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北约为何不应介入亚洲事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字号: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北约为何不应介入亚洲事务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北约为何不应介入亚洲事务
2024-07-08 17:22:51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昀舒/译
关键词:中国外交 北约(NATO) 点击: 我要评论
北约的亚洲主张是很糟糕的:它加剧了人们对北约意图的担忧,激怒了北京,却没有给亚洲伙伴提供进一步威慑中国的手段。旨在对抗中国的折中措施最终可能引发北约正寻求化解的冲突。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上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撰文,将矛头指向北京,谴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并宣称北约进入了一个“与中国长期竞争”的新时代。这种情况“表明,在当今世界,安全不是一个地区问题,而是一个全球问题,”他写道,并补充说,“欧洲的安全影响亚洲,亚洲的安全影响欧洲。”这不是一个新想法。斯托尔滕贝格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北约在对抗中国崛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今年6月,他在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欧洲和亚洲安全时说:“一切都是相互交织的,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微信截图_20240708172425.jpg

2023年1月,参加美、英、澳联合军事演习的日本士兵

  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呼应了拜登政府2022年10月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中提出对抗中国和俄罗斯愿景的重要举措:“我们重视在技术、贸易和安全方面发展我们在印太和欧洲的民主盟友和伙伴之间的联系。”在华盛顿的支持下,北约在加强与亚洲主要伙伴合作的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2022年,北约历史上首次正式将中国确定为安全挑战。北约目前正在加强与印度-太平洋伙伴在广泛问题上的政治对话和务实合作,包括网络防御、新技术、太空和海上安全。

  北约还提高了其在该地区的知名度。2022年,北约观察员参加了印太地区的地区军事演习,这是该组织的另一个里程碑。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北约盟国以各自国家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与亚洲伙伴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并在中国与邻国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向南海等备受关注的水域派遣了海军舰艇。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安全会议上,一位中国高级将领指责华盛顿试图建立一个“亚太版的北约”。7月9日开始的北约75周年峰会将非常公开地提醒人们北约对该地区的关注。连续第三年,被称为“印太四国”的四个非北约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将登上北约峰会的舞台。

  北约及其亚洲伙伴正在深化合作,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太清楚的是,这种合作是否符合双方的最佳战略利益。中国的强硬带来了复杂的挑战,跨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在重要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因为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更密切的合作。然而,北约并不是促进跨地区合作以对抗中国的正确论坛。将北约拉入亚洲加剧了北京方面关于美国领导的全球集团对抗的说法,并有可能疏远亚洲国家,而最终无助于加强地区安全或威慑。

  然而,北约仍然可以通过优先考虑俄罗斯构成的威胁,以及通过建立欧洲军事能力,使美国能够转向亚洲,间接地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北约在亚洲应低调行事,避免引起中国的不满,而是强调与该地区的务实和谨慎合作。决策者不应将北约拉入亚洲,而应利用欧盟可观的经济和外交实力,利用灵活、重叠的伙伴关系和基于问题的联盟网络,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之间建立跨区域合作。只有通过这种紧密联系的网络,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应对跨越全球的威胁,但让北约主导这一努力最终将适得其反,使亚洲和欧洲更不安全,而不是更安全。

  北约不断介入亚洲带来的困扰

  北约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太四国”的欢迎,尤其是日本,面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不断增加的挑衅,日本一直在寻求与北约的密切合作。然而,考虑到韩国和新西兰与中国的广泛贸易关系,以及首尔方面希望在朝鲜问题上获得北京方面的合作,以及惠灵顿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独立传统,它们在与北约的接触中更加谨慎。澳大利亚的热情随时间而变化,反映出其国内政治在支持对华强硬立场方面的变化。但北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它在亚洲的参与与更广泛的地区政治动态不同步,尤其是在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担心它会破坏它们努力维持的与华盛顿和北京关系的微妙平衡。

  尽管对中国在南海等领域的强硬的担忧正在增长,但大多数亚洲国家往往不将北京视为生存威胁,因此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根据当前的问题,亚洲国家可能寻求与中国、美国都合作,或者两者都不合作。例如,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在6月份表示,他的国家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强有力的合作”,但“与此同时,我们将努力扩大和深化与美国和西方的密切伙伴关系”。

  许多地区领导人——以及一些欧洲领导人——已经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北约不断介入不仅会迫使他们选边站,还会将亚洲分裂成敌对集团。例如,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邦邦”·马科斯就呼吁该地区摒弃“冷战思维”。整个印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都担心,北约进军亚洲可能会成为华盛顿努力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地区安全集团以对抗中国的又一步。欧洲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和西方对该地区的干预,以及对北约军事手段的不安,助长了这些担忧。例如,前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警告说,北约向印度-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最大危险”是,该联盟“可能最终向东亚输出其灾难性的军国主义”。

  北约并不适合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长期以来不加入军事联盟的国家。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也反对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想法。例如,印度外交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杰尚卡尔在 2021 年将这一术语的使用称为“思维游戏”,并声称印度从未有过“北约心态”。他宣称,决定国家道路只能是“我的国家选择”。

  北约试图缓解这些担忧,一再保证不会进入南海,也不会接纳亚洲成员国。但在亚洲,北约的怀疑者和反对者仍然不相信北约的意图,尤其是北约现在经常邀请印太四国的高级官员参加峰会和部长级会议。该联盟还推动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当北约前盟军最高指挥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等有影响力的人物提出将北约扩大到包括亚洲民主国家的想法时,这也无助于北约的信息传递。如果北约继续介入印太地区,很可能会有人将北约而不是中国视为地区安全动态的风险——疏远那些美国和欧洲平衡中国实力所需要的那些国家。

  “亚太北约”是一个糟糕的方向

  无论是在北约内部还是在北约的亚洲伙伴中,支持与亚洲接触的人都认为,这些伙伴关系可以增强该地区的威慑力。毕竟,北约是一个军事联盟,因此一些观察人士暗示,它可能在亚洲发挥更大的军事作用。这种观点认为,北约至少可以向亚洲伙伴国发生紧急情况时选择提供间接支持,如武器、后勤和情报共享。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威慑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且北约在印度-太平洋安全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很可能适得其反。

  北约日益加强与亚洲的接触非但不能加强地区安全,反而可能加剧不安全和不稳定。印太国家可以直接看到北约最近的动态如何助长了中国的不满,它们担心一旦爆发冲突,自己也会卷入其中。北京经常指责华盛顿利用北约作为一个“方便的工具”,将其欧洲和亚洲盟友联合成一个旨在“包围”和“遏制”中国的“亚太北约”。这种言论可能被视为中国的宣传,但该地区的许多国家担心,如果北京觉得自己压力过大,可能会猛烈抨击。随着北约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大,这种安全困境将更有可能出现,而北约三心二意的军事行动和不太完美的安全保证将无法为其印太伙伴提供足够的保护。

  事实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北约是否有政治意愿或军事能力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威慑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许多欧洲盟国不愿意支持北约在遥远地区遏制中国,要么是因为它们正忙于与俄罗斯打交道;因为它们与北京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或者因为严格来说,亚洲并不是欧洲国家的生存利益所在。

责任编辑:昀舒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北约为何不应介入亚洲事务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北约为何不应介入亚洲事务

2024-07-08 17:22:51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昀舒/译
北约的亚洲主张是很糟糕的:它加剧了人们对北约意图的担忧,激怒了北京,却没有给亚洲伙伴提供进一步威慑中国的手段。旨在对抗中国的折中措施最终可能引发北约正寻求化解的冲突。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上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撰文,将矛头指向北京,谴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并宣称北约进入了一个“与中国长期竞争”的新时代。这种情况“表明,在当今世界,安全不是一个地区问题,而是一个全球问题,”他写道,并补充说,“欧洲的安全影响亚洲,亚洲的安全影响欧洲。”这不是一个新想法。斯托尔滕贝格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北约在对抗中国崛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今年6月,他在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欧洲和亚洲安全时说:“一切都是相互交织的,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微信截图_20240708172425.jpg

2023年1月,参加美、英、澳联合军事演习的日本士兵

  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呼应了拜登政府2022年10月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中提出对抗中国和俄罗斯愿景的重要举措:“我们重视在技术、贸易和安全方面发展我们在印太和欧洲的民主盟友和伙伴之间的联系。”在华盛顿的支持下,北约在加强与亚洲主要伙伴合作的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2022年,北约历史上首次正式将中国确定为安全挑战。北约目前正在加强与印度-太平洋伙伴在广泛问题上的政治对话和务实合作,包括网络防御、新技术、太空和海上安全。

  北约还提高了其在该地区的知名度。2022年,北约观察员参加了印太地区的地区军事演习,这是该组织的另一个里程碑。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北约盟国以各自国家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与亚洲伙伴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并在中国与邻国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向南海等备受关注的水域派遣了海军舰艇。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安全会议上,一位中国高级将领指责华盛顿试图建立一个“亚太版的北约”。7月9日开始的北约75周年峰会将非常公开地提醒人们北约对该地区的关注。连续第三年,被称为“印太四国”的四个非北约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将登上北约峰会的舞台。

  北约及其亚洲伙伴正在深化合作,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太清楚的是,这种合作是否符合双方的最佳战略利益。中国的强硬带来了复杂的挑战,跨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在重要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因为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更密切的合作。然而,北约并不是促进跨地区合作以对抗中国的正确论坛。将北约拉入亚洲加剧了北京方面关于美国领导的全球集团对抗的说法,并有可能疏远亚洲国家,而最终无助于加强地区安全或威慑。

  然而,北约仍然可以通过优先考虑俄罗斯构成的威胁,以及通过建立欧洲军事能力,使美国能够转向亚洲,间接地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北约在亚洲应低调行事,避免引起中国的不满,而是强调与该地区的务实和谨慎合作。决策者不应将北约拉入亚洲,而应利用欧盟可观的经济和外交实力,利用灵活、重叠的伙伴关系和基于问题的联盟网络,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之间建立跨区域合作。只有通过这种紧密联系的网络,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应对跨越全球的威胁,但让北约主导这一努力最终将适得其反,使亚洲和欧洲更不安全,而不是更安全。

  北约不断介入亚洲带来的困扰

  北约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太四国”的欢迎,尤其是日本,面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不断增加的挑衅,日本一直在寻求与北约的密切合作。然而,考虑到韩国和新西兰与中国的广泛贸易关系,以及首尔方面希望在朝鲜问题上获得北京方面的合作,以及惠灵顿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独立传统,它们在与北约的接触中更加谨慎。澳大利亚的热情随时间而变化,反映出其国内政治在支持对华强硬立场方面的变化。但北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它在亚洲的参与与更广泛的地区政治动态不同步,尤其是在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担心它会破坏它们努力维持的与华盛顿和北京关系的微妙平衡。

  尽管对中国在南海等领域的强硬的担忧正在增长,但大多数亚洲国家往往不将北京视为生存威胁,因此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根据当前的问题,亚洲国家可能寻求与中国、美国都合作,或者两者都不合作。例如,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在6月份表示,他的国家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强有力的合作”,但“与此同时,我们将努力扩大和深化与美国和西方的密切伙伴关系”。

  许多地区领导人——以及一些欧洲领导人——已经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北约不断介入不仅会迫使他们选边站,还会将亚洲分裂成敌对集团。例如,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邦邦”·马科斯就呼吁该地区摒弃“冷战思维”。整个印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都担心,北约进军亚洲可能会成为华盛顿努力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地区安全集团以对抗中国的又一步。欧洲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和西方对该地区的干预,以及对北约军事手段的不安,助长了这些担忧。例如,前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警告说,北约向印度-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最大危险”是,该联盟“可能最终向东亚输出其灾难性的军国主义”。

  北约并不适合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长期以来不加入军事联盟的国家。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也反对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想法。例如,印度外交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杰尚卡尔在 2021 年将这一术语的使用称为“思维游戏”,并声称印度从未有过“北约心态”。他宣称,决定国家道路只能是“我的国家选择”。

  北约试图缓解这些担忧,一再保证不会进入南海,也不会接纳亚洲成员国。但在亚洲,北约的怀疑者和反对者仍然不相信北约的意图,尤其是北约现在经常邀请印太四国的高级官员参加峰会和部长级会议。该联盟还推动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当北约前盟军最高指挥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等有影响力的人物提出将北约扩大到包括亚洲民主国家的想法时,这也无助于北约的信息传递。如果北约继续介入印太地区,很可能会有人将北约而不是中国视为地区安全动态的风险——疏远那些美国和欧洲平衡中国实力所需要的那些国家。

  “亚太北约”是一个糟糕的方向

  无论是在北约内部还是在北约的亚洲伙伴中,支持与亚洲接触的人都认为,这些伙伴关系可以增强该地区的威慑力。毕竟,北约是一个军事联盟,因此一些观察人士暗示,它可能在亚洲发挥更大的军事作用。这种观点认为,北约至少可以向亚洲伙伴国发生紧急情况时选择提供间接支持,如武器、后勤和情报共享。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威慑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且北约在印度-太平洋安全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很可能适得其反。

  北约日益加强与亚洲的接触非但不能加强地区安全,反而可能加剧不安全和不稳定。印太国家可以直接看到北约最近的动态如何助长了中国的不满,它们担心一旦爆发冲突,自己也会卷入其中。北京经常指责华盛顿利用北约作为一个“方便的工具”,将其欧洲和亚洲盟友联合成一个旨在“包围”和“遏制”中国的“亚太北约”。这种言论可能被视为中国的宣传,但该地区的许多国家担心,如果北京觉得自己压力过大,可能会猛烈抨击。随着北约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大,这种安全困境将更有可能出现,而北约三心二意的军事行动和不太完美的安全保证将无法为其印太伙伴提供足够的保护。

  事实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北约是否有政治意愿或军事能力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威慑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许多欧洲盟国不愿意支持北约在遥远地区遏制中国,要么是因为它们正忙于与俄罗斯打交道;因为它们与北京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或者因为严格来说,亚洲并不是欧洲国家的生存利益所在。

  北约加强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与印太四国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铁板钉钉”的安全承诺,这更多的是廉价的空谈,而不是可信的意图信号。因此,亚洲国家非常清楚,在没有任何安全承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与北约结盟,可能会增加成为目标的风险。2008年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以及2014年和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后果清楚地表明,北约不会为了保护伙伴而直接干预。根据其创始条约的第五条,北约的集体防御只适用于正式成员国,而根据第六条,在地理上,北约的集体防御仅限于在“地中海或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大西洋地区”当成员国领土或资产被攻击时。

  即使每个北约成员国都想干预亚洲事务,北约也几乎没有余力在数千英里之外开展行动。受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刺激,欧洲的国防预算正在上升,但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运往乌克兰的武器,以及填补针对俄罗斯的集体防御的紧急缺口。此外,北约国家在欧洲大陆的威慑和防御所需的军事资产类型,如重型火炮、反坦克武器和战术无人机,与向印度太平洋地区投送力量所需的海上和空中能力大不相同。北约根本不具备应对亚洲突发事件的能力。

  简而言之,北约的亚洲主张是很糟糕的:它加剧了人们对北约意图的担忧,激怒了北京,却没有给亚洲伙伴提供进一步威慑中国的手段。旨在对抗中国的折中措施最终可能引发北约正寻求化解的冲突。

  与北约相比,欧盟更有能力解决广泛的问题

  然而,即使北约避免更深层次地介入亚洲事务,欧洲在该地区更大程度的参与对于对抗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和自信仍然至关重要。重新设想的欧洲对亚洲安全的贡献应该沿着几个方向进行。首先,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不应试图将军事力量投射到亚洲,而应优先在自己的领土上加强常规威慑和防御,建立自己的军事能力,以便美国将更多资源转移到亚洲。为了与这种更间接的亚洲安全方针保持一致,北约应该同时降低其在该地区的存在感,强调与印太四国在情报威胁、设备标准化、网络安全和海上安全等领域进行量身定制的、离散的和有用的技术合作,而不是高调的军事演习和拍照展示。

  跨区域合作也应该利用欧洲的优势——其外交影响力以及经济、金融和技术资源——来对抗北京。欧洲、美国和志同道合的亚洲伙伴应该共同努力,促进善治,特别是在联合国。近年来,中国公民在联合国担任了许多领导职务,并利用这些机会推动北京的规则和规范。北约成员国必须与亚洲盟友开展外交合作,包括共同选举联合国高级职位候选人,以有效应对北京方面的努力。欧洲还应利用其经济强国的地位,扩大与亚洲伙伴的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在经济上制衡中国。欧盟应该首先敲定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兑现其承诺,在未来几年通过全球门户倡议向东南亚的可持续基础设施和数字连接等领域投资100亿欧元。大多数亚洲国家寻求的不仅仅是军事援助;他们需要帮助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地区稳定。

  与北约相比,欧盟在政治上的争议要小得多,也更有能力解决这一系列广泛的问题。印太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利用欧盟的安全和防务工具,这些工具已经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证明了它们的价值,并为在北约缺席的情况下建立欧亚合作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这些工具包括协调向伙伴提供军事装备和为伙伴国家提供欧盟训练特派团的欧洲和平设施;以及致力于加强与印度-太平洋伙伴的海上安全和能力建设的印度-太平洋关键海上航线项目。这些欧盟项目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而不是北约支持者所声称的北约可以提供的那种防务合作。此外,通过欧盟开展合作还将为解决北约职权范围之外的一系列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提供机会,例如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监管外国投资,以及建立社会抵御虚假信息和混合威胁的能力。鉴于北约的强硬军事重点可能会引发地区反弹,欧盟的包容性做法可能会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获得更多支持。

  最后,欧洲国家应努力使自己更全面地融入该地区的安全架构。对于北京带来的安全挑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印太地区的国家正在制定不同的战略来解决他们眼中的中国问题。欧洲应该利用该地区的双边和多边安排,包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在网络安全、可持续清洁能源和供应链弹性等问题上进行更强有力的合作。它还应该深化和扩大与该地区的多边倡议,例如法国、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三方倡议,重点关注国防、技术和气候创新项目,或者德国和英国通过“蓝色太平洋倡议”共同努力解决太平洋岛屿面临的海平面上升威胁。

  如果目标是有效制衡中国在亚洲日益增强的自信,军事化的西方联盟并不是最好的答案。相反,亚洲和欧洲国家必须走到一起,制定更细致、更精确的方法,以避免引发进一步的冲突。

  作者简介:马修·德罗因(Mathieu Droin)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欧洲、俄罗斯和欧亚项目的访问研究员。凯利·格利科(Kelly Grieco),史汀生中心“重塑美国大战略计划”高级研究员,乔治城大学兼职教授。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系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助理教授、新德里智库战略与防务研究理事会创始人。本文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德罗因&格利科&雅各布:北约为何不应介入亚洲事务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