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散去后,伫立在欧洲的十字路口爱沙尼亚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散去后,伫立在欧洲的十字路口爱沙尼亚

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散去后,伫立在欧洲的十字路口爱沙尼亚
2018-07-09 14:20:26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秦晋
关键词:欧洲 共产主义 点击: 我要评论
今天,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早已散去,留下的只是这座俄式古建筑。我们走进教堂,内部装修非常豪华,墙壁上悬挂着不少爱沙尼亚著名家族的族徽,展示着昔日家族的荣耀,也反映出当今的民族和睦。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首都塔林,本来不是我们的行程景点,还是在沈导的推荐下成行的。我们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海港,乘坐游轮,费时两小时,渡过芬兰海湾,便来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塔林。

  命运多舛的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是一个人口仅130万的小国。它东与俄罗斯接壤,南和拉脱维亚为邻,北与芬兰隔海相望。首都塔林,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40万。是波罗的海重要的商港和贸易集散地;也是一座三面环水,北欧惟一完整保留了中世纪风格的古城。1997年,“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追溯历史,爱沙尼亚是一个苦难的国家,曾长期被丹麦、瑞典、德国、俄罗斯占领。公元1154年,塔林建城首见于文字记载。1219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卡玛德奉罗马教皇指派,率兵攻占了爱沙尼亚,在此地建立防御城堡,塔林一词即来自丹麦语,意为“丹麦地堡”。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3月,列宁领导的苏联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割让给德国。

  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波罗的海3国相继成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闪电战入侵苏联,并相继占领爱沙尼亚等国。爱沙尼亚人视德国为“解放者”,曾组建爱沙尼亚师配合德军进攻苏联。由于爱沙尼亚在二战中与德国合作密切,遭到斯大林的忌恨,二战后期受到严厉惩罚。苏军密集轰炸了塔林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祖国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目前俄罗斯后裔仍占该国人口总数的20%。

  苏东巨变后的1991年8月,爱沙尼亚宣布脱离苏联,恢复独立。2004年,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和北约。爱沙尼亚独立后,发展很快,2017年人均GDP达3万美元,跨入欧洲高收入国家行列。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并称为“波罗的海之虎”。

童话古城.jpg

童话古城

  浓郁的中世纪风情

  “塔林”这个名字是丹麦语,它也时刻提醒游人:这座城市是由丹麦人在13世纪打造。哥特尖顶、白墙红顶以及彩色房屋,都保持着北欧中世纪风格。

  后来,爱沙尼亚长期被沙俄统治,二战后又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首都塔林却鲜少俄式风格建筑物。原来爱沙尼亚人历来与俄罗斯不睦,虽被统治,拒绝融入。早在13世纪,塔林就成为普鲁士商贸军事同盟“汉萨联盟”的成员,被烙上浓重的德国印迹。城中最为华丽的商会会所“黑头兄弟会”曾是德国商人开市政辩论会的地方,是当地仅存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绿、红、黄三色以及有精美装饰雕刻的大门,使得这座建筑十分引人注目,排在塔林明信片的首张。圣尼古拉斯教堂也是13世纪来此定居的德国商人建造,那里珍藏着塔林最著名的艺术作品。市政厅边上有一家中世纪装饰风格餐厅,名字就叫“老汉萨”。

塔林东正教堂.jpg

塔林东正教堂

  唯一一幢俄式建筑是上城区的圣亚历山大教堂,那壮观的洋葱头圆顶结构表明,它是不折不扣的东正教建筑。这座始建于1900年的大教堂,是当时沙皇想要树立俄帝国权威的产物。但爱沙尼亚人非常厌恶这座教堂,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的统治。1924年,爱沙尼亚当局计划拆除这座教堂,因受前苏联干预没有实施。1991年,爱沙尼亚脱离苏联独立后,摒弃民族仇恨的爱沙尼亚并没有毁掉这座教堂,而是作为文化遗产予以保留。我们游览那天,教堂的部分外建筑正在进行维修。

  今天,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早已散去,留下的只是这座俄式古建筑。我们走进教堂,内部装修非常豪华,墙壁上悬挂着不少爱沙尼亚著名家族的族徽,展示着昔日家族的荣耀,也反映出当今的民族和睦。

  欧洲最古老的市政厅广场

  市政厅是塔林的地标性建筑,哥德式的尖顶高耸入云。1530年以来,市政厅塔楼尖顶上的风向标就是城市的守护者,也是塔林的标志。市政厅广场则是8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心脏,塔林民众的生活娱乐中心,四周布满商铺、餐厅和酒吧。广场内有处高台,站在那里,四面八方的中世纪屋顶一览无余。

  夏季,这里人声鼎沸,有点儿像中国的春节庙会,充满了喜庆气氛。市场内到处都是搭着帐篷的售货摊,密集的咖啡馆,还有自拉之弹的音乐人,身着民族服装的街头艺人;爱沙尼亚特产红酒、姜糖,针织品和毛纺品、木制品一应俱全,且物美价廉(相比较北欧国家)。我们有个团友在这里为家人选购皮货,挑选中忘记时间。大巴发车去港口赶船时,才发现少了人,害得两个导游冒雨去市场内寻找。团友们开玩笑说他被塔林美女迷住了,成为我们旅途中的趣事。

  广场的角落里还有座不起眼的药房,也是游客造访率较高的地方。自1422年开业至今,是欧洲最古老并仍在经营的药房。药房有自己研制的特效药,甚至连沙皇和丹麦女王也从这家药房订购过特效药。药房至今保持着旧日模样,店员穿着传统服饰,侧厅则设计成小博物馆,展示着17世纪的医学古董,相映成趣地是,柜台里还摆放有最超前的当代药妆品。

穿着民族服装的塔林人.jpg

穿着民族服装的塔林人

  中世纪的文化精髓

  数百年的历史中,塔林饱经战火创伤和异族蹂躏,尤其是二战后期,苏联空军曾对塔林密集轰炸,它未被夷为平地算是个奇迹。

  塔林老城至今保存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全长1900米的中世纪城墙、20座圆形尖顶防御塔楼,堪称中世纪文化精髓,更营造了一种老电影的感觉,也成为众多外国影视剧的取景地:曾被用作监狱和武器仓库的黑勒曼塔已改建为艺术展馆,游客可以参观并沿城墙漫步;据说因可以顺着烟筒看到下面厨房而得名的“偷窥厨房”塔楼,顶层现今是可以俯瞰老城景色的咖啡厅,朝下走则通往17世纪建造的地下“隧道”,此外还有著名的中世纪建筑少女塔、大沿海门和胖玛格丽特塔等。

  去过塔林古城的人常常会用“童话镇”形容它,老城的路面至今还保留着中世纪的石头路面,走在上面发出的嗒嗒声宛若一首怀旧的恋曲,而美丽的塔林姑娘成了这恋曲跳跃的音符,生动而明媚!

  回顾历史,中世纪的欧洲大陆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粗糙幽暗的石墙和黑死病猖獗,那个时代怎么会是童话世界?直到我们站到托姆比亚山顶的观景台才恍然大悟。俯瞰古城:几乎清一色的中世纪红色三角屋顶,各种彩色房屋,与远处的海岸线连成一片,美轮美奂,就像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泼洒于此,确实如童话般梦幻。

  面对如此美景,团友们流连忘返,独照、合影照,乐此不疲,急的导游反复督促,才依依不舍离开。

  鲜活的历史博物馆

  因时间有限,我们只在塔林老城待了小半天,整个塔林市区没有时间去游览。地导小陈是一位上海人,在塔林已经呆了14年。他非常喜欢这个城市,说塔林物价低,幸福指数高,富足的芬兰人都常坐船来塔林采购日用品。这里的空气非常纯净,被誉为“洗肺圣城”。塔林的旅游非常火,每年造访塔林的游客高达数百万,旅游收入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但是,大陆团队来的不多,他主要接待来自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华人。陈导介绍说,要把塔林的新老城区都转个遍,需两天时间。新老城区是不一样的两种风貌。在从码头通往古城的路上,沿途的现代化建筑随处可见,不少建筑物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显现出这个城市的巨大包容性,既推陈出新、又继往开来。

  塔林古城内的布置大都是遵循游客的喜好,中世纪风情的餐馆、商店随处可见。身着中世纪服装的美丽姑娘亭亭玉立在街头,不时有衣着古朴、头戴黑礼帽的绅士迎面走来,团友们最大的感受是:漫步塔林,仿佛穿越到欧洲的中世纪时代。

  塔林老城的旅游氛围很好,是中世纪风情原汁原味的复制,也是一种更真实的生活存在。同时,塔林古城依然是塔林人生活的一部分,本地人也其乐融融地生活在其中,而绝非仅供游客赏玩而本地人避之不及的坑人“景点”,和国内古城被过度商业性开发形成鲜明对比。

责任编辑:昀舒
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散去后,伫立在欧洲的十字路口爱沙尼亚

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散去后,伫立在欧洲的十字路口爱沙尼亚

2018-07-09 14:20:26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秦晋
今天,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早已散去,留下的只是这座俄式古建筑。我们走进教堂,内部装修非常豪华,墙壁上悬挂着不少爱沙尼亚著名家族的族徽,展示着昔日家族的荣耀,也反映出当今的民族和睦。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首都塔林,本来不是我们的行程景点,还是在沈导的推荐下成行的。我们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海港,乘坐游轮,费时两小时,渡过芬兰海湾,便来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塔林。

  命运多舛的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是一个人口仅130万的小国。它东与俄罗斯接壤,南和拉脱维亚为邻,北与芬兰隔海相望。首都塔林,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40万。是波罗的海重要的商港和贸易集散地;也是一座三面环水,北欧惟一完整保留了中世纪风格的古城。1997年,“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追溯历史,爱沙尼亚是一个苦难的国家,曾长期被丹麦、瑞典、德国、俄罗斯占领。公元1154年,塔林建城首见于文字记载。1219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卡玛德奉罗马教皇指派,率兵攻占了爱沙尼亚,在此地建立防御城堡,塔林一词即来自丹麦语,意为“丹麦地堡”。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3月,列宁领导的苏联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割让给德国。

  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波罗的海3国相继成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闪电战入侵苏联,并相继占领爱沙尼亚等国。爱沙尼亚人视德国为“解放者”,曾组建爱沙尼亚师配合德军进攻苏联。由于爱沙尼亚在二战中与德国合作密切,遭到斯大林的忌恨,二战后期受到严厉惩罚。苏军密集轰炸了塔林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祖国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目前俄罗斯后裔仍占该国人口总数的20%。

  苏东巨变后的1991年8月,爱沙尼亚宣布脱离苏联,恢复独立。2004年,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和北约。爱沙尼亚独立后,发展很快,2017年人均GDP达3万美元,跨入欧洲高收入国家行列。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并称为“波罗的海之虎”。

童话古城.jpg

童话古城

  浓郁的中世纪风情

  “塔林”这个名字是丹麦语,它也时刻提醒游人:这座城市是由丹麦人在13世纪打造。哥特尖顶、白墙红顶以及彩色房屋,都保持着北欧中世纪风格。

  后来,爱沙尼亚长期被沙俄统治,二战后又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首都塔林却鲜少俄式风格建筑物。原来爱沙尼亚人历来与俄罗斯不睦,虽被统治,拒绝融入。早在13世纪,塔林就成为普鲁士商贸军事同盟“汉萨联盟”的成员,被烙上浓重的德国印迹。城中最为华丽的商会会所“黑头兄弟会”曾是德国商人开市政辩论会的地方,是当地仅存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绿、红、黄三色以及有精美装饰雕刻的大门,使得这座建筑十分引人注目,排在塔林明信片的首张。圣尼古拉斯教堂也是13世纪来此定居的德国商人建造,那里珍藏着塔林最著名的艺术作品。市政厅边上有一家中世纪装饰风格餐厅,名字就叫“老汉萨”。

塔林东正教堂.jpg

塔林东正教堂

  唯一一幢俄式建筑是上城区的圣亚历山大教堂,那壮观的洋葱头圆顶结构表明,它是不折不扣的东正教建筑。这座始建于1900年的大教堂,是当时沙皇想要树立俄帝国权威的产物。但爱沙尼亚人非常厌恶这座教堂,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的统治。1924年,爱沙尼亚当局计划拆除这座教堂,因受前苏联干预没有实施。1991年,爱沙尼亚脱离苏联独立后,摒弃民族仇恨的爱沙尼亚并没有毁掉这座教堂,而是作为文化遗产予以保留。我们游览那天,教堂的部分外建筑正在进行维修。

  今天,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早已散去,留下的只是这座俄式古建筑。我们走进教堂,内部装修非常豪华,墙壁上悬挂着不少爱沙尼亚著名家族的族徽,展示着昔日家族的荣耀,也反映出当今的民族和睦。

  欧洲最古老的市政厅广场

  市政厅是塔林的地标性建筑,哥德式的尖顶高耸入云。1530年以来,市政厅塔楼尖顶上的风向标就是城市的守护者,也是塔林的标志。市政厅广场则是8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心脏,塔林民众的生活娱乐中心,四周布满商铺、餐厅和酒吧。广场内有处高台,站在那里,四面八方的中世纪屋顶一览无余。

  夏季,这里人声鼎沸,有点儿像中国的春节庙会,充满了喜庆气氛。市场内到处都是搭着帐篷的售货摊,密集的咖啡馆,还有自拉之弹的音乐人,身着民族服装的街头艺人;爱沙尼亚特产红酒、姜糖,针织品和毛纺品、木制品一应俱全,且物美价廉(相比较北欧国家)。我们有个团友在这里为家人选购皮货,挑选中忘记时间。大巴发车去港口赶船时,才发现少了人,害得两个导游冒雨去市场内寻找。团友们开玩笑说他被塔林美女迷住了,成为我们旅途中的趣事。

  广场的角落里还有座不起眼的药房,也是游客造访率较高的地方。自1422年开业至今,是欧洲最古老并仍在经营的药房。药房有自己研制的特效药,甚至连沙皇和丹麦女王也从这家药房订购过特效药。药房至今保持着旧日模样,店员穿着传统服饰,侧厅则设计成小博物馆,展示着17世纪的医学古董,相映成趣地是,柜台里还摆放有最超前的当代药妆品。

穿着民族服装的塔林人.jpg

穿着民族服装的塔林人

  中世纪的文化精髓

  数百年的历史中,塔林饱经战火创伤和异族蹂躏,尤其是二战后期,苏联空军曾对塔林密集轰炸,它未被夷为平地算是个奇迹。

  塔林老城至今保存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全长1900米的中世纪城墙、20座圆形尖顶防御塔楼,堪称中世纪文化精髓,更营造了一种老电影的感觉,也成为众多外国影视剧的取景地:曾被用作监狱和武器仓库的黑勒曼塔已改建为艺术展馆,游客可以参观并沿城墙漫步;据说因可以顺着烟筒看到下面厨房而得名的“偷窥厨房”塔楼,顶层现今是可以俯瞰老城景色的咖啡厅,朝下走则通往17世纪建造的地下“隧道”,此外还有著名的中世纪建筑少女塔、大沿海门和胖玛格丽特塔等。

  去过塔林古城的人常常会用“童话镇”形容它,老城的路面至今还保留着中世纪的石头路面,走在上面发出的嗒嗒声宛若一首怀旧的恋曲,而美丽的塔林姑娘成了这恋曲跳跃的音符,生动而明媚!

  回顾历史,中世纪的欧洲大陆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粗糙幽暗的石墙和黑死病猖獗,那个时代怎么会是童话世界?直到我们站到托姆比亚山顶的观景台才恍然大悟。俯瞰古城:几乎清一色的中世纪红色三角屋顶,各种彩色房屋,与远处的海岸线连成一片,美轮美奂,就像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泼洒于此,确实如童话般梦幻。

  面对如此美景,团友们流连忘返,独照、合影照,乐此不疲,急的导游反复督促,才依依不舍离开。

  鲜活的历史博物馆

  因时间有限,我们只在塔林老城待了小半天,整个塔林市区没有时间去游览。地导小陈是一位上海人,在塔林已经呆了14年。他非常喜欢这个城市,说塔林物价低,幸福指数高,富足的芬兰人都常坐船来塔林采购日用品。这里的空气非常纯净,被誉为“洗肺圣城”。塔林的旅游非常火,每年造访塔林的游客高达数百万,旅游收入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但是,大陆团队来的不多,他主要接待来自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华人。陈导介绍说,要把塔林的新老城区都转个遍,需两天时间。新老城区是不一样的两种风貌。在从码头通往古城的路上,沿途的现代化建筑随处可见,不少建筑物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显现出这个城市的巨大包容性,既推陈出新、又继往开来。

  塔林古城内的布置大都是遵循游客的喜好,中世纪风情的餐馆、商店随处可见。身着中世纪服装的美丽姑娘亭亭玉立在街头,不时有衣着古朴、头戴黑礼帽的绅士迎面走来,团友们最大的感受是:漫步塔林,仿佛穿越到欧洲的中世纪时代。

  塔林老城的旅游氛围很好,是中世纪风情原汁原味的复制,也是一种更真实的生活存在。同时,塔林古城依然是塔林人生活的一部分,本地人也其乐融融地生活在其中,而绝非仅供游客赏玩而本地人避之不及的坑人“景点”,和国内古城被过度商业性开发形成鲜明对比。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苏俄霸权和民族欺凌的阴影散去后,伫立在欧洲的十字路口爱沙尼亚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