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去年6月底,日本的讲谈社出版了一本薄薄的看上去并不太吸人眼球的书。书名为《未来年表:人口减少的日本即将发生什么》。但想不到的是到今年1月初,已经加印24次,半年狂销40万册,并成亚马逊2017年度畅销书商业类第一名。何以畅销?原因又何在?原来,这是近几年来所有唱衰日本敲打日本的书中,最有力度也最惊心的一本书。因为作者通过大量数据精算,得出一个仰天结论:300年后,日本人口只有450万人,还没有现在福冈县的人口多。更有甚者,到公元3000年,日本只剩2000人。日本国将不国,日本将在地球上消失,日本将最终沉没于海底。
这位作者是谁?是10多年来专门研究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专家河合雅司。这位1963年出生的学者,现在担任《产经新闻》论说委员,内阁官房有识者会议委员,厚生劳动省探讨会委员,农林水产省第三者委员会委员,大正大学和拓殖大学客座教授。河合在书中用数据描画了日本的未来。当然这是暗黑的没有希望的未来。就像二三萤火虫在黑夜乱舞,虽也亮点闪闪,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周围依旧回归无边的黑。说来也奇怪,整本书没有花俏的新名词新术语,其关键词只是我们已听出老茧的“少子化”和“老龄化”。但作者称,就是这二个“化”,是这场“宁静危机”的杀手,没有察觉的人,终将会被它慢慢腐蚀。
我们先粗线条地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画日本未来时间表的。
2017年——日本变成“老太大国”,女性3人中有1人已是65岁以上。
2018年——国立大学面临倒产危机,18岁的人口数开始急减。
2019年——开始缺乏IT专门人才,技术大国的地位动摇。
2020年——每2人女性中有1位是50岁以上,能生育的女性急减。
2021年——爆发因护理而离开岗位的退职潮,团块二世进入50岁年龄层。
2022年——日本正式进入“一人社会”,一人家庭超占总家庭数的三分之一。
2023年——企业人工费达到峰值,经营陷入苦战。
2024年——迈向每3人有1人为65岁以上的“超高龄大国”,每年死亡数是出生数2倍。
2025年——终于连东京也开始人口减少,4人中有1人为高龄者。
2026年——痴呆患者将有700万人规模,痴呆护理痴呆的情况增多。
2027年——输血用血液严重不足,大外科手术将无法进行。
2030年——银行,百货店,养老院将从地方消失,全国80%陷入生产力不足。
2033年——全国每3户住宅有1户是空巢,街景消失,治安恶化。
2035年——“不婚大国”诞生。男性中3人为1人,女性中5人为1人将是终身不婚者。
2039年——火葬场严重不足,死亡者人数将达168万峰值。
2040年——半数地方自治体面临消亡危机,包括青森市,秋田市等县厅所在地。
2042年——高龄人口将达4000万人峰值,这一年才是日本最大的危机。
2045年——东京都市民中,每3人就有1名高龄者,东京圈相继出现界限集落。
2050年——卷入世界粮食大战,水源将成日本最大问题。
2065年——外国人将抢占无人国土,现在居住地的20%,将成无人居住区。
看到了吧。简直是一副超越想象的人间灾难图。河合雅司在书中用数据显示,在日本要维持有抢救功能医院的运转,其人数必须在37500人,如果是17500人,急救医院就会关门;要维持一般医院运转,其人数必须在27500人,如果是5500人,一般医院就会关门;要维持银行运转,其人数必须在9500人,如果是6500人,银行就会关门;要维持大学运转,其人数必须在175000人,如果是125000人,大学就会关门;要维持有料养老院运转,其人数必须在125000人,如果是42500人,养老院就会关门;上门护理事业的运转,其人数必须在27500人,如果是8500人,该事业就会关门;要维持汉堡包店运转,其人数必须在52500人,如果是32500人,汉堡店就会关门;要维持饮食等小买卖,其人数必须在500人,否则将会关门。
河合雅司在书中预测:2020年,日本每2位女性中将有1位是50岁以上,能生育的女性急减
因人口减少而变得地广人稀,生活不是增添了美好的浪漫吗?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的镜头下,夕阳西下之际,街面空无一人的寂,无人剪票的风雪小站的静,曾给我们留下印象。有不少人生活在人挤人的大城市,对地广人稀恐怕抱有不坏的憧憬。但是河合雅司说未来情景完全不是这回事。这里不存在美丽的衰败,要衰败一定是凄惨无比的衰败。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是活力的丧失,创意的丧失,服务的丧失;街景的消失,商店的倒闭,24小时的便利店将成历史,医院也颠覆我们的常识:再也不是送过去就能救治的地方。整个社会下午3点就下班,公车两小时才来一班;牙疼没有牙医看,小病也要徒步一小时才能有医生,驾驶救护车,将患者台上担架的救护人员变得奇缺;铁道线开始废线废站,现在人气的“镰仓高校前站”恐怕都难逃厄运——因为整个镰仓市现在只有17万3000人口,过个20年,恐怕要减一半。不要说这个小站,恐怕连江之岛都会成无人岛;为了省电省人力,电梯和自动扶梯将如同虚设,到了夜晚,昔日的城镇将变成无灯火的鬼城;因人手不足,一场大火消防队员到位要一小时;在凶杀现场,能看到警察的身影恐怕都是奢侈。不错,凯恩斯当年曾设想在100年后,人们每周上五天班,一天干三个小时活。日本可能会率先做到。不过,这不是因“丰饶社会”带来的恩泽,而是人口减少不得不这样做。正如河合雅司在书中所说:少子高龄化就是这样趁着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一点一滴地破坏过去我们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日常。
日本未来年表带给我们两个思考。人类怎么了?文明又将如何?现在看来,少子化与老龄化是所有后现代问题的元凶。但这两个问题也是所有文明国家本源共通的问题。处在后文明时代的人们,根本无法摆脱这“两化”带来的凄惨。如在日本,少子化的一个根源性问题就是这代年轻人属于大前研一所说的低欲望世代。不愿为工作牺牲自己的生活时间,也不愿为养育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染上了这种蔓延性很强的“文明病”,所以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生子甚至不想有性生活成为潮流。它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不很遥远的将来,种族自生自灭,文明自生自灭。
从文明史观来看,文明是用国家来体现的,国家是用城市来体现的。如果城市消亡,那本质地看也就是国家的消亡,文明的消亡。再过20年,日本的地方城市将迎来消亡潮。在东京圈,最具潜在危险的就属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市。这座沾上近代门户开放之光的城市,峰值的时候人口有40万,但在2015年的国情调查中,与前比减少了12000人,属东京圈的市町村中减少最多的。现在该市面临双重困境:由于高龄化导致社会保障费高腾。从2001年到2015年的14年间,社会保障的财政负担额从原来的195亿日元上升到481亿日元。增加了286亿日元。又由于人口减少,市税收入减少。市税从698亿日元减少到612亿日元。减少了86亿日元。为了摆脱困境,市政府在10年前就开始贩卖属于市所有的土地,合并各种服务设施和学校,幼儿园,以其增加市财政收入。但即便如此,该市还是被纳入了被消失的市町村预测方案里了。
日本地方城市消亡的试验场是北海道的夕张市。这个城市,辉煌时期曾经有11万人,其矿产全国有名,其哈密瓜世界有名,但现在只有1万不到的人口。2006年因财政赤字353亿日元而破产,然后破天荒地申请财政再生(日本全国唯一)。很显然,这个城市的命运除等待消亡之外就别无它途了。因为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包括鼓励去夕张市落户就送土地与房产等,但还是于事无补。
如何不让少子化加剧,如何不让地方城市消亡,是日本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从结论上说,日本最终有办法能在少子化的边缘起死回生吗?对此,笔者的看法比较悲观。因为后现代人最终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全球化体制构造中,明白了一件事:为自己活着才是活着的最终意义。所以,并不都是经济原因,政府再加大力度,提高生育补助金(河合雅司就有提出生第三胎政府补贴1000万日元的方案),但不想生育的还是不想生育。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少子化,那么老龄化越发深刻就不可避免。前近代日本,还有将年迈父母扔到深山老林自生灭的做法。这种易老相食的做法,在现在当然属于刑事犯罪,但它的一个潜在意识依旧清晰无比:存量博弈。现在全球人口有70亿,但地球资源规模恐怕只可供30亿人消费。这30亿人就要与没有资源的40亿人进行博弈。这也就是当年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极限问题,即地球资源将不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消耗,特别是发达文明社会的消耗。
对此,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移民政策,试图用移民来缓解少子化的困境。但移民是最终且最善之策吗?现在看绝不是。移民生出的文明、文化、宗教和种族的冲突与对抗,使得文明国家付出的代价最终远超想象。从语境上体会,移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迁徒。如果说前近代的迁徒带来的是一国文明的昌盛,那么后现代的迁徒带来的则是一国文明的衰败。高度文明被低度文明所同化所征服的危险,在欧洲的移民国家已有显现。在那里,文明遭遇野蛮,绅士遭遇强盗,最终对富有的仇恨化为恐袭。其实,这也是安倍政权怎么也不承认这次(今年)开放纯劳动力市场就是移民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如果一旦承认并接受移民,日本这个单一民族被同化,日本这个高度文明国家被征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因为日本这个民族的天性,就是“杂种”天性,其文化也是“杂种”文化。
问题是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死局。移民是灾难,不移民也是灾难。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走到了一个无解的二律背反的境地:要解决家庭贫困问题,要解决消费市场萧条问题,要解决从女性身上也能捞取税金的问题,只有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就业去。于是安倍政权这几年打出“女性总活跃”的民生政策。但问题是女性一旦上岗就业,看似缓解了一些经济层面的问题,引出的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不愿结婚不愿生育。因为经济都相对独立了,还要另一半干什么?也就是说其逻辑链是这样的:女性就业→少子化加剧→毁灭种族。这是安倍政权的智囊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结局。看来少子化如何不让其加剧,地方城市如何不让其消亡,文明如何不让其消亡,确实是政治家们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谁也没有想到,一本充满数据图表的小书,引发了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话题。再次说明数据虽然枯燥,但有温度;虽然生硬,但有弹力。作者最终给出的结论是日本还是应该走“小日本主义”的道路,即日本要成为小而美,有高效率和有高智能的国家,而不要在维持人口数量上花费冤枉时间。因为正如尼采所说,一切的神圣皆以灵巧之足奔跑,或许在打造轻文明这方面,日本可能捷足先登。一旦捷足先登,转型走出“国难”就有希望。而一旦能走出“国难”,即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意义不可谓不重大。我们期待着。
本文原题《从大数据看未来日本的灾难性危机》,除特别注明外,文中图片均由库索拍摄。
去年6月底,日本的讲谈社出版了一本薄薄的看上去并不太吸人眼球的书。书名为《未来年表:人口减少的日本即将发生什么》。但想不到的是到今年1月初,已经加印24次,半年狂销40万册,并成亚马逊2017年度畅销书商业类第一名。何以畅销?原因又何在?原来,这是近几年来所有唱衰日本敲打日本的书中,最有力度也最惊心的一本书。因为作者通过大量数据精算,得出一个仰天结论:300年后,日本人口只有450万人,还没有现在福冈县的人口多。更有甚者,到公元3000年,日本只剩2000人。日本国将不国,日本将在地球上消失,日本将最终沉没于海底。
这位作者是谁?是10多年来专门研究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专家河合雅司。这位1963年出生的学者,现在担任《产经新闻》论说委员,内阁官房有识者会议委员,厚生劳动省探讨会委员,农林水产省第三者委员会委员,大正大学和拓殖大学客座教授。河合在书中用数据描画了日本的未来。当然这是暗黑的没有希望的未来。就像二三萤火虫在黑夜乱舞,虽也亮点闪闪,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周围依旧回归无边的黑。说来也奇怪,整本书没有花俏的新名词新术语,其关键词只是我们已听出老茧的“少子化”和“老龄化”。但作者称,就是这二个“化”,是这场“宁静危机”的杀手,没有察觉的人,终将会被它慢慢腐蚀。
我们先粗线条地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画日本未来时间表的。
2017年——日本变成“老太大国”,女性3人中有1人已是65岁以上。
2018年——国立大学面临倒产危机,18岁的人口数开始急减。
2019年——开始缺乏IT专门人才,技术大国的地位动摇。
2020年——每2人女性中有1位是50岁以上,能生育的女性急减。
2021年——爆发因护理而离开岗位的退职潮,团块二世进入50岁年龄层。
2022年——日本正式进入“一人社会”,一人家庭超占总家庭数的三分之一。
2023年——企业人工费达到峰值,经营陷入苦战。
2024年——迈向每3人有1人为65岁以上的“超高龄大国”,每年死亡数是出生数2倍。
2025年——终于连东京也开始人口减少,4人中有1人为高龄者。
2026年——痴呆患者将有700万人规模,痴呆护理痴呆的情况增多。
2027年——输血用血液严重不足,大外科手术将无法进行。
2030年——银行,百货店,养老院将从地方消失,全国80%陷入生产力不足。
2033年——全国每3户住宅有1户是空巢,街景消失,治安恶化。
2035年——“不婚大国”诞生。男性中3人为1人,女性中5人为1人将是终身不婚者。
2039年——火葬场严重不足,死亡者人数将达168万峰值。
2040年——半数地方自治体面临消亡危机,包括青森市,秋田市等县厅所在地。
2042年——高龄人口将达4000万人峰值,这一年才是日本最大的危机。
2045年——东京都市民中,每3人就有1名高龄者,东京圈相继出现界限集落。
2050年——卷入世界粮食大战,水源将成日本最大问题。
2065年——外国人将抢占无人国土,现在居住地的20%,将成无人居住区。
看到了吧。简直是一副超越想象的人间灾难图。河合雅司在书中用数据显示,在日本要维持有抢救功能医院的运转,其人数必须在37500人,如果是17500人,急救医院就会关门;要维持一般医院运转,其人数必须在27500人,如果是5500人,一般医院就会关门;要维持银行运转,其人数必须在9500人,如果是6500人,银行就会关门;要维持大学运转,其人数必须在175000人,如果是125000人,大学就会关门;要维持有料养老院运转,其人数必须在125000人,如果是42500人,养老院就会关门;上门护理事业的运转,其人数必须在27500人,如果是8500人,该事业就会关门;要维持汉堡包店运转,其人数必须在52500人,如果是32500人,汉堡店就会关门;要维持饮食等小买卖,其人数必须在500人,否则将会关门。
河合雅司在书中预测:2020年,日本每2位女性中将有1位是50岁以上,能生育的女性急减
因人口减少而变得地广人稀,生活不是增添了美好的浪漫吗?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的镜头下,夕阳西下之际,街面空无一人的寂,无人剪票的风雪小站的静,曾给我们留下印象。有不少人生活在人挤人的大城市,对地广人稀恐怕抱有不坏的憧憬。但是河合雅司说未来情景完全不是这回事。这里不存在美丽的衰败,要衰败一定是凄惨无比的衰败。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是活力的丧失,创意的丧失,服务的丧失;街景的消失,商店的倒闭,24小时的便利店将成历史,医院也颠覆我们的常识:再也不是送过去就能救治的地方。整个社会下午3点就下班,公车两小时才来一班;牙疼没有牙医看,小病也要徒步一小时才能有医生,驾驶救护车,将患者台上担架的救护人员变得奇缺;铁道线开始废线废站,现在人气的“镰仓高校前站”恐怕都难逃厄运——因为整个镰仓市现在只有17万3000人口,过个20年,恐怕要减一半。不要说这个小站,恐怕连江之岛都会成无人岛;为了省电省人力,电梯和自动扶梯将如同虚设,到了夜晚,昔日的城镇将变成无灯火的鬼城;因人手不足,一场大火消防队员到位要一小时;在凶杀现场,能看到警察的身影恐怕都是奢侈。不错,凯恩斯当年曾设想在100年后,人们每周上五天班,一天干三个小时活。日本可能会率先做到。不过,这不是因“丰饶社会”带来的恩泽,而是人口减少不得不这样做。正如河合雅司在书中所说:少子高龄化就是这样趁着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一点一滴地破坏过去我们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日常。
日本未来年表带给我们两个思考。人类怎么了?文明又将如何?现在看来,少子化与老龄化是所有后现代问题的元凶。但这两个问题也是所有文明国家本源共通的问题。处在后文明时代的人们,根本无法摆脱这“两化”带来的凄惨。如在日本,少子化的一个根源性问题就是这代年轻人属于大前研一所说的低欲望世代。不愿为工作牺牲自己的生活时间,也不愿为养育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染上了这种蔓延性很强的“文明病”,所以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生子甚至不想有性生活成为潮流。它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不很遥远的将来,种族自生自灭,文明自生自灭。
从文明史观来看,文明是用国家来体现的,国家是用城市来体现的。如果城市消亡,那本质地看也就是国家的消亡,文明的消亡。再过20年,日本的地方城市将迎来消亡潮。在东京圈,最具潜在危险的就属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市。这座沾上近代门户开放之光的城市,峰值的时候人口有40万,但在2015年的国情调查中,与前比减少了12000人,属东京圈的市町村中减少最多的。现在该市面临双重困境:由于高龄化导致社会保障费高腾。从2001年到2015年的14年间,社会保障的财政负担额从原来的195亿日元上升到481亿日元。增加了286亿日元。又由于人口减少,市税收入减少。市税从698亿日元减少到612亿日元。减少了86亿日元。为了摆脱困境,市政府在10年前就开始贩卖属于市所有的土地,合并各种服务设施和学校,幼儿园,以其增加市财政收入。但即便如此,该市还是被纳入了被消失的市町村预测方案里了。
日本地方城市消亡的试验场是北海道的夕张市。这个城市,辉煌时期曾经有11万人,其矿产全国有名,其哈密瓜世界有名,但现在只有1万不到的人口。2006年因财政赤字353亿日元而破产,然后破天荒地申请财政再生(日本全国唯一)。很显然,这个城市的命运除等待消亡之外就别无它途了。因为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包括鼓励去夕张市落户就送土地与房产等,但还是于事无补。
如何不让少子化加剧,如何不让地方城市消亡,是日本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从结论上说,日本最终有办法能在少子化的边缘起死回生吗?对此,笔者的看法比较悲观。因为后现代人最终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全球化体制构造中,明白了一件事:为自己活着才是活着的最终意义。所以,并不都是经济原因,政府再加大力度,提高生育补助金(河合雅司就有提出生第三胎政府补贴1000万日元的方案),但不想生育的还是不想生育。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少子化,那么老龄化越发深刻就不可避免。前近代日本,还有将年迈父母扔到深山老林自生灭的做法。这种易老相食的做法,在现在当然属于刑事犯罪,但它的一个潜在意识依旧清晰无比:存量博弈。现在全球人口有70亿,但地球资源规模恐怕只可供30亿人消费。这30亿人就要与没有资源的40亿人进行博弈。这也就是当年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极限问题,即地球资源将不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消耗,特别是发达文明社会的消耗。
对此,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移民政策,试图用移民来缓解少子化的困境。但移民是最终且最善之策吗?现在看绝不是。移民生出的文明、文化、宗教和种族的冲突与对抗,使得文明国家付出的代价最终远超想象。从语境上体会,移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迁徒。如果说前近代的迁徒带来的是一国文明的昌盛,那么后现代的迁徒带来的则是一国文明的衰败。高度文明被低度文明所同化所征服的危险,在欧洲的移民国家已有显现。在那里,文明遭遇野蛮,绅士遭遇强盗,最终对富有的仇恨化为恐袭。其实,这也是安倍政权怎么也不承认这次(今年)开放纯劳动力市场就是移民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如果一旦承认并接受移民,日本这个单一民族被同化,日本这个高度文明国家被征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因为日本这个民族的天性,就是“杂种”天性,其文化也是“杂种”文化。
问题是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死局。移民是灾难,不移民也是灾难。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走到了一个无解的二律背反的境地:要解决家庭贫困问题,要解决消费市场萧条问题,要解决从女性身上也能捞取税金的问题,只有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就业去。于是安倍政权这几年打出“女性总活跃”的民生政策。但问题是女性一旦上岗就业,看似缓解了一些经济层面的问题,引出的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不愿结婚不愿生育。因为经济都相对独立了,还要另一半干什么?也就是说其逻辑链是这样的:女性就业→少子化加剧→毁灭种族。这是安倍政权的智囊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结局。看来少子化如何不让其加剧,地方城市如何不让其消亡,文明如何不让其消亡,确实是政治家们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谁也没有想到,一本充满数据图表的小书,引发了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话题。再次说明数据虽然枯燥,但有温度;虽然生硬,但有弹力。作者最终给出的结论是日本还是应该走“小日本主义”的道路,即日本要成为小而美,有高效率和有高智能的国家,而不要在维持人口数量上花费冤枉时间。因为正如尼采所说,一切的神圣皆以灵巧之足奔跑,或许在打造轻文明这方面,日本可能捷足先登。一旦捷足先登,转型走出“国难”就有希望。而一旦能走出“国难”,即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意义不可谓不重大。我们期待着。
本文原题《从大数据看未来日本的灾难性危机》,除特别注明外,文中图片均由库索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