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作为行走“一带一路”的先驱,张骞还是最早的海外代购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作为行走“一带一路”的先驱,张骞还是最早的海外代购

作为行走“一带一路”的先驱,张骞还是最早的海外代购
2018-02-06 10:49:32
来源:新周刊 作者: 张发财
关键词:一带一路 点击: 我要评论
在食品引进领域,有一派认为上述食物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另一派则认为张骞并没有采购这些东西。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前段时间在越南,一朋友让我给他带点土特产回来,被我拒绝了。这个朋友很讨厌,上次我去日本就要我带土特产,辛辛苦苦扛回来一堆,结果他不满意要退货,说有码。这次再退货怎么办?我倒是可以留下自用,但我老婆肯定不会同意——他要的土特产是越南新娘。

  据说代购这行的祖师爷和笔者一样姓张——西汉博望侯张骞,当选理由是“张骞通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张先生凿空西域,使得汉政府同中亚诸国开始频密接触,促进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但对于我辈黔首而言,其出行的最大意义是带回前所未有的西域食品,丰富了舌尖上的中国。

  张先生的名字也贴合货运形象:“骞”字下面一匹马,上面是一层层货物,再加个“宀”防雨棚;“骞”也有亏损之意,他确实是惟妙惟肖又名副其实的货物运“输”员。

  张先生走出国门,代购的产品也和门有关系。《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离宫别馆傍尽种之。”蒲陶即葡萄——“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释名》载:“(胡桃)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胡桃即核桃——没有门夹,核桃不会开。《梦溪笔谈》则载:“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胡麻即芝麻——除了快递,能让你畅爽开门的,只有芝麻了。

640 (3).webp (7)_副本.jpg

  《齐民要术》:“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离宫别馆傍尽种之。”图/人教网

  更详尽的清单记录在《本草纲目》里:蚕豆、蒜、胡荽(香菜)、胡瓜(黄瓜)、石榴、胡麻、胡桃、葡萄。李时珍做学问严谨,为写《本草纲目》,引据了“古今经史百家书四百四十种”,包括《齐民要术》《太平御览》《博物志》等。

  但这次的食品清单出错很多:蒜、香菜、石榴等已被证实并非张骞带回;夹门的核桃更惨,上世纪70年代磁山文化遗址发掘中发现了核桃,证实7000多年前中国就有种植,彻底剥夺了它的外籍身份。

  在食品引进领域,有一派认为上述食物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另一派则认为张骞并没有采购这些东西。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张骞第一次回国是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归途中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扣留一年多。约元朔三年年初,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乱和堂邑父逃跑,“唯二人得还”。

  在这种情境下,带一身包是可能的,一身包裹则不可能。引进派认为张骞当时简装出逃,只带了种子。这不太可能。张骞此次西行条件恶劣,生存资料极度缺乏,即便带了种子,路上也吃光了。《史记》记载他途中饥寒交迫,“穷急射禽兽给食”。至于是什么禽兽,书中未有详细记载,估计是猴和猪——是的,张先生和玄奘走的是同一路线。

  1972年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在磁山遗址发掘的灰坑中,发现两座坑底部有树籽堆积层,可辨认的有榛子、小叶朴和胡桃。胡桃就是现今的核桃。图/邯郸新闻

  引进派认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将上述食品带回国。这一次,使团的确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诸国。但此次出使张骞本人只到了乌孙国,逗留时间也特别短促。

  《史记》记载,乌孙国行程结束,他马上协同乌孙使者回国。队伍也不是很大,“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如果说食物或种子是这一次引进的,那也是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诸国的使者带回来的,依旧与张骞无关。张骞出使的乌孙国,根据史籍的记载,并没有上述特产。

  真实情况应该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回国后只是向武帝介绍西域物产资源的基本概况。前文所述的食物是他去世之后才进入中国的。这一推测是有正史支撑的,《史记》记载:“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汉书》也持这个观点:“天子始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前后十余万人伐宛,连四年。……又发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物,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所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只是观察和汇报,上述食品是海西侯李广利伐大宛后才进入中国的,可谓“张观李带”。

责任编辑:
作为行走“一带一路”的先驱,张骞还是最早的海外代购

作为行走“一带一路”的先驱,张骞还是最早的海外代购

2018-02-06 10:49:32
来源:新周刊 作者: 张发财
在食品引进领域,有一派认为上述食物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另一派则认为张骞并没有采购这些东西。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前段时间在越南,一朋友让我给他带点土特产回来,被我拒绝了。这个朋友很讨厌,上次我去日本就要我带土特产,辛辛苦苦扛回来一堆,结果他不满意要退货,说有码。这次再退货怎么办?我倒是可以留下自用,但我老婆肯定不会同意——他要的土特产是越南新娘。

  据说代购这行的祖师爷和笔者一样姓张——西汉博望侯张骞,当选理由是“张骞通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张先生凿空西域,使得汉政府同中亚诸国开始频密接触,促进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但对于我辈黔首而言,其出行的最大意义是带回前所未有的西域食品,丰富了舌尖上的中国。

  张先生的名字也贴合货运形象:“骞”字下面一匹马,上面是一层层货物,再加个“宀”防雨棚;“骞”也有亏损之意,他确实是惟妙惟肖又名副其实的货物运“输”员。

  张先生走出国门,代购的产品也和门有关系。《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离宫别馆傍尽种之。”蒲陶即葡萄——“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释名》载:“(胡桃)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胡桃即核桃——没有门夹,核桃不会开。《梦溪笔谈》则载:“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胡麻即芝麻——除了快递,能让你畅爽开门的,只有芝麻了。

640 (3).webp (7)_副本.jpg

  《齐民要术》:“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离宫别馆傍尽种之。”图/人教网

  更详尽的清单记录在《本草纲目》里:蚕豆、蒜、胡荽(香菜)、胡瓜(黄瓜)、石榴、胡麻、胡桃、葡萄。李时珍做学问严谨,为写《本草纲目》,引据了“古今经史百家书四百四十种”,包括《齐民要术》《太平御览》《博物志》等。

  但这次的食品清单出错很多:蒜、香菜、石榴等已被证实并非张骞带回;夹门的核桃更惨,上世纪70年代磁山文化遗址发掘中发现了核桃,证实7000多年前中国就有种植,彻底剥夺了它的外籍身份。

  在食品引进领域,有一派认为上述食物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另一派则认为张骞并没有采购这些东西。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张骞第一次回国是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归途中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扣留一年多。约元朔三年年初,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乱和堂邑父逃跑,“唯二人得还”。

  在这种情境下,带一身包是可能的,一身包裹则不可能。引进派认为张骞当时简装出逃,只带了种子。这不太可能。张骞此次西行条件恶劣,生存资料极度缺乏,即便带了种子,路上也吃光了。《史记》记载他途中饥寒交迫,“穷急射禽兽给食”。至于是什么禽兽,书中未有详细记载,估计是猴和猪——是的,张先生和玄奘走的是同一路线。

  1972年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在磁山遗址发掘的灰坑中,发现两座坑底部有树籽堆积层,可辨认的有榛子、小叶朴和胡桃。胡桃就是现今的核桃。图/邯郸新闻

  引进派认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将上述食品带回国。这一次,使团的确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诸国。但此次出使张骞本人只到了乌孙国,逗留时间也特别短促。

  《史记》记载,乌孙国行程结束,他马上协同乌孙使者回国。队伍也不是很大,“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如果说食物或种子是这一次引进的,那也是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诸国的使者带回来的,依旧与张骞无关。张骞出使的乌孙国,根据史籍的记载,并没有上述特产。

  真实情况应该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回国后只是向武帝介绍西域物产资源的基本概况。前文所述的食物是他去世之后才进入中国的。这一推测是有正史支撑的,《史记》记载:“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汉书》也持这个观点:“天子始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前后十余万人伐宛,连四年。……又发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物,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所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只是观察和汇报,上述食品是海西侯李广利伐大宛后才进入中国的,可谓“张观李带”。

640 (3).webp (6)_副本.jpg

  张骞出使西域,丰富了舌尖上的中国。图/搜狐

  当然,张先生并不是最失败的海外代购,起码比我强,毕竟真的带回了一个外国新娘:“骞与胡妻归汉。”当然,我也不是最失败的海外代购,最失败的是徐志摩,去了一趟英国剑桥却两手空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作为行走“一带一路”的先驱,张骞还是最早的海外代购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