核谈判破局,中美冷战首先自半岛始的前景更加值得我们警惕。必要时,必须对朝鲜的谈判立场予以限制。
东亚的过去我们无从改变,然而东亚的未来有待于我们去开拓。能够让东亚安享和平与繁荣的,只能是我们东亚人自己。终有一天东亚人都能用真诚的目光审视自身与彼此,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安倍晋三终于来了。
以日本首相记,这是时隔七年再度正式访问中国。而对于安倍本人来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旬。
十二年足以改变非常多的事情。安倍本人已经实现了从开启“短命”首相季的未做满一年的第一任期,到有望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首相的华丽转身。而中国也已经实现了领导层的交替。
又是一年金秋十月,还是从冰冷中寻求转机的中日关系。然而中日两国面临的外部挑战早已物是人非……
中日关系需要内部动力
安倍的访华日程颇费了一番思量。
23日,本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的纪念日,安倍访华定此日期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事有不巧,23日上午,安倍将会在纪念明治维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不仅是东亚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日实力对比逆转,日本频频加害于中国的惨痛历史的起点。考虑到安倍首相对于修改宪法第九条,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矢志不渝的政治信念,他会在纪念明治维新大会上语出惊人的可能实在不容轻忽。因此拒绝安倍先在上午纪念明治维新大会上拨动中国人的心绪,晚上握住中国领导人的手,实为合理的安排。
然而,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这里,恐怕是把东亚血腥近代史所留给我们的教训浪费了。
东亚是一个不能用自己眼光审视自身,却又繁荣发达之地。这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危险。
从日本引入西方国际关系体系以暴力拆解“天下秩序”的甲午战争,到以日英同盟遏制沙俄扩张调以整欧洲结盟体系的日俄战争。从以“二十一条”独霸东亚与《华盛顿体系》对英美协调间徘徊不已的一战,到杂糅军国暴走与超克现代来回应世界经济崩溃的二战。日本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场执迷于自身狭隘目标的实现,将邻国视为工具的悲剧。这不仅是日本自身的,也是整个东亚的。
这一问题在战后以及冷战结束以来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中日关系,甚至整个东亚的内部关系仍然受到外部世界的强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以及其后的蜜月,并非两国之间内部因素主导,而是受到中美关系及整个冷战格局变化的推动。而今中日关系仍然频繁在对峙与改善间来回摆荡。
眼力所及,对于此次中日关系的改善,仍然有不少声音认为是内因主导。对此我以为不可做过高的估计。
事实上,特朗普上台以来,中日关系改善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温差,就是中日关系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因制约的证据。
特朗普的贸易攻势,首先指向的是日本。安倍政权视如珍宝TPP在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就被废除,之后又施压日本开放市场要求考虑双边贸易谈判。安倍在送出承诺对美加大投资礼包的同时,也在继续推动CPTPP的多边贸易体系,并未完全答应美方要求。与此同时,安倍开始向中国放出姿态,考虑加入亚投行以及在一带一路项目上与中国合作。自2017年5月中日开始了试探性的接触,相对而言日方的改善关系愿望更急迫些。
只是中国也没有能够幸运太久,海湖庄园会晤与特朗普访华的热烈气氛,在年底蒙上了“战略竞争者”的阴影,并在3月台湾旅行法案与对华贸易备忘录中烟消云散。
当中日两国都被列入了钢铁及铝材232制裁的名单上时,安倍政权正内遇森友学园地价门丑闻,外遭特金会美朝谈判重击。共同的困境让中日关系迅速从试探性的小步舞一跃而为大踏步的探戈舞。5月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之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已经是众人皆知之事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既然是特朗普的行动导致中日接近,那么在日美即将开始双边贸易谈判以及彭斯就中美关系大放厥词的当下,特朗普同样有可能采取行动消弭中日关系的改善。
诚然,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此次安倍访华中日有望就一系列经贸文化事务达成合作协议。包括一带一路范围内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取消对日本食品进口限制以及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的大熊猫。这些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无疑都是极有必要的,但是仅仅这些就足够制约中日关系未来再度向对峙方向摆回吗?
对于背负历史阴影,互信又极为稀缺的中日关系而言,经贸不足以替代安全,战术也不足以覆盖战略。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我们还需要全局的谋划,更重要的是,需要她的发展注入东亚的内部动因。
中日半岛合作
10月20日,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可谓一语惊天下。美国在东亚部署中导前景的隐隐显现。这又为中日关系的前景蒙上了淡淡的阴影。谁又知道特朗普或许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此次安倍访华除了经贸合作之外也具有一些安全方面的色彩。有望签署中日海上救助协议与中日舰艇互访的恢复似乎说明安倍政权对于中日安全合作上具有一定的期望。只不过安倍恐怕同样醉翁之意不在酒。日本最关心而中国具有相当发言权的地区安全问题,显然不只是这些。
日本真正关心的,自然是朝鲜问题。
对于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特殊需求,我们当然是心知肚明。在本月的韩国国际阅舰式上,日本海上自卫队因“旭日旗”问题退出之后,中国海军也宣布不参加阅舰式,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朝鲜问题一向复杂而敏感,目前半岛局势虽然已经趋向缓和,但是在是否放宽对朝制裁,终战宣言何时签署,朝鲜核材料申报等等问题上,美国与韩朝之间对立犹存。同时,在解除非军事区武装,南北铁路连接等问题上,谈判又似乎颇有建树。而未来可能展开的二次特金会与普金会更是引人遐想。
在年初朝美关系大转折之时,关于朝鲜将“带枪投美”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之后却被金正恩数度访华所粉碎。
目前,在半岛事务上朝韩美是密集互动的当事方,中国则处在一个默认由朝鲜代理利益并随时准备入局的微妙位置上。一方面朝鲜对于半岛事务自然有不同于中国的诉求,在和停机制转换、半岛未来军事安排、核武处理措施等问题上中国的利益未必可以由朝鲜全盘代理。但是,贸然提出入局很有可能被视为不满朝韩美的谈判结果,造成朝鲜问题目前机制的破局。尤其在中美关系动荡不定的当下,对于特朗普尤为重视的朝鲜问题如何取舍,中国正面临两难。
与此同时,日本的处境就更加尴尬。一方面美朝直接谈判等于是韩美同盟压倒了日美同盟,日本处于被越顶的尴尬位置上,欲寻求参与朝鲜弃核这一事关日本安全的重大问题却不得其门而入。另一方面,在中韩美甚至俄罗斯领导人都与金正恩会面之后,日本却迟迟得不到打开朝鲜大门的机会。
乍看之下,中日在朝鲜问题上各有各的尴尬。但是其中也蕴含这不可估量的机遇。即以中国为日本提供对朝鲜问题施加影响的途径,换取中国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影响力。
中日可以按以下条款为蓝本进行协商:
1.中国同意在解除联合国制裁,朝鲜导弹射程,核武处理方式等日本关心的问题上考虑日本的利益。日方也同意对未来半岛事务安排与中国加强合作。
2.中国将尽力促成日朝首脑会谈。
3.在未来某一时间节点,如果中国认为有必要,经中日两国协商后,将由中国向朝鲜问题各方发表声明,提醒注意中国在朝鲜问题的上的关切。日方将以应询方式表示同意。
对于中国来说,通过为日本提供管道可以将中国目前处于局内外的微妙位置变为一笔资产。进可威慑各方必须满足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利益,并获得日本谅解。退可以通过中日密约的引而不发向各方施加可存亦可不存的压力。
但更加重要的是,中日就朝鲜问题保持谅解及未来需要密切沟通这一前景本身,就可以为中日关系特别是安全领域注入东亚自身的动因,使得中日关系获得长久稳定的可能,为中日两国在未来解决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良好的环境。
事实上,条款本身的重要性不及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中日两国足以达成谅解这一前景本身的心理暗示所能达到的影响。
一旦这一谅解达成,中国未来对于日本在对美经贸谈判与安保政策上都可望获得正面收益。为自身安全及政治收益考虑,日本有更大动力抵制特朗普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针对中国的攻势,间接帮助中国塑造更为有利的地区战略形势。
这里,有必要就中韩及中朝关系受到的影响略谈一二。
目前看来,文在寅政府的韩朝,韩美政策优先的策略有其合理之处。如果韩国过度靠拢中国,首先美国不满则半岛缓和难以实际推进。其次朝鲜对中韩接近极为警惕,屡次以核试及射导通过韩国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瓦解中韩合作。因此目前情况下,由朝韩各自“搞定”中美而自主接近不失为可取策略。中国一方面不必苛求中韩关系突破,留给韩国一定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对韩日关系恶化造成日本陷入孤立则大可利用。中日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置于中韩关系之前。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维持朝鲜去核进程的稳定推进符合中国的利益。中朝传统友好关系我们固然重视,但是朝核谈判破局,中美冷战首先自半岛始的前景更加值得我们警惕。必要时,必须对朝鲜的谈判立场予以限制。
东亚的过去我们无从改变,然而东亚的未来有待于我们去开拓。能够让东亚安享和平与繁荣的,只能是我们东亚人自己。终有一天东亚人都能用真诚的目光审视自身与彼此,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