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萨达姆全名叫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位大起大落的人物。在多事之秋的中东地区,他随着风云变幻而起伏,从一个农村遗腹子登上总统宝座。在度过25年霸王生涯后,他又跌入囚笼,成为阶下囚,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反映了他戏剧性的一生。
我印象中的萨达姆
自1979年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以来,在长达25年的岁月中,他一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人物。为了突出报道的真实性和占有第一手材料,有些媒体到处搜寻线索,我也成为线索圈中人。
有的媒体说我是萨达姆的校友,有的媒体说我与萨达姆有过直接接触。对这两种说法我均未否认或回避。
关于校友之说,我与他确是校友,但萨达姆于1960年入开罗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于1963年离校回伊拉克,我于1965年到开罗大学文学院进修阿拉伯语,与他并未谋面。直到1990年,我才有机会见到他,的确与他有过直接接触。
两伊战争结束后,由万里委员长率代表团访问两伊。我作为工作人员随团访问。1990年“五·一”节刚过,我们便启程,先访问伊朗,然后到伊拉克。按照制定好的访问日程,萨达姆总统于5月10日会见万里委员长。那时,我已经从翻译队伍中退出,但由于工作需要,这次会见由我当翻译。
事先,我阅读了有关萨达姆的大量材料,也听到有关这位枭雄人物的许多传说。不少西方媒体称他是暴君、莽夫,甚至说他是精神病患者,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还有的媒体说他十分傲慢,接见外宾毫无礼貌。
对于这些传说,我只是听听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萨达姆很少会见外宾。有的驻伊拉克外国使节在伊拉克工作四五年,一次都没有见过萨达姆。此外,他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时,都有时间规定,短则半个小时,长则二个半小时。萨达姆接见万里委员长前,伊方陪同人员向我们打招呼说,此次会见控制在40分钟左右。
为显示权势和保证安全,萨达姆拥有多处总统府,这次会见安排在巴格达最大最豪华的总统府内进行。当我们进入总统府会客厅时,他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与我们一一握手,请我们就坐,对我们表示欢迎。伊方陪见人员很少,记录人员坐得比较远,翻译任务由我承担,伊方未配备翻译人员。
由于是近距离接触,我仔细端详了萨达姆的风度和举止。他蓄着阿拉伯传统的小胡子,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两眼炯炯有神。从外表看上去,他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精神健旺。此前,我曾听到一种传说,说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受过伤,也曾遭遇过暗杀,身体虚弱,但眼见为实,我眼前的萨达姆与传说中的萨达姆判若两人。
在会见过程中,萨达姆很认真地听客人讲。他讲起话来条理清晰,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滔滔不绝。我感到他思路敏捷,头脑清楚,与西方媒体所说的精神病患者大相径庭。在那次会见中,我特别注意他的土语,因为他与本地人交谈时经常讲方言土语,有时语速很快,但我在翻译时发现,他在与中国客人的谈话中很少使用地方土语,语速也不快,显得温文尔雅。
我记得,萨达姆在会见中大谈国际形势和中东形势。他着重强调,由于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对该地区有野心,总有一天要霸占中东。他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就是要霸占中东的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地,因此,他再三强调伊拉克的反美、反以立场。
我认为,在那次会见中,萨达姆给了中国人较高礼遇。
第一,会见持续两个小时,大大超过了规定时间。
第二,他亲自做笔记,把要点记下来。他对万里委员长非常客气,显得彬彬有礼。
第三,萨达姆会见外宾一般不送客,只是在沙发旁握手了之,但他把我们亲自送到总统府门口,与每个人握手告别。
第四,萨达姆让摄影师把他与我们握手的镜头都拍下来,第二天把照片送给我们。根据伊拉克总统府的保安规定,萨达姆会见外宾不允许外国记者到场,只许总统府特许摄影记者拍照。我与萨达姆握手的照片就是伊拉克摄影师拍的,由伊拉克陪同人员送给我。
在总统府,我看到萨达姆的巨幅画像,走出总统府,到处都能见到他的肖像和语录。新闻媒体每天都把萨达姆的活动作为头条新闻播发,并在最显著位置刊登他的照片和语录。我们的陪同人员口必称萨达姆总统,称他为领袖、总司令、统帅。在伊拉克访问期间,我感到,萨达姆无处不在,个人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巴格达期间,我阅读了一些介绍萨达姆的书籍和文章,在与陪同人员交谈时也涉及萨达姆的一些兴趣爱好。他喜欢历史,萨达姆爱读政治、历史之类的书籍。他喜欢文学、音乐,特别爱听伊拉克西部贝都因民歌和阿拉伯著名女歌唱家乌姆·库尔舒姆的歌曲。他的空闲时间弹弹阿拉伯琴,有时也动手写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有些诗人写了赞扬他的诗并朗诵给他听,在这种场合他显得非常高兴。他重视新闻媒体方面的报道,每天都坚持读报听广播,伊拉克新闻界如发表有关他的报道,都要由他亲自审定。
萨达姆擅长骑马、打网球,经常游泳。他喜欢到农村去视察。这时,他穿一件阿拉伯长袍,有时嘴里还叼一支古巴雪茄。以前,萨达姆喜欢穿欧式服装,但后来他经常穿军装。
与萨达姆的会见,我有两点直观感觉:
第一,从萨达姆的谈话中我预感到,两伊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中东、海湾地区并不太平,仍将是多事之秋。我感到,萨达姆是个不甘寂寞的人物,还会有惊人之举。在阿拉伯语中,“萨达姆”的意思是“撞击者”。萨达姆撞来撞去,把伊拉克撞击成三部分,即北部地区、南部禁飞区和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中间地段。伊拉克战后,萨达姆政权垮台,伊拉克被占领,局势混乱动荡,萨达姆本人也撞进狱中。
我的第二个感觉是,萨达姆惯用伎俩,能屈能伸。萨达姆青年时代两次被捕入狱,每次都能说服监狱看守,帮助他成功越狱逃走。他的“伸”自不待言,“屈”也不乏例。他为贝克尔总统做了十年副手,表现得相当稳重。在此过程中,他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从不越雷池一步。两伊战争进行到伊拉克不利的时候,他就马上提出停火。海湾危机、海湾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连续作出十几项决议,萨达姆开始一项都不接受,但他遭受重创之后,立即宣布无条件接受。后来在“核查”问题上也是这样。他不管是“屈”还“伸”,最终却未能逃脱被抓的命运。
从孤儿到总统
当见到萨达姆时,我第一眼就看到,他身穿军装,腰间挎一把手枪。他的这身戎装勾起了我的联想。
萨达姆具有桀骜不驯的个性,这与他的出身有密切关系。他是个遗腹子,出生在农村,9岁时又成为孤儿,靠叔父和舅舅抚养成人。苦难的童年培育了他刚强的性格。他发誓要靠个人奋斗摆脱命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萨达姆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关心时局和政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于1957年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1959年10月,他受复兴党的指示,与其他9名青年去刺杀当时担任伊拉克总理的军人独裁头目卡塞姆。他们的这次行刺活动遭到失败,萨达姆因腿部中弹而被捕入狱。在牢房中,他忍着疼痛用剃须刀剜出腿上的子弹。伤愈不久,他奇迹般地成功越狱,四处奔走,骑着一头毛驴穿越茫茫沙漠,历尽千难万险,经叙利亚逃到埃及,进入开罗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他返回伊拉克后继续从事反政府的活动,再次被捕入狱,过了两年铁窗生活,第二次成功越狱逃走后,更积极地进行政治活动。
1968年7月17日复兴党政变成功执政,萨达姆受到重用,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伊拉克政权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萨达姆在当副手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稳重。他作为贝克尔的第二把手长达十年,非常注意韬光养晦,从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那时,他非常注意自己的地位、身份和做法。
萨达姆青少年时代阅读了大量领袖人物和名人志士的传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公元前6世纪修建空中花园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20世纪中期叱咤风云的埃及雄狮纳赛尔,他决心以这两位偶像为榜样走自己的路。
1979年7月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后,他的领袖欲和权力欲大大膨胀。他连任总统、复兴党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不断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了以他为中心的权力网,巩固了核心领导集团。他拥有一批铁杆警卫人员,有共和国卫队、特种部队、特别安全局、情报总局等机构,对他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和核心人物采取极为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报道称,萨达姆有多名替身,他自己的住所多为地下坚固建筑,且行踪无定。
长期以来,萨达姆多次成功地避开明枪暗箭,挫败了一次又一次企图暗杀他的活动。他对反对派毫不留情,坚决镇压。他不断地撤换高级将领,更换内阁成员,果断地镇压多起暴动,平息叛乱,铲除了反对派,粉碎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政变和谋杀阴谋,破获了中央情报局在伊拉克的秘密组织,对库尔德族采取坚决镇压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策略。通过这些措施,萨达姆躲过了一次次风险,保住了自己的总统宝座。
萨达姆好大喜功,矢志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为此,他不惜穷兵黩武,致使他接连撞击热点问题。萨达姆执政后,与伊朗的霍梅尼政权交恶。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出动10万兵力,分3路突袭伊朗,两伊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给双方带来沉重灾难。伊拉克人民期盼在战后能够休养生息,过上太平日子,但事与愿违,萨达姆又把他们拖入到另一场更为悲惨的战争中。
1990年8月2日凌晨,萨达姆出动10万精锐部队,对科威特发动闪电式袭击,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但也为美国染指海湾提供了良机。美国应科威特、沙特政府邀请出兵海湾,并组成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向伊拉克开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伊拉克在这场战争中惨遭失败,损失巨大,元气大伤。
萨达姆全名叫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位大起大落的人物。在多事之秋的中东地区,他随着风云变幻而起伏,从一个农村遗腹子登上总统宝座。在度过25年霸王生涯后,他又跌入囚笼,成为阶下囚,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反映了他戏剧性的一生。
我印象中的萨达姆
自1979年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以来,在长达25年的岁月中,他一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人物。为了突出报道的真实性和占有第一手材料,有些媒体到处搜寻线索,我也成为线索圈中人。
有的媒体说我是萨达姆的校友,有的媒体说我与萨达姆有过直接接触。对这两种说法我均未否认或回避。
关于校友之说,我与他确是校友,但萨达姆于1960年入开罗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于1963年离校回伊拉克,我于1965年到开罗大学文学院进修阿拉伯语,与他并未谋面。直到1990年,我才有机会见到他,的确与他有过直接接触。
两伊战争结束后,由万里委员长率代表团访问两伊。我作为工作人员随团访问。1990年“五·一”节刚过,我们便启程,先访问伊朗,然后到伊拉克。按照制定好的访问日程,萨达姆总统于5月10日会见万里委员长。那时,我已经从翻译队伍中退出,但由于工作需要,这次会见由我当翻译。
事先,我阅读了有关萨达姆的大量材料,也听到有关这位枭雄人物的许多传说。不少西方媒体称他是暴君、莽夫,甚至说他是精神病患者,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还有的媒体说他十分傲慢,接见外宾毫无礼貌。
对于这些传说,我只是听听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萨达姆很少会见外宾。有的驻伊拉克外国使节在伊拉克工作四五年,一次都没有见过萨达姆。此外,他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时,都有时间规定,短则半个小时,长则二个半小时。萨达姆接见万里委员长前,伊方陪同人员向我们打招呼说,此次会见控制在40分钟左右。
为显示权势和保证安全,萨达姆拥有多处总统府,这次会见安排在巴格达最大最豪华的总统府内进行。当我们进入总统府会客厅时,他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与我们一一握手,请我们就坐,对我们表示欢迎。伊方陪见人员很少,记录人员坐得比较远,翻译任务由我承担,伊方未配备翻译人员。
由于是近距离接触,我仔细端详了萨达姆的风度和举止。他蓄着阿拉伯传统的小胡子,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两眼炯炯有神。从外表看上去,他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精神健旺。此前,我曾听到一种传说,说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受过伤,也曾遭遇过暗杀,身体虚弱,但眼见为实,我眼前的萨达姆与传说中的萨达姆判若两人。
在会见过程中,萨达姆很认真地听客人讲。他讲起话来条理清晰,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滔滔不绝。我感到他思路敏捷,头脑清楚,与西方媒体所说的精神病患者大相径庭。在那次会见中,我特别注意他的土语,因为他与本地人交谈时经常讲方言土语,有时语速很快,但我在翻译时发现,他在与中国客人的谈话中很少使用地方土语,语速也不快,显得温文尔雅。
我记得,萨达姆在会见中大谈国际形势和中东形势。他着重强调,由于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对该地区有野心,总有一天要霸占中东。他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就是要霸占中东的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地,因此,他再三强调伊拉克的反美、反以立场。
我认为,在那次会见中,萨达姆给了中国人较高礼遇。
第一,会见持续两个小时,大大超过了规定时间。
第二,他亲自做笔记,把要点记下来。他对万里委员长非常客气,显得彬彬有礼。
第三,萨达姆会见外宾一般不送客,只是在沙发旁握手了之,但他把我们亲自送到总统府门口,与每个人握手告别。
第四,萨达姆让摄影师把他与我们握手的镜头都拍下来,第二天把照片送给我们。根据伊拉克总统府的保安规定,萨达姆会见外宾不允许外国记者到场,只许总统府特许摄影记者拍照。我与萨达姆握手的照片就是伊拉克摄影师拍的,由伊拉克陪同人员送给我。
在总统府,我看到萨达姆的巨幅画像,走出总统府,到处都能见到他的肖像和语录。新闻媒体每天都把萨达姆的活动作为头条新闻播发,并在最显著位置刊登他的照片和语录。我们的陪同人员口必称萨达姆总统,称他为领袖、总司令、统帅。在伊拉克访问期间,我感到,萨达姆无处不在,个人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巴格达期间,我阅读了一些介绍萨达姆的书籍和文章,在与陪同人员交谈时也涉及萨达姆的一些兴趣爱好。他喜欢历史,萨达姆爱读政治、历史之类的书籍。他喜欢文学、音乐,特别爱听伊拉克西部贝都因民歌和阿拉伯著名女歌唱家乌姆·库尔舒姆的歌曲。他的空闲时间弹弹阿拉伯琴,有时也动手写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有些诗人写了赞扬他的诗并朗诵给他听,在这种场合他显得非常高兴。他重视新闻媒体方面的报道,每天都坚持读报听广播,伊拉克新闻界如发表有关他的报道,都要由他亲自审定。
萨达姆擅长骑马、打网球,经常游泳。他喜欢到农村去视察。这时,他穿一件阿拉伯长袍,有时嘴里还叼一支古巴雪茄。以前,萨达姆喜欢穿欧式服装,但后来他经常穿军装。
与萨达姆的会见,我有两点直观感觉:
第一,从萨达姆的谈话中我预感到,两伊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中东、海湾地区并不太平,仍将是多事之秋。我感到,萨达姆是个不甘寂寞的人物,还会有惊人之举。在阿拉伯语中,“萨达姆”的意思是“撞击者”。萨达姆撞来撞去,把伊拉克撞击成三部分,即北部地区、南部禁飞区和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中间地段。伊拉克战后,萨达姆政权垮台,伊拉克被占领,局势混乱动荡,萨达姆本人也撞进狱中。
我的第二个感觉是,萨达姆惯用伎俩,能屈能伸。萨达姆青年时代两次被捕入狱,每次都能说服监狱看守,帮助他成功越狱逃走。他的“伸”自不待言,“屈”也不乏例。他为贝克尔总统做了十年副手,表现得相当稳重。在此过程中,他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从不越雷池一步。两伊战争进行到伊拉克不利的时候,他就马上提出停火。海湾危机、海湾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连续作出十几项决议,萨达姆开始一项都不接受,但他遭受重创之后,立即宣布无条件接受。后来在“核查”问题上也是这样。他不管是“屈”还“伸”,最终却未能逃脱被抓的命运。
从孤儿到总统
当见到萨达姆时,我第一眼就看到,他身穿军装,腰间挎一把手枪。他的这身戎装勾起了我的联想。
萨达姆具有桀骜不驯的个性,这与他的出身有密切关系。他是个遗腹子,出生在农村,9岁时又成为孤儿,靠叔父和舅舅抚养成人。苦难的童年培育了他刚强的性格。他发誓要靠个人奋斗摆脱命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萨达姆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关心时局和政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于1957年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1959年10月,他受复兴党的指示,与其他9名青年去刺杀当时担任伊拉克总理的军人独裁头目卡塞姆。他们的这次行刺活动遭到失败,萨达姆因腿部中弹而被捕入狱。在牢房中,他忍着疼痛用剃须刀剜出腿上的子弹。伤愈不久,他奇迹般地成功越狱,四处奔走,骑着一头毛驴穿越茫茫沙漠,历尽千难万险,经叙利亚逃到埃及,进入开罗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他返回伊拉克后继续从事反政府的活动,再次被捕入狱,过了两年铁窗生活,第二次成功越狱逃走后,更积极地进行政治活动。
1968年7月17日复兴党政变成功执政,萨达姆受到重用,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伊拉克政权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萨达姆在当副手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稳重。他作为贝克尔的第二把手长达十年,非常注意韬光养晦,从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那时,他非常注意自己的地位、身份和做法。
萨达姆青少年时代阅读了大量领袖人物和名人志士的传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公元前6世纪修建空中花园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20世纪中期叱咤风云的埃及雄狮纳赛尔,他决心以这两位偶像为榜样走自己的路。
1979年7月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后,他的领袖欲和权力欲大大膨胀。他连任总统、复兴党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不断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了以他为中心的权力网,巩固了核心领导集团。他拥有一批铁杆警卫人员,有共和国卫队、特种部队、特别安全局、情报总局等机构,对他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和核心人物采取极为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报道称,萨达姆有多名替身,他自己的住所多为地下坚固建筑,且行踪无定。
长期以来,萨达姆多次成功地避开明枪暗箭,挫败了一次又一次企图暗杀他的活动。他对反对派毫不留情,坚决镇压。他不断地撤换高级将领,更换内阁成员,果断地镇压多起暴动,平息叛乱,铲除了反对派,粉碎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政变和谋杀阴谋,破获了中央情报局在伊拉克的秘密组织,对库尔德族采取坚决镇压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策略。通过这些措施,萨达姆躲过了一次次风险,保住了自己的总统宝座。
萨达姆好大喜功,矢志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为此,他不惜穷兵黩武,致使他接连撞击热点问题。萨达姆执政后,与伊朗的霍梅尼政权交恶。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出动10万兵力,分3路突袭伊朗,两伊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给双方带来沉重灾难。伊拉克人民期盼在战后能够休养生息,过上太平日子,但事与愿违,萨达姆又把他们拖入到另一场更为悲惨的战争中。
1990年8月2日凌晨,萨达姆出动10万精锐部队,对科威特发动闪电式袭击,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但也为美国染指海湾提供了良机。美国应科威特、沙特政府邀请出兵海湾,并组成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向伊拉克开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伊拉克在这场战争中惨遭失败,损失巨大,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