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持续入侵,是一场昭然若揭的帝国主义征服之战。克里姆林宫企图将欧洲拉回过往岁月,以复兴其已然褪色的帝国荣光。在俄罗斯自身未来前景日渐黯淡之际,克里姆林宫势必从历史中寻求灵感。对弗拉基米尔·普京而言,乌克兰并非仅是一个邻国,而是他宏大历史版图中缺失的关键一环,是重建俄罗斯帝国的核心所在。然而,乌克兰并非俄罗斯关注的唯一焦点,东欧也非其潜在目标清单上的唯一地区。中亚同样位列其中。
特朗普特使对俄立场引发困惑
在此背景下,美国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近期发表的言论,在欧洲引发了广泛警惕。其言论传递出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向俄罗斯倾斜的令人深感不安的信号。特朗普非但未能敦促侵略者停止暴行,反而起初对受害者——乌克兰——采取了更具对抗性的姿态,其施压手段颇具胁迫性质,或可用“黑手党式勒索”来形容。
在接受塔克·卡尔森采访时,维特科夫复述了克里姆林宫关于乌克兰战争的数个论点,这令欧洲和乌克兰官员深感忧虑。他赞扬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亲切”且“睿智”,并暗示美俄谈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维特科夫甚至轻描淡写地处理了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四个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领土问题,暗示俄罗斯对这些领土拥有某种权利。
为了突显其对基本情况的了解不足,维特科夫甚至未能准确列出2022年入侵以来俄罗斯所控制的四个地区名称,他甚至错误地将克里米亚也包含在内,尽管克里米亚早在2014年就已被俄罗斯占领并吞并。他驳斥了人们对俄罗斯进一步扩张的担忧,声称北约的存在将阻止二战期间那种规模的侵略行为重演。
2022年,当俄罗斯的坦克越过乌克兰边境时,它向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传递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弗拉基米尔·普京意图重建俄罗斯帝国,并为此不惜让世界时空倒退数十年。
仅仅几个月后,普京便公开将自己与彼得大帝相提并论,赞颂这位沙皇的征服伟业,并表示,如同他的前任一样,他也在收复那些他认为“理所当然属于俄罗斯的”土地。
前苏联国家巩固中亚身份认同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正加速寻求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不仅在政治上,也在语言文化上。吉尔吉斯斯坦最初欢迎为逃避兵役而涌入的俄罗斯移民潮,但这股浪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帝国主义影响力复苏的担忧。
作为回应,许多吉尔吉斯斯坦年轻人将使用母语视为表达抵抗和重塑国家身份的途径。如今,吉尔吉斯斯坦正推行新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使用吉尔吉斯语,基层推广吉尔吉斯语的运动亦日益兴起,尤其是在城市青年群体中。
这种情况与哈萨克斯坦类似。哈萨克斯坦正加速推进哈萨克语的复兴,包括逐步转向使用拉丁字母系统。乌兹别克斯坦已于2021年完成向拉丁字母的过渡,这表明该地区许多国家正试图进一步摆脱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如果普京声称要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语使用者以此为其入侵乌克兰提供正当性辩护,那么他又如何能不向中亚地区提出类似的主张?他会不会有一天声称哈萨克斯坦或吉尔吉斯斯坦的俄语使用者也需要“保护”,并以此为借口派遣坦克?毕竟,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或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有多少人曾真正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俄罗斯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甚至曾在2022年称哈萨克斯坦为一个“人造国家”。
尽管最初人们曾期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能促使哈萨克斯坦转向西方,但莫斯科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却日益加深。虽然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独立姿态,例如在正式访问期间坚持使用哈萨克语发表讲话,然而,其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依然显著。
2022年动乱期间,俄罗斯曾协助托卡耶夫总统巩固权力。此后,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强,双边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联合能源项目也取得丰硕成果,俄罗斯在铀等战略资源领域也占有一定份额。
正如俄罗斯与欧亚项目副研究员凯特·马林森所指出的,旨在建设更加民主的“新哈萨克斯坦”的改革承诺基本停滞不前,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长的威权主义倾向。随着西方影响力的减弱和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在哈萨克斯坦未来的发展图景中,俄罗斯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
然而,中亚国家正努力在政治上与莫斯科保持距离,它们拒绝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也拒绝承认俄罗斯宣称拥有主权的领土。因此,俄罗斯转而运用软实力手段,例如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开展文化外交、推动教育交流以及提供大量发展资金。
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拥有数量超过35万的俄罗斯族裔人口,并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和欧亚经济联盟建立了深厚的机制性联系,因此正大力投入资源,以维持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基础。然而,如果俄罗斯得以在乌克兰实现其既定目标,这种战略考量或将迅速发生转变,从而腾出资源,部署到其他潜在的冲突领域。
俄罗斯拒绝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提议
与此同时,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阻挠任何实质性的停火努力。他对特朗普采取了一种策略性利用的态度,而特朗普对认真处理当前冲突缺乏兴趣。普京在未做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却似乎取得了某种外交上的胜利,甚至让一些美国官员附和克里姆林宫的论调。
目前,特朗普继续表示他对此“恼火”和“不高兴”,但克里姆林宫并未因阻挠其停火努力而受到任何严厉的约束或惩罚。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约翰·赫布斯特评论道:“虽然普京阻碍了特朗普达成任何形式停火的努力,但他并未因此遭受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普京将继续不遗余力地试图影响或操纵特朗普政府,尤其当特朗普团队仍抱持着对中俄三角关系进行某种“反向基辛格式”战略操作的不切实际幻想时。这种战略上的单纯或天真想法,可能导致莫斯科最终得偿所愿:西方阵营产生分歧,从而使俄罗斯在其帝国重建计划上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
如果弗拉基米尔·普京得以在乌克兰宣布胜利,或达成一项实际上将乌克兰降格为附庸国的和平协议,他不可能仅仅止步于此。如今已年过七旬的普京,随着他渴望留下的帝国遗产悬而未决,或许会更加不顾一切地追求其政治遗愿。
克里姆林宫的精英们或许认为,一旦乌克兰落入其掌握,他们便有机会将注意力转向中亚,重新启动俄罗斯的帝国扩张计划。莫斯科似乎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将世界拖回到那个19世纪的强权政治时代。
作者简介:大卫·基里琴科(David Kirichenko)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同时是伦敦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Henry Jackson Society)的副研究员。本文由“钝角网”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持续入侵,是一场昭然若揭的帝国主义征服之战。克里姆林宫企图将欧洲拉回过往岁月,以复兴其已然褪色的帝国荣光。在俄罗斯自身未来前景日渐黯淡之际,克里姆林宫势必从历史中寻求灵感。对弗拉基米尔·普京而言,乌克兰并非仅是一个邻国,而是他宏大历史版图中缺失的关键一环,是重建俄罗斯帝国的核心所在。然而,乌克兰并非俄罗斯关注的唯一焦点,东欧也非其潜在目标清单上的唯一地区。中亚同样位列其中。
特朗普特使对俄立场引发困惑
在此背景下,美国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近期发表的言论,在欧洲引发了广泛警惕。其言论传递出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向俄罗斯倾斜的令人深感不安的信号。特朗普非但未能敦促侵略者停止暴行,反而起初对受害者——乌克兰——采取了更具对抗性的姿态,其施压手段颇具胁迫性质,或可用“黑手党式勒索”来形容。
在接受塔克·卡尔森采访时,维特科夫复述了克里姆林宫关于乌克兰战争的数个论点,这令欧洲和乌克兰官员深感忧虑。他赞扬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亲切”且“睿智”,并暗示美俄谈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维特科夫甚至轻描淡写地处理了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四个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领土问题,暗示俄罗斯对这些领土拥有某种权利。
为了突显其对基本情况的了解不足,维特科夫甚至未能准确列出2022年入侵以来俄罗斯所控制的四个地区名称,他甚至错误地将克里米亚也包含在内,尽管克里米亚早在2014年就已被俄罗斯占领并吞并。他驳斥了人们对俄罗斯进一步扩张的担忧,声称北约的存在将阻止二战期间那种规模的侵略行为重演。
2022年,当俄罗斯的坦克越过乌克兰边境时,它向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传递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弗拉基米尔·普京意图重建俄罗斯帝国,并为此不惜让世界时空倒退数十年。
仅仅几个月后,普京便公开将自己与彼得大帝相提并论,赞颂这位沙皇的征服伟业,并表示,如同他的前任一样,他也在收复那些他认为“理所当然属于俄罗斯的”土地。
前苏联国家巩固中亚身份认同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正加速寻求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不仅在政治上,也在语言文化上。吉尔吉斯斯坦最初欢迎为逃避兵役而涌入的俄罗斯移民潮,但这股浪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帝国主义影响力复苏的担忧。
作为回应,许多吉尔吉斯斯坦年轻人将使用母语视为表达抵抗和重塑国家身份的途径。如今,吉尔吉斯斯坦正推行新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使用吉尔吉斯语,基层推广吉尔吉斯语的运动亦日益兴起,尤其是在城市青年群体中。
这种情况与哈萨克斯坦类似。哈萨克斯坦正加速推进哈萨克语的复兴,包括逐步转向使用拉丁字母系统。乌兹别克斯坦已于2021年完成向拉丁字母的过渡,这表明该地区许多国家正试图进一步摆脱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如果普京声称要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语使用者以此为其入侵乌克兰提供正当性辩护,那么他又如何能不向中亚地区提出类似的主张?他会不会有一天声称哈萨克斯坦或吉尔吉斯斯坦的俄语使用者也需要“保护”,并以此为借口派遣坦克?毕竟,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或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有多少人曾真正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俄罗斯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甚至曾在2022年称哈萨克斯坦为一个“人造国家”。
尽管最初人们曾期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能促使哈萨克斯坦转向西方,但莫斯科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却日益加深。虽然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独立姿态,例如在正式访问期间坚持使用哈萨克语发表讲话,然而,其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依然显著。
2022年动乱期间,俄罗斯曾协助托卡耶夫总统巩固权力。此后,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强,双边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联合能源项目也取得丰硕成果,俄罗斯在铀等战略资源领域也占有一定份额。
正如俄罗斯与欧亚项目副研究员凯特·马林森所指出的,旨在建设更加民主的“新哈萨克斯坦”的改革承诺基本停滞不前,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长的威权主义倾向。随着西方影响力的减弱和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在哈萨克斯坦未来的发展图景中,俄罗斯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
然而,中亚国家正努力在政治上与莫斯科保持距离,它们拒绝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动,也拒绝承认俄罗斯宣称拥有主权的领土。因此,俄罗斯转而运用软实力手段,例如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开展文化外交、推动教育交流以及提供大量发展资金。
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拥有数量超过35万的俄罗斯族裔人口,并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和欧亚经济联盟建立了深厚的机制性联系,因此正大力投入资源,以维持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基础。然而,如果俄罗斯得以在乌克兰实现其既定目标,这种战略考量或将迅速发生转变,从而腾出资源,部署到其他潜在的冲突领域。
俄罗斯拒绝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提议
与此同时,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阻挠任何实质性的停火努力。他对特朗普采取了一种策略性利用的态度,而特朗普对认真处理当前冲突缺乏兴趣。普京在未做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却似乎取得了某种外交上的胜利,甚至让一些美国官员附和克里姆林宫的论调。
目前,特朗普继续表示他对此“恼火”和“不高兴”,但克里姆林宫并未因阻挠其停火努力而受到任何严厉的约束或惩罚。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约翰·赫布斯特评论道:“虽然普京阻碍了特朗普达成任何形式停火的努力,但他并未因此遭受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普京将继续不遗余力地试图影响或操纵特朗普政府,尤其当特朗普团队仍抱持着对中俄三角关系进行某种“反向基辛格式”战略操作的不切实际幻想时。这种战略上的单纯或天真想法,可能导致莫斯科最终得偿所愿:西方阵营产生分歧,从而使俄罗斯在其帝国重建计划上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
如果弗拉基米尔·普京得以在乌克兰宣布胜利,或达成一项实际上将乌克兰降格为附庸国的和平协议,他不可能仅仅止步于此。如今已年过七旬的普京,随着他渴望留下的帝国遗产悬而未决,或许会更加不顾一切地追求其政治遗愿。
克里姆林宫的精英们或许认为,一旦乌克兰落入其掌握,他们便有机会将注意力转向中亚,重新启动俄罗斯的帝国扩张计划。莫斯科似乎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将世界拖回到那个19世纪的强权政治时代。
作者简介:大卫·基里琴科(David Kirichenko)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同时是伦敦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Henry Jackson Society)的副研究员。本文由“钝角网”译自《外交事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