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在加拿大,我是如何认同”西方价值观“的?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在加拿大,我是如何认同”西方价值观“的?

在加拿大,我是如何认同”西方价值观“的?
2018-06-10 07:56:09
来源:凯迪社区 作者: sungynl
关键词:资本主义 点击: 我要评论
啰嗦了这么久,才发现自己还没说清楚什么是所谓“西方价值观”。我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什么“西方价值观”,如果说爱我所爱,快乐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照顾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反暴力,反歧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西方价值观”,那我这种价值观已经彻底认同了。

   我是大概是五年前到加拿大的。飞机夜里到,第二天一家人九点多决定出门转转,满足一下好奇心。一出门,不知道有多失望,四周围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房子,高的也就是三层,大多是平房或者两层。虽然很干净,花花草草不少,但在中国看惯了高楼大厦,觉得这国外也就是清洁版的中国农村。附近有个商业区,里面有个沃尔玛,走去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汽车偶尔经过。不怕大家笑话,我当时感觉很不安全,担心有歹人出没。在中国人多惯了,突然到几乎没人的地方,我的反应竟是恐惧,是不是很可笑?进到沃尔玛店里更加失望,不担装修不如国内的大商场堂皇,人也不时尚,衣服黑色据多,样子像是过时的。不单男人这样,女孩也是简简单单一件外套,一条紧身裤。

  第一件让我震撼的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大家都知道在加拿大规则是车让人。刚去不久,我的脚受了一点轻伤,走路很慢。因为没有车,还就得走路,很痛苦。有一天上下班时间,正是车多的时候,我要过马路,两边的车在离斑马线七八米的地方停下来了,越积越多,等我一瘸一拐地慢慢走。我走到差不多中间的时候,两边的车已经望不到头了。我非常感动,这是大实话。当地人也许习以为常,但无数次在国内提心吊胆过马路,这两边车龙静靜的等待对我心理的冲击很大,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感动。后来发现车也给鸭子让路。你可能不知道,鸭子过马路竟然是整齐地排成一队过马路,只是它们不懂得找斑马线。临近的一个省今年才明确要求在高速公路上不得给鸭子让路,对后车太危险。

  现在五年过去了,我早在三年前就搬进一个小房子里,每年花很多时问养花剪草。我的衣服早已和当地人一样简朴实用,也不觉得自已“土”。另外也早就习惯了开车给行人让路,给鸭子,鸽子,海鸥,麻雀,猫让路。不过不存在给狗让路的问题。法律要求在公共场所狗必须用专用的绳扣栓在狗主人手上,狗不可能自已乱跑。有没有野狗,这个真没有。流浪狗都被专门机构收养了。前段时间有只狗因为两次咬人被法官判处“安乐死”,可见狗狗也要守法。这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不少人觉得狗狗是无辜的,在当地谈论了很久。

  加拿大似乎没有什么价值观教育,当然更加没有政治思想工作,表面上看就是一盘散沙。但是时间长了,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一个女孩,曾经在一家大商城里和店家有过一次比较严重的冲突,被商场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从此她一去商场就被客气地请出来。后来她化装进去,还是被认出来了。所以即便顾客是上帝,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乱来。还有我在法庭听来的一件小事。住在一起的两个美女吵架,一个推了另一个一把,被报了警,当晚收监,第二天开庭。这种小错不会坐牢,通常是有条件假释。推人的美女被勒令搬家,一段时间内不得靠近原来的房子五百米。加拿大的法院什么事都管,搞到周末都要开庭。加拿大的警察也是什么都管,夫妻吵架,如果一方报警,那就是很大的事情了。想起来一件事,属于邻里之间的吧。有一次我去找人,因为是大雪天,停车的时候挡了一点街对面邻居的车道。我这边正聊的高兴,街对面来了警车。原来是被挡了车道的邻居以为是他隔壁来客停的车,上门去要求挪车,可能是语言不太客气,被报了警。整件事因我而起,但也没人找我,我挪车的时候警察也没出来。警察走了我上门道歉,对门邻居和他的隔壁都说这事和我没关系。社会管理方面,在加拿大最厉害的还是信用,无处不在。一旦失信,基本上就得全款买房,全款买新车,换句话说就几乎是只能租房,开二手车了。吹吹自己,我的信用很好哈,从没做过可能被扣分的事情。

  如果你守法,按时付账单,不出交通事故,这个社会对你就没什么其他存在感了。一般人最怕的有两件事:大病和失业。虽然有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还是很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医疗本身的费用来说,看病不要钱,住院的话一切费用都免了,但是多数疾病都到不了住院的地步,在家拿药是要钱的。有买商业保险的话,自己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没有的话如果是低收入,政府有保险;如果年龄过了六十五,政府也全包,但是中产阶层以上就只能自己付全额了。最主要的是一旦生病,必然影响工作,影响收入,生活品质也就必然下降。失业也是一样,失业保险虽然可以拿四十个星期,但失业保险只能覆盖原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四十个星期以后还找不到工作,自己的钱花完了,就只剩下领社会福利一条路了。很多人误会加拿大,以为福利很好,其实也只是维持基本体面的生活而已,还是属于没钱的生活。

  民主,自由,平等这些,在日常生活里没人挂在嘴边,而且时间一长,也就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没什么特别。先说民主,一般人看法也就是选举。加拿大的选举一点也不热闹,常见的也就是邮件和路边的牌子。我一开始还看看,后来也没兴趣了,邮件直接进可回收垃圾袋;路边的牌子早就视而不见了。大多数人都一样,除非特别不满意,一般人票都懒得去投。再说自由,多数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异端的政见要表达。罢工什么的虽然经常有,但据我观察,即使罢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一般人也都忍了。最难忍的可能是收垃圾的工人罢工了,只能攒多了自己开车往垃圾场送。不过我还没遇到过,算是幸运。我刚来那年公共汽车工人罢工,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但学生会出面支持罢工的工人,维护工人的罢工权利,挺好的。平等方面,大家对省长部长自己排队看病,买咖啡早就习以为常了,根本没人在乎。不过要是看到冰球明星或者名演员什么的,那可就激动了。

  加拿大这个国家似乎秘密不多,省政府市政府什么的随便进,里面一般都有卖咖啡的地方,可以休息一下。我有一次在海边散远步(Hiking)内急,看到一栋楼前挂着国旗,就进去上厕所。一男一女两个人坐在接待的地方,弄明白我的来意之后,女的问我是不是任何加拿大纪律部队的成员(陆海空军,加拿大骑警,省警察,海岸警卫队)。我感觉无比困惑,说不是。她说那样的话我要登记一下你的证件。我给她看驾照,她在电脑上登记后,让那个男的陪我上二楼用洗手间。完事下楼之后,我问她这是什么地方,上厕所还得有人跟着,才知道这里是海岸警卫队的办公楼。

  啰里吧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在日常生活里潜移默化,除了一开始的文化惊奇(Culture shock),观念上的变化并不会感觉十分明显。事实上还会有许多抱怨,比如税贵物价高,钱总不够花啊,工作难找啊,天气冷啊,等等。但一段时间之后回头看,变化还是蛮大的。在国内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到挂着国旗的建筑物里用洗手间。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年之后,看到挂国旗的地方,就知道可以去用洗手间而不会遭到拒绝。

  真正让我认同加拿大的是另外一些事情,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是在加拿大医院里做了一回“反面典型”。那是去年初冬的事了。老婆小腹突然疼痛难忍,我的车正好送去换雪胎了,急忙叫了出租车送到医院。都说加拿大看急诊要等很久,其实真的很急的情况,马上就能处理。说多两句,有些人说在加拿大约专科医生等待的时间很长,这个主要还是看病情。家庭医生心里有数,如果是急症,家庭医生会帮你很快约到时间。如果是你自己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在家庭医生看来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你想看专科医生就得慢慢等了,等一两年也是有的。

  到医院后各种检查,各种注射,先给我说等一会不痛了可以回家吃药,后来发烧不退,又决定转到总医院去。来了一台救护车,文件交接之后,送到了总医院。安顿下来,救护车上的美女把我叫到一边,问我病人是怎么送到医院的,得知是出租车之后,把我一顿礼貌地数落。我才知道按加拿大规矩我做错了,这种情况必须叫救护车,不可以自己送过来,太危险。这还不是我说的“反面典型”。当晚住进医院,开始吃各种药。医院有免费的病人餐,一般是开胃菜,主菜,土豆泥或者面包,然后还有一杯水果汁。看上去不错吧,其实是各种难吃,为什么?因为不放盐。病人餐不懂为什么都不放盐,而且西餐不合中国人的胃口,加上吃了消炎药胃口很差,老婆让我回家煮粥,再去中国便利店买点榨菜。这个咱们中国人都能理解吧!我可就是把护士们得罪了。加拿大的护士让人感动,她们随叫随到,态度好的像自己家里人。一边拉家常,一边服务,任劳任怨。一天一个护士问我在家谁做饭,我回答说谁有空谁做,她表情略有变化,但没说什么。过一天另一个护士又问同一个问题,我就开始纳闷了。后来出了院,到医生那里复查,医生还问这个问题,我恍然大悟。她们一定是不理解我给老婆煮粥吃榨菜,以为是我小气或者对老婆不好。天地良心,我还没处说理去,因为谁也没明说,只是一遍一遍地问一个似乎有关又似乎无关的问题。这个属于加拿大的”nice“文化。人人都时刻注意给别人留空间留面子,就是明显觉得不合适也不会明说,只会各种远远地提示,悟性很重要哈。你想想一边是让你猜,一边是严重到一定地步直接报警,没有中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是挺难适应的。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加拿大文化的核心是我们所谓”个人主义“,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管别人的事是一种让人很讨厌的行为。如果你真的很想管也只能绞尽脑汁地提示,不敢让别人反感。我喜欢这种个人主义,因为我喜欢自尊自信,喜欢界限分明的生活。

  第二件是加拿大的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咱们中国人传统上敬老爱幼,所谓”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在国内,困难人群养老和儿童流浪乞讨以及被拐卖的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先扯两句养老,再说儿童保护。大多数加拿大人的养老金有三部分,一种是养老来自各种养老保险的收入,包括政府的CCP和各种商业保险;一种是老人金,长住加拿大的老人过了67岁人人有份(每居住十年有全额的四份之一,新移民的老人是没有这个钱的);如果这两个钱都拿不到多少,还有最低收入保障。其实只要能照顾自己都不算很难,真正难的是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后。加拿大队有各种公私养老机构,私人的也是按人头从政府拿钱,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好玩的是穷人不用缴费,富人则必须缴纳高额的费用,缴费多全看银行账户上的数字。

  加拿大最让人动容的是儿童保护。这个可能是国内的人无法想象的。加拿大几乎没有流浪乞讨儿童,我用”几乎“是无法确定有没有短期的个案。从制度上讲,全体儿童都被覆盖在严密的保护之下。保护的原则是先救助,后调查。受虐待,被忽视,有危险的未成年人都被解救出来,由政府养育。还是讲故事吧。说说我亲身经历的未成年人救助。因为隐私保护的原因,所有的案例都不说明姓名和所在省份,请原谅。

  有一个小帅哥,大概是十岁左右,一脸的小雀斑。特别亲人,也特别能皮,各种难缠。他和我很亲近,几次都说要给我当儿子。他妈妈很少和他联系,但至少我还知道是谁。他父亲从来没有任何信息。我有一次问他父亲在哪里,他乐呵呵地说在监狱里。他说他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他父亲抱着他,用他的头撞冰箱。自然他被解救出来,一直由政府养育。他还有个妹妹,也由政府养育。一整套独栋的房子,八个工作人员,所有的工资,租金,水电,生活,医疗和娱乐费用,他们的一切都由政府负责。为什么要八个工作人员,因为要同时两个人日夜值班。你算算看,按每周工作四十小时,八个人还不太够,还要加班。他和妹妹后来去了寄养家庭,有时候在商场碰见,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寄养家庭是一对老夫妇,孩子去了以后,政府按人头比例负责所有费用的四份之一,包括房贷车贷。另外还有一笔照顾孩子的费用,算是工资。

  还有三兄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母亲还不到三十岁,因为使用违禁药品,难以照顾三个孩子,只好签字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三个孩子各种热闹。老大特点是不爱上学,不爱做作业。说到打游戏两眼放光,说到作业就各种叫不动。老二是个女孩,经力无比旺盛,一天到晚动个不停,话还特别多。老三是个三岁的小男孩,喜欢汽车玩具,比较娇气。一不满意就对工作人员说”我不喜欢你 ( I don’t like you)“。这三个孩子也是八个工作人员轮流照顾,像个大家庭。

  我前面帖子里提到过一个智力和身体都有障碍的男孩,十六岁了,不能走路。他也在政府的照顾之下。他父亲的情况我不了解,只知道他母亲过去自己带着他。母亲是个瘦瘦小小的女人,对他算不错。政府提供了免费的轮椅和小型手动起重设备,方便她把孩子从床上搬到轮椅上。可能是因为不良嗜好,加上一个人确实不太容易,她很少带孩子出门,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只能天天躺在卧室里看电视听音乐。政府认定这是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解救了出来,和另外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一起,由八个工作人员轮流照料。在加拿大这些智力障碍的孩子都上学,我曾在学校里观摩了一个上午,一个班六个孩子,一上午只做了两件事:把自己带来的午餐送到厨房,放进冰箱;另外一件是写自己的生日,结果只有一个能自己写。学校里几乎每个智力障碍的孩子都有一个教师助理,负责照顾他们。说到智力和身体障碍儿童,我有好多故事想讲,以后慢慢发帖。

  再说一个例子。有个孩子是个大胖男孩,身高至少一米八。他是Autism(孤独症?),特别难带。除了偶尔的暴力行为,还喜欢朝人吐口水。这些还算好的,最大的问题是喜欢朝外跑。马路上车多,大家都很怕他冲进车流里。他妈妈真是伟大的母亲,一直亲自抚养他,直到他人高马大,实在带不动了。政府接手过来,请了八个人轮流照顾他一个人。他是个挺有趣的男孩,特别喜欢画各种工具,画的特别快特别好。

  这样由政府照顾的孩子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数量不少。孩子解救之后由法官最后确定是回家还是由政府养育。权力在于法律而不是政府。解救后的孩子有一部分幸运的最后能够回家。只有在孩子的父母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会受到忽视才能接孩子回家。这个需要各种测试,各种培训,各种考核。还要在专门人员的监督下每周来看孩子几次,照顾孩子若干个小时,最后一切条件齐备,法官才会判决孩子回家。

  对这些孩子,从来没有人要求他们热爱加拿大,更不用说感激政府。工作人员唯一做的是照顾他们的生活,教育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快乐地长大。他们的生活标准与加拿大普通的孩子无异。照顾他们的工作人员职业分类是“Child and Youth Care Worker”,必须有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历,还要接受各种培训,以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心理创伤和异常行为。遭受过虐待,性侵或者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往往有特别的行为,比如暴力,自残,偏激,药物依赖,语言障碍等等。

  看到这里,国内很多人可能觉得是浪费公共资源。我个人认为能否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于一个国家的体面,更是保护一个国家的未来。人人都会老去,谁也不愿意老了无人照料。人人都可能有孩子,谁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不需要社会的帮助。好的社会人人相互守望,相互照料,人是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的唯一目的。公共资源用于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人正得其所。不少加拿大人也有这样的抱怨,但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还是得这样做。价值观本身就是很昂贵的,像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需要用无数年轻的生命去捍卫。况且这些钱最终变成购买力在市场上流通,总比公款接待,公款旅游花的值吧。

  第三件是加拿大社会对待所谓”穷人“的态度。我没出国的时候听说外国人有所谓”loser“的说法,失败者被人看不起,出来之后才发现至少在加拿大完全不是这样。从来没听到任何成年人用过这个词,相反的是对所谓”穷人“多数人同情并且乐于帮助。在加拿大没有人会用“穷人”这个词,而只会说“低收入”人群。因为至少有最低收入保障的福利,没有完全没有收入的成年人或者家庭。老外很精明,大家知道廉租房是给低收入人群的,房租是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住进来以后家庭条件变好了,也没有人逼你搬出去,但你自己会搬走。真正的低收入付很少的钱就可以住,水电和房子的维护都包在里面。收入高了,房租就高了,花很多的钱住在廉租房里很划不来,因为房间小,而且在城里,环境没有郊外好。由此可见加拿大人照顾低收入者是颇动了一番脑子的。

  一般来说,当加拿大人号召大家帮助低收入人群的时候,用的说法是“帮助那些不如我们幸运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有比较好的收入的人是幸运的人,那些低收入的人不是loser,只是不那么幸运而已。这个是实话。下面这段话摘自我先前的另一个帖子,那个帖子很少有人看。

  “先说读书这件事,人的智力先天就有差别,极端的情况是智力障碍,平常人中“学霸”觉得很容易的题目,普通学生也可能百思不得其解。除了智力差异之外,很多青少年还有多动症,注意力障碍,先天感情障碍等隐疾,因为症状较轻,不被认定,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多。成绩好的同学有比较的好的未来,从根上是“幸运”罢了,不能因此就歧视不那么“幸运”的人。

  成年人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我们应该都认识这样的人,一直努力,但一直没有机会。工作得不到升职的机会,创业一次次失败,或者家有重症病人,一生的付出全花在了医院,面对生活的重压,许多奋斗者都在失意中郁郁而行。这些“穷人”其实值得所有人尊重。

  还有身体和智力的障碍人士,他们有多少机会和健全人竞争!成功的个例当然有,但大概率事件是这些人收入有限,生活窘迫。

  即使是那些真的“懒惰”的人,我们也无法一个一个探究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失败过意气消沉,也许是抑郁难解,也许身体羸弱,也许欲振无力,也许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并不是真的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你看那些高调嚣张的各种“二代”,难道不会觉得“穷人”更应被善待。”

  这些针对的是国内的情况,但表达的正是普通加拿大人的看法。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即使你遭遇不幸也不至于一败涂地,颜面尽失。加拿大人体贴而且务实,不但乐于助人,更注意不损伤别人的自尊。举一个例子。我参加一个关于酒精胎的小培训。酒精胎就是母亲在怀孕前期摄入酒精后,会造成胎儿的认知和行为缺陷,甚至影响胎儿的外貌。培训中特别强调不要对造成酒精胎的母亲有任何歧视的言行,因为只要母亲不承认在孕期饮酒,就无法确诊酒精胎,也就无法展开相应的救治。我前面在另一个帖子里还提到加拿大社会的一些新特征,包括种族融合,反歧视,反暴力等等。不是说加拿大没有社会问题,事实上加拿大的社会问题在加拿大人看来相当严重,例如使用毒品,酗酒,暴力犯罪等等,还有每一个被救助的孩子后面都有一个社会问题存在。但是人们一直在努力把加拿大建设成一个更好的国家,而且这种努力颇有成效。

  啰嗦了这么久,才发现自己还没说清楚什么是所谓“西方价值观”。我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什么“西方价值观”,如果说爱我所爱,快乐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照顾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反暴力,反歧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西方价值观”,那我这种价值观已经彻底认同了。

责任编辑:花满楼
在加拿大,我是如何认同”西方价值观“的?

在加拿大,我是如何认同”西方价值观“的?

2018-06-10 07:56:09
来源:凯迪社区 作者: sungynl
啰嗦了这么久,才发现自己还没说清楚什么是所谓“西方价值观”。我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什么“西方价值观”,如果说爱我所爱,快乐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照顾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反暴力,反歧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西方价值观”,那我这种价值观已经彻底认同了。

   我是大概是五年前到加拿大的。飞机夜里到,第二天一家人九点多决定出门转转,满足一下好奇心。一出门,不知道有多失望,四周围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房子,高的也就是三层,大多是平房或者两层。虽然很干净,花花草草不少,但在中国看惯了高楼大厦,觉得这国外也就是清洁版的中国农村。附近有个商业区,里面有个沃尔玛,走去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汽车偶尔经过。不怕大家笑话,我当时感觉很不安全,担心有歹人出没。在中国人多惯了,突然到几乎没人的地方,我的反应竟是恐惧,是不是很可笑?进到沃尔玛店里更加失望,不担装修不如国内的大商场堂皇,人也不时尚,衣服黑色据多,样子像是过时的。不单男人这样,女孩也是简简单单一件外套,一条紧身裤。

  第一件让我震撼的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大家都知道在加拿大规则是车让人。刚去不久,我的脚受了一点轻伤,走路很慢。因为没有车,还就得走路,很痛苦。有一天上下班时间,正是车多的时候,我要过马路,两边的车在离斑马线七八米的地方停下来了,越积越多,等我一瘸一拐地慢慢走。我走到差不多中间的时候,两边的车已经望不到头了。我非常感动,这是大实话。当地人也许习以为常,但无数次在国内提心吊胆过马路,这两边车龙静靜的等待对我心理的冲击很大,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感动。后来发现车也给鸭子让路。你可能不知道,鸭子过马路竟然是整齐地排成一队过马路,只是它们不懂得找斑马线。临近的一个省今年才明确要求在高速公路上不得给鸭子让路,对后车太危险。

  现在五年过去了,我早在三年前就搬进一个小房子里,每年花很多时问养花剪草。我的衣服早已和当地人一样简朴实用,也不觉得自已“土”。另外也早就习惯了开车给行人让路,给鸭子,鸽子,海鸥,麻雀,猫让路。不过不存在给狗让路的问题。法律要求在公共场所狗必须用专用的绳扣栓在狗主人手上,狗不可能自已乱跑。有没有野狗,这个真没有。流浪狗都被专门机构收养了。前段时间有只狗因为两次咬人被法官判处“安乐死”,可见狗狗也要守法。这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不少人觉得狗狗是无辜的,在当地谈论了很久。

  加拿大似乎没有什么价值观教育,当然更加没有政治思想工作,表面上看就是一盘散沙。但是时间长了,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一个女孩,曾经在一家大商城里和店家有过一次比较严重的冲突,被商场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从此她一去商场就被客气地请出来。后来她化装进去,还是被认出来了。所以即便顾客是上帝,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乱来。还有我在法庭听来的一件小事。住在一起的两个美女吵架,一个推了另一个一把,被报了警,当晚收监,第二天开庭。这种小错不会坐牢,通常是有条件假释。推人的美女被勒令搬家,一段时间内不得靠近原来的房子五百米。加拿大的法院什么事都管,搞到周末都要开庭。加拿大的警察也是什么都管,夫妻吵架,如果一方报警,那就是很大的事情了。想起来一件事,属于邻里之间的吧。有一次我去找人,因为是大雪天,停车的时候挡了一点街对面邻居的车道。我这边正聊的高兴,街对面来了警车。原来是被挡了车道的邻居以为是他隔壁来客停的车,上门去要求挪车,可能是语言不太客气,被报了警。整件事因我而起,但也没人找我,我挪车的时候警察也没出来。警察走了我上门道歉,对门邻居和他的隔壁都说这事和我没关系。社会管理方面,在加拿大最厉害的还是信用,无处不在。一旦失信,基本上就得全款买房,全款买新车,换句话说就几乎是只能租房,开二手车了。吹吹自己,我的信用很好哈,从没做过可能被扣分的事情。

  如果你守法,按时付账单,不出交通事故,这个社会对你就没什么其他存在感了。一般人最怕的有两件事:大病和失业。虽然有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还是很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医疗本身的费用来说,看病不要钱,住院的话一切费用都免了,但是多数疾病都到不了住院的地步,在家拿药是要钱的。有买商业保险的话,自己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没有的话如果是低收入,政府有保险;如果年龄过了六十五,政府也全包,但是中产阶层以上就只能自己付全额了。最主要的是一旦生病,必然影响工作,影响收入,生活品质也就必然下降。失业也是一样,失业保险虽然可以拿四十个星期,但失业保险只能覆盖原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四十个星期以后还找不到工作,自己的钱花完了,就只剩下领社会福利一条路了。很多人误会加拿大,以为福利很好,其实也只是维持基本体面的生活而已,还是属于没钱的生活。

  民主,自由,平等这些,在日常生活里没人挂在嘴边,而且时间一长,也就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没什么特别。先说民主,一般人看法也就是选举。加拿大的选举一点也不热闹,常见的也就是邮件和路边的牌子。我一开始还看看,后来也没兴趣了,邮件直接进可回收垃圾袋;路边的牌子早就视而不见了。大多数人都一样,除非特别不满意,一般人票都懒得去投。再说自由,多数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异端的政见要表达。罢工什么的虽然经常有,但据我观察,即使罢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一般人也都忍了。最难忍的可能是收垃圾的工人罢工了,只能攒多了自己开车往垃圾场送。不过我还没遇到过,算是幸运。我刚来那年公共汽车工人罢工,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但学生会出面支持罢工的工人,维护工人的罢工权利,挺好的。平等方面,大家对省长部长自己排队看病,买咖啡早就习以为常了,根本没人在乎。不过要是看到冰球明星或者名演员什么的,那可就激动了。

  加拿大这个国家似乎秘密不多,省政府市政府什么的随便进,里面一般都有卖咖啡的地方,可以休息一下。我有一次在海边散远步(Hiking)内急,看到一栋楼前挂着国旗,就进去上厕所。一男一女两个人坐在接待的地方,弄明白我的来意之后,女的问我是不是任何加拿大纪律部队的成员(陆海空军,加拿大骑警,省警察,海岸警卫队)。我感觉无比困惑,说不是。她说那样的话我要登记一下你的证件。我给她看驾照,她在电脑上登记后,让那个男的陪我上二楼用洗手间。完事下楼之后,我问她这是什么地方,上厕所还得有人跟着,才知道这里是海岸警卫队的办公楼。

  啰里吧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在日常生活里潜移默化,除了一开始的文化惊奇(Culture shock),观念上的变化并不会感觉十分明显。事实上还会有许多抱怨,比如税贵物价高,钱总不够花啊,工作难找啊,天气冷啊,等等。但一段时间之后回头看,变化还是蛮大的。在国内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到挂着国旗的建筑物里用洗手间。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年之后,看到挂国旗的地方,就知道可以去用洗手间而不会遭到拒绝。

  真正让我认同加拿大的是另外一些事情,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是在加拿大医院里做了一回“反面典型”。那是去年初冬的事了。老婆小腹突然疼痛难忍,我的车正好送去换雪胎了,急忙叫了出租车送到医院。都说加拿大看急诊要等很久,其实真的很急的情况,马上就能处理。说多两句,有些人说在加拿大约专科医生等待的时间很长,这个主要还是看病情。家庭医生心里有数,如果是急症,家庭医生会帮你很快约到时间。如果是你自己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在家庭医生看来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你想看专科医生就得慢慢等了,等一两年也是有的。

  到医院后各种检查,各种注射,先给我说等一会不痛了可以回家吃药,后来发烧不退,又决定转到总医院去。来了一台救护车,文件交接之后,送到了总医院。安顿下来,救护车上的美女把我叫到一边,问我病人是怎么送到医院的,得知是出租车之后,把我一顿礼貌地数落。我才知道按加拿大规矩我做错了,这种情况必须叫救护车,不可以自己送过来,太危险。这还不是我说的“反面典型”。当晚住进医院,开始吃各种药。医院有免费的病人餐,一般是开胃菜,主菜,土豆泥或者面包,然后还有一杯水果汁。看上去不错吧,其实是各种难吃,为什么?因为不放盐。病人餐不懂为什么都不放盐,而且西餐不合中国人的胃口,加上吃了消炎药胃口很差,老婆让我回家煮粥,再去中国便利店买点榨菜。这个咱们中国人都能理解吧!我可就是把护士们得罪了。加拿大的护士让人感动,她们随叫随到,态度好的像自己家里人。一边拉家常,一边服务,任劳任怨。一天一个护士问我在家谁做饭,我回答说谁有空谁做,她表情略有变化,但没说什么。过一天另一个护士又问同一个问题,我就开始纳闷了。后来出了院,到医生那里复查,医生还问这个问题,我恍然大悟。她们一定是不理解我给老婆煮粥吃榨菜,以为是我小气或者对老婆不好。天地良心,我还没处说理去,因为谁也没明说,只是一遍一遍地问一个似乎有关又似乎无关的问题。这个属于加拿大的”nice“文化。人人都时刻注意给别人留空间留面子,就是明显觉得不合适也不会明说,只会各种远远地提示,悟性很重要哈。你想想一边是让你猜,一边是严重到一定地步直接报警,没有中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是挺难适应的。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加拿大文化的核心是我们所谓”个人主义“,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管别人的事是一种让人很讨厌的行为。如果你真的很想管也只能绞尽脑汁地提示,不敢让别人反感。我喜欢这种个人主义,因为我喜欢自尊自信,喜欢界限分明的生活。

  第二件是加拿大的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咱们中国人传统上敬老爱幼,所谓”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在国内,困难人群养老和儿童流浪乞讨以及被拐卖的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先扯两句养老,再说儿童保护。大多数加拿大人的养老金有三部分,一种是养老来自各种养老保险的收入,包括政府的CCP和各种商业保险;一种是老人金,长住加拿大的老人过了67岁人人有份(每居住十年有全额的四份之一,新移民的老人是没有这个钱的);如果这两个钱都拿不到多少,还有最低收入保障。其实只要能照顾自己都不算很难,真正难的是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后。加拿大队有各种公私养老机构,私人的也是按人头从政府拿钱,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好玩的是穷人不用缴费,富人则必须缴纳高额的费用,缴费多全看银行账户上的数字。

  加拿大最让人动容的是儿童保护。这个可能是国内的人无法想象的。加拿大几乎没有流浪乞讨儿童,我用”几乎“是无法确定有没有短期的个案。从制度上讲,全体儿童都被覆盖在严密的保护之下。保护的原则是先救助,后调查。受虐待,被忽视,有危险的未成年人都被解救出来,由政府养育。还是讲故事吧。说说我亲身经历的未成年人救助。因为隐私保护的原因,所有的案例都不说明姓名和所在省份,请原谅。

  有一个小帅哥,大概是十岁左右,一脸的小雀斑。特别亲人,也特别能皮,各种难缠。他和我很亲近,几次都说要给我当儿子。他妈妈很少和他联系,但至少我还知道是谁。他父亲从来没有任何信息。我有一次问他父亲在哪里,他乐呵呵地说在监狱里。他说他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他父亲抱着他,用他的头撞冰箱。自然他被解救出来,一直由政府养育。他还有个妹妹,也由政府养育。一整套独栋的房子,八个工作人员,所有的工资,租金,水电,生活,医疗和娱乐费用,他们的一切都由政府负责。为什么要八个工作人员,因为要同时两个人日夜值班。你算算看,按每周工作四十小时,八个人还不太够,还要加班。他和妹妹后来去了寄养家庭,有时候在商场碰见,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寄养家庭是一对老夫妇,孩子去了以后,政府按人头比例负责所有费用的四份之一,包括房贷车贷。另外还有一笔照顾孩子的费用,算是工资。

  还有三兄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母亲还不到三十岁,因为使用违禁药品,难以照顾三个孩子,只好签字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三个孩子各种热闹。老大特点是不爱上学,不爱做作业。说到打游戏两眼放光,说到作业就各种叫不动。老二是个女孩,经力无比旺盛,一天到晚动个不停,话还特别多。老三是个三岁的小男孩,喜欢汽车玩具,比较娇气。一不满意就对工作人员说”我不喜欢你 ( I don’t like you)“。这三个孩子也是八个工作人员轮流照顾,像个大家庭。

  我前面帖子里提到过一个智力和身体都有障碍的男孩,十六岁了,不能走路。他也在政府的照顾之下。他父亲的情况我不了解,只知道他母亲过去自己带着他。母亲是个瘦瘦小小的女人,对他算不错。政府提供了免费的轮椅和小型手动起重设备,方便她把孩子从床上搬到轮椅上。可能是因为不良嗜好,加上一个人确实不太容易,她很少带孩子出门,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只能天天躺在卧室里看电视听音乐。政府认定这是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解救了出来,和另外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一起,由八个工作人员轮流照料。在加拿大这些智力障碍的孩子都上学,我曾在学校里观摩了一个上午,一个班六个孩子,一上午只做了两件事:把自己带来的午餐送到厨房,放进冰箱;另外一件是写自己的生日,结果只有一个能自己写。学校里几乎每个智力障碍的孩子都有一个教师助理,负责照顾他们。说到智力和身体障碍儿童,我有好多故事想讲,以后慢慢发帖。

  再说一个例子。有个孩子是个大胖男孩,身高至少一米八。他是Autism(孤独症?),特别难带。除了偶尔的暴力行为,还喜欢朝人吐口水。这些还算好的,最大的问题是喜欢朝外跑。马路上车多,大家都很怕他冲进车流里。他妈妈真是伟大的母亲,一直亲自抚养他,直到他人高马大,实在带不动了。政府接手过来,请了八个人轮流照顾他一个人。他是个挺有趣的男孩,特别喜欢画各种工具,画的特别快特别好。

  这样由政府照顾的孩子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数量不少。孩子解救之后由法官最后确定是回家还是由政府养育。权力在于法律而不是政府。解救后的孩子有一部分幸运的最后能够回家。只有在孩子的父母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会受到忽视才能接孩子回家。这个需要各种测试,各种培训,各种考核。还要在专门人员的监督下每周来看孩子几次,照顾孩子若干个小时,最后一切条件齐备,法官才会判决孩子回家。

  对这些孩子,从来没有人要求他们热爱加拿大,更不用说感激政府。工作人员唯一做的是照顾他们的生活,教育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快乐地长大。他们的生活标准与加拿大普通的孩子无异。照顾他们的工作人员职业分类是“Child and Youth Care Worker”,必须有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历,还要接受各种培训,以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心理创伤和异常行为。遭受过虐待,性侵或者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往往有特别的行为,比如暴力,自残,偏激,药物依赖,语言障碍等等。

  看到这里,国内很多人可能觉得是浪费公共资源。我个人认为能否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于一个国家的体面,更是保护一个国家的未来。人人都会老去,谁也不愿意老了无人照料。人人都可能有孩子,谁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不需要社会的帮助。好的社会人人相互守望,相互照料,人是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的唯一目的。公共资源用于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人正得其所。不少加拿大人也有这样的抱怨,但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还是得这样做。价值观本身就是很昂贵的,像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需要用无数年轻的生命去捍卫。况且这些钱最终变成购买力在市场上流通,总比公款接待,公款旅游花的值吧。

  第三件是加拿大社会对待所谓”穷人“的态度。我没出国的时候听说外国人有所谓”loser“的说法,失败者被人看不起,出来之后才发现至少在加拿大完全不是这样。从来没听到任何成年人用过这个词,相反的是对所谓”穷人“多数人同情并且乐于帮助。在加拿大没有人会用“穷人”这个词,而只会说“低收入”人群。因为至少有最低收入保障的福利,没有完全没有收入的成年人或者家庭。老外很精明,大家知道廉租房是给低收入人群的,房租是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住进来以后家庭条件变好了,也没有人逼你搬出去,但你自己会搬走。真正的低收入付很少的钱就可以住,水电和房子的维护都包在里面。收入高了,房租就高了,花很多的钱住在廉租房里很划不来,因为房间小,而且在城里,环境没有郊外好。由此可见加拿大人照顾低收入者是颇动了一番脑子的。

  一般来说,当加拿大人号召大家帮助低收入人群的时候,用的说法是“帮助那些不如我们幸运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有比较好的收入的人是幸运的人,那些低收入的人不是loser,只是不那么幸运而已。这个是实话。下面这段话摘自我先前的另一个帖子,那个帖子很少有人看。

  “先说读书这件事,人的智力先天就有差别,极端的情况是智力障碍,平常人中“学霸”觉得很容易的题目,普通学生也可能百思不得其解。除了智力差异之外,很多青少年还有多动症,注意力障碍,先天感情障碍等隐疾,因为症状较轻,不被认定,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多。成绩好的同学有比较的好的未来,从根上是“幸运”罢了,不能因此就歧视不那么“幸运”的人。

  成年人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我们应该都认识这样的人,一直努力,但一直没有机会。工作得不到升职的机会,创业一次次失败,或者家有重症病人,一生的付出全花在了医院,面对生活的重压,许多奋斗者都在失意中郁郁而行。这些“穷人”其实值得所有人尊重。

  还有身体和智力的障碍人士,他们有多少机会和健全人竞争!成功的个例当然有,但大概率事件是这些人收入有限,生活窘迫。

  即使是那些真的“懒惰”的人,我们也无法一个一个探究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失败过意气消沉,也许是抑郁难解,也许身体羸弱,也许欲振无力,也许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并不是真的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你看那些高调嚣张的各种“二代”,难道不会觉得“穷人”更应被善待。”

  这些针对的是国内的情况,但表达的正是普通加拿大人的看法。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即使你遭遇不幸也不至于一败涂地,颜面尽失。加拿大人体贴而且务实,不但乐于助人,更注意不损伤别人的自尊。举一个例子。我参加一个关于酒精胎的小培训。酒精胎就是母亲在怀孕前期摄入酒精后,会造成胎儿的认知和行为缺陷,甚至影响胎儿的外貌。培训中特别强调不要对造成酒精胎的母亲有任何歧视的言行,因为只要母亲不承认在孕期饮酒,就无法确诊酒精胎,也就无法展开相应的救治。我前面在另一个帖子里还提到加拿大社会的一些新特征,包括种族融合,反歧视,反暴力等等。不是说加拿大没有社会问题,事实上加拿大的社会问题在加拿大人看来相当严重,例如使用毒品,酗酒,暴力犯罪等等,还有每一个被救助的孩子后面都有一个社会问题存在。但是人们一直在努力把加拿大建设成一个更好的国家,而且这种努力颇有成效。

  啰嗦了这么久,才发现自己还没说清楚什么是所谓“西方价值观”。我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什么“西方价值观”,如果说爱我所爱,快乐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照顾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反暴力,反歧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西方价值观”,那我这种价值观已经彻底认同了。

责任编辑:花满楼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在加拿大,我是如何认同”西方价值观“的?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