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12月上旬,我在深圳的前海合作区参加一个深港人才年会,遇到了中国一家很大的猎头公司的总经理。我问他一个问题,我说我们中国90后的年轻人在一家公司里面平均在职时间是多少长?他告诉我是“两年半”。也就是说,一个年轻人到一家公司里工作,一般都是工作两年半以后,他就会跳槽。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虽然日本的90后现在也跳槽,但是这个跳槽比例一般只有20%左右。而且是入职5、6年以后,才会开始考虑去寻找下一份工作。而终身在一家企业里工作的日本人,还是占据大多数的比例。
日本大学生毕业之后,由于各企业之间的薪水标准差距不大,所以90后的日本年轻人大多数是不会因为自己的工资收入问题而去跳槽。大多数是因为在单位里面感到不高兴、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者因为加班时间过多等等这些因素而选择跳槽,这与中国的90后不少人是因为寻求高薪而跳槽,有较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企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一般都在18万到20万日元之间(约人民币11000元—12000元)。硕士博士相对来说高一点,能够达到22万到25万日元之间。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入职后,不会因为入职的单位好,而拿到高工资。即使拿到了比其他同学高一点的收入,大多数也是加班与福利的补助,而非基本工资。
与父辈相比,日本90后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和挑战精神。我认识的一位日本90后年轻人,他是东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先进了一家日本著名的国际商社工作。3年后,他选择了跳槽,去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互联网经济公司。从一家2万多人的百年企业,跳槽到只有20多人的小企业,工资待遇也削掉了三分之一,我问他选择跳槽的原因,他告诉我:“我觉得互联网经济是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比国际商社更具有前瞻性”。
因为大多数日本企业依然实行年功序列制度,90后的日本年轻人入职之后,内心也就没有太多要立即出人头地的野望——相信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而日本企业对于90后新入职的员工,也会采取“先培训,后使用”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年轻的企业接班人。
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贸易企业,日本企业不会马上给新入职的员工一杆枪,让你上战场,一定会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后,才会让你到第一线的岗位进行工作。
日本的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刚离开校园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因为你虽有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企业是不会立即给你岗位让你挑起重担。一般的大中型企业,都会让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去公司的培训机构,接受1-3个月的业务培训,包括公司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业务架构和政治经济,让你了解这家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司的规则与精神,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果公司认为你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会把你送到海外的著名大学,或者海外分公司去研修和锻炼。或者直接让你去下属工厂去担任小职务,开始学习企业管理工作。
这是日本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主要的方式。许多大型国际商社,会让员工去欧美或中国留学,了解当地的国情与市场,在当地构建人脉关系,把你培养成某一领域的专才,以后担当起公司在海外的业务。
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度,说白了,就是论资排辈。比如,同一年进入公司有5个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是一样的。经过10-20年的努力,5个人当中,可能才会有一个人出来担任管理工作。年功序列制度的反面是竞争制度。我们中国目前大多数引进的是欧美式的竞争制度,也就是说,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如果有能力的话,他可以一跃成为企业高管。这样的奇迹,在日本企业中是很难发生的。
但是年功序列制度,只是升迁与收入是采取论资排辈的方式,但是不妨碍你在企业中的创新与技术研发。
譬如说,像丰田汽车公司,它有许多技术人员都是日本的年轻人。年轻人在某一个领域有创新有突破的话,会受到公司的奖励。但这种奖励只是业绩奖励,不会是封官许愿。丰田汽车公司对于年轻人的创新精神,总是予以鼓励和支持。
去年,几个年轻人向公司提出一个要求,说能不能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使用丰田的无人驾驶飞行汽车去点燃圣火。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公司总部的赞同,公司拨款支持这一群年轻人的研发。
在日本企业中,年轻人如果干得好,干得努力,会获得公司对你更多的培养机会,你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就更高一点。但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日本90后年轻人并不把当官视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
12月上旬,我在深圳的前海合作区参加一个深港人才年会,遇到了中国一家很大的猎头公司的总经理。我问他一个问题,我说我们中国90后的年轻人在一家公司里面平均在职时间是多少长?他告诉我是“两年半”。也就是说,一个年轻人到一家公司里工作,一般都是工作两年半以后,他就会跳槽。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虽然日本的90后现在也跳槽,但是这个跳槽比例一般只有20%左右。而且是入职5、6年以后,才会开始考虑去寻找下一份工作。而终身在一家企业里工作的日本人,还是占据大多数的比例。
日本大学生毕业之后,由于各企业之间的薪水标准差距不大,所以90后的日本年轻人大多数是不会因为自己的工资收入问题而去跳槽。大多数是因为在单位里面感到不高兴、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者因为加班时间过多等等这些因素而选择跳槽,这与中国的90后不少人是因为寻求高薪而跳槽,有较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企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一般都在18万到20万日元之间(约人民币11000元—12000元)。硕士博士相对来说高一点,能够达到22万到25万日元之间。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入职后,不会因为入职的单位好,而拿到高工资。即使拿到了比其他同学高一点的收入,大多数也是加班与福利的补助,而非基本工资。
与父辈相比,日本90后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和挑战精神。我认识的一位日本90后年轻人,他是东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先进了一家日本著名的国际商社工作。3年后,他选择了跳槽,去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互联网经济公司。从一家2万多人的百年企业,跳槽到只有20多人的小企业,工资待遇也削掉了三分之一,我问他选择跳槽的原因,他告诉我:“我觉得互联网经济是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比国际商社更具有前瞻性”。
因为大多数日本企业依然实行年功序列制度,90后的日本年轻人入职之后,内心也就没有太多要立即出人头地的野望——相信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而日本企业对于90后新入职的员工,也会采取“先培训,后使用”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年轻的企业接班人。
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贸易企业,日本企业不会马上给新入职的员工一杆枪,让你上战场,一定会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后,才会让你到第一线的岗位进行工作。
日本的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刚离开校园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因为你虽有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企业是不会立即给你岗位让你挑起重担。一般的大中型企业,都会让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去公司的培训机构,接受1-3个月的业务培训,包括公司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业务架构和政治经济,让你了解这家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司的规则与精神,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果公司认为你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会把你送到海外的著名大学,或者海外分公司去研修和锻炼。或者直接让你去下属工厂去担任小职务,开始学习企业管理工作。
这是日本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主要的方式。许多大型国际商社,会让员工去欧美或中国留学,了解当地的国情与市场,在当地构建人脉关系,把你培养成某一领域的专才,以后担当起公司在海外的业务。
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度,说白了,就是论资排辈。比如,同一年进入公司有5个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是一样的。经过10-20年的努力,5个人当中,可能才会有一个人出来担任管理工作。年功序列制度的反面是竞争制度。我们中国目前大多数引进的是欧美式的竞争制度,也就是说,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如果有能力的话,他可以一跃成为企业高管。这样的奇迹,在日本企业中是很难发生的。
但是年功序列制度,只是升迁与收入是采取论资排辈的方式,但是不妨碍你在企业中的创新与技术研发。
譬如说,像丰田汽车公司,它有许多技术人员都是日本的年轻人。年轻人在某一个领域有创新有突破的话,会受到公司的奖励。但这种奖励只是业绩奖励,不会是封官许愿。丰田汽车公司对于年轻人的创新精神,总是予以鼓励和支持。
去年,几个年轻人向公司提出一个要求,说能不能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使用丰田的无人驾驶飞行汽车去点燃圣火。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公司总部的赞同,公司拨款支持这一群年轻人的研发。
在日本企业中,年轻人如果干得好,干得努力,会获得公司对你更多的培养机会,你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就更高一点。但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日本90后年轻人并不把当官视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