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古巴印象:物资极为匮乏,而古巴人民依然善良淳朴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古巴印象:物资极为匮乏,而古巴人民依然善良淳朴

古巴印象:物资极为匮乏,而古巴人民依然善良淳朴
2018-02-02 14:43:51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宗蕾
关键词:古巴 点击: 我要评论
哈瓦那随处可以看到格瓦拉的画像和带格瓦拉头像的各类纪念品,以及各种纪念卡斯特罗领导的那场革命的标语,却很少看到卡斯特罗的画像。打听之后得知,卡斯特罗虽深受古巴民众爱戴,但他反对个人崇拜,拒绝为自己树碑立像。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何塞·马蒂的雕像,他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古巴独立的民族英雄。据说,每一幢政府大楼前都有一面国旗和一尊他的雕像。

  在哈瓦那机场经过冗长的入关手续后,坐上车去哈瓦那老城的民宿。12月是古巴的旱季,中午气温仍能达30度,却不闷热。

  连接机场和市区的公路宽阔平整,路旁是齐整的绿化,偶尔能看到几幢破旧的厂房模样的建筑。路上的稀疏车辆大多是很有些年代的,如苏联的拉达,三四十年代的别克和福特,一辆辆在身后呛出大团大团的黑烟。黑烟在空气中弥散开来,浓烈的气味很快充斥鼻腔。在古巴的一周时间里,这气味忠实陪伴我们左右,它也最终成为留在我记忆中的古巴的气味。

微信图片_20180202144418_副本.jpg

  哈瓦那老城里,到处都是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类极尽装饰的建筑。可惜大多已年久失修,有的只留下一个躯壳,顶层甚至已有热带藤蔓植物牢牢地长进了墙壁里。可是,即便经过岁月的洗刷,这些建筑在加勒比的阳光下,仍尽显魅力,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城市昔日的辉煌。

  市中心的住房大都四五层高,长长的巷子两边的房子连成一片。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颜色,里面却住着多户人家。我们的民宿在一栋颇像国内早年的筒子楼里。过道很长,水泥楼梯的棱角也已被磨平,但楼道里干干净净,似乎展现了楼里居民的精神面貌。各家阳台外的晾衣架上,摇曳着花花绿绿的衣物,让我想起从前的上海。只是上海已不再有这一景象了,我们也闻不到太阳的味道了。

微信图片_20180202144434.jpg

  老城中心有仍在修缮的国会大厦,气势恢宏,极像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一街之隔的大剧院,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规模,可与我见过的欧洲任何一座历史悠久的歌剧院媲美。当晚有芭蕾演出,华灯初上时,盛装的男女老幼从各个方向向大剧院走来,成为另一道风景。在这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国度,人们仍能带着仪式感去接近艺术,着实让人感动。倒是在纽约,很多人会穿着牛仔T恤去林肯中心或卡内基音乐厅。不知这种随意说明艺术更接近普通人了呢,还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已让人们失去了细致装扮的时间和心境?

  哈瓦那随处可以看到格瓦拉的画像和带格瓦拉头像的各类纪念品,以及各种纪念卡斯特罗领导的那场革命的标语,却很少看到卡斯特罗的画像。打听之后得知,卡斯特罗虽深受古巴民众爱戴,但他反对个人崇拜,拒绝为自己树碑立像。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何塞·马蒂的雕像,他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古巴独立的民族英雄。据说,每一幢政府大楼前都有一面国旗和一尊他的雕像。

责任编辑:昀舒
古巴印象:物资极为匮乏,而古巴人民依然善良淳朴

古巴印象:物资极为匮乏,而古巴人民依然善良淳朴

2018-02-02 14:43:51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宗蕾
关键词:古巴 我要评论
哈瓦那随处可以看到格瓦拉的画像和带格瓦拉头像的各类纪念品,以及各种纪念卡斯特罗领导的那场革命的标语,却很少看到卡斯特罗的画像。打听之后得知,卡斯特罗虽深受古巴民众爱戴,但他反对个人崇拜,拒绝为自己树碑立像。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何塞·马蒂的雕像,他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古巴独立的民族英雄。据说,每一幢政府大楼前都有一面国旗和一尊他的雕像。

  在哈瓦那机场经过冗长的入关手续后,坐上车去哈瓦那老城的民宿。12月是古巴的旱季,中午气温仍能达30度,却不闷热。

  连接机场和市区的公路宽阔平整,路旁是齐整的绿化,偶尔能看到几幢破旧的厂房模样的建筑。路上的稀疏车辆大多是很有些年代的,如苏联的拉达,三四十年代的别克和福特,一辆辆在身后呛出大团大团的黑烟。黑烟在空气中弥散开来,浓烈的气味很快充斥鼻腔。在古巴的一周时间里,这气味忠实陪伴我们左右,它也最终成为留在我记忆中的古巴的气味。

微信图片_20180202144418_副本.jpg

  哈瓦那老城里,到处都是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类极尽装饰的建筑。可惜大多已年久失修,有的只留下一个躯壳,顶层甚至已有热带藤蔓植物牢牢地长进了墙壁里。可是,即便经过岁月的洗刷,这些建筑在加勒比的阳光下,仍尽显魅力,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城市昔日的辉煌。

  市中心的住房大都四五层高,长长的巷子两边的房子连成一片。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颜色,里面却住着多户人家。我们的民宿在一栋颇像国内早年的筒子楼里。过道很长,水泥楼梯的棱角也已被磨平,但楼道里干干净净,似乎展现了楼里居民的精神面貌。各家阳台外的晾衣架上,摇曳着花花绿绿的衣物,让我想起从前的上海。只是上海已不再有这一景象了,我们也闻不到太阳的味道了。

微信图片_20180202144434.jpg

  老城中心有仍在修缮的国会大厦,气势恢宏,极像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一街之隔的大剧院,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规模,可与我见过的欧洲任何一座历史悠久的歌剧院媲美。当晚有芭蕾演出,华灯初上时,盛装的男女老幼从各个方向向大剧院走来,成为另一道风景。在这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国度,人们仍能带着仪式感去接近艺术,着实让人感动。倒是在纽约,很多人会穿着牛仔T恤去林肯中心或卡内基音乐厅。不知这种随意说明艺术更接近普通人了呢,还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已让人们失去了细致装扮的时间和心境?

  哈瓦那随处可以看到格瓦拉的画像和带格瓦拉头像的各类纪念品,以及各种纪念卡斯特罗领导的那场革命的标语,却很少看到卡斯特罗的画像。打听之后得知,卡斯特罗虽深受古巴民众爱戴,但他反对个人崇拜,拒绝为自己树碑立像。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何塞·马蒂的雕像,他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古巴独立的民族英雄。据说,每一幢政府大楼前都有一面国旗和一尊他的雕像。

  来古巴前参看的不少攻略都强调去饭店吃饭需提前一天预定。为了不至于因订不上饭店而饿肚子,我们带了一箱方便面。不过,那些攻略显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哈瓦那老城有很多饭店,旅游景区的街角甚至有人拿着菜单,招呼游客前去就餐。哈瓦那饭店提供的餐食和后来在民宿吃的很类似,主菜可选肉食或海鲜,外加一份包括西红柿、黄瓜和卷心菜的色拉,以及拉美风味的黑豆饭,每人每餐10至15 CUC。CUC是一种类似于外汇券的货币,1个CUC差不多是1美元的价值。

  饭店的餐食对于我们来说价格合理,却不是一般古巴人能消费得起的,因为据说老师和医生每月的工资只有20 CUC。古巴仍实行配给制,配给的食物包括大米,豆子,鸡蛋,以及油盐糖咖啡等,配给的东西按市场价的12%出售。配给的食物有限,比如每人每月可买10公斤米,6只鸡蛋,250毫升油,每10天2公斤肉等。牛奶只供应给1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和65岁以上的老人。购买配给食物所用的是一种叫CUP的货币,一个CUC与25个CUP等值。配给以外的食物需按市场价用CUC购买。街上供应配给食物的店铺外经常排着长队,在不多的供应配给外食物的店铺里也常常挤满了人,而货柜却是空荡荡的。

  朋友开玩笑说去物资匮乏的古巴可以减肥,有意思的是,情况可能会恰恰相反。因为当你看到人们为购买食品排起的长队,当你想到民宿女主人可以为客人烹制一顿顿可口的饭菜,却不能为家人准备同样的饭菜时,你若再不把上了桌的食物都吃完,会有负罪感。我们因此而顿顿吃成了十二分饱。吃饭不成问题,但确实买不到其他食品。街边小贩的木板车上大多只有当季的西红柿、橘子和芭蕉,长相都挺难看,不过,这些应该都是名副其实的有机果蔬。那箱方便面最终还是被我们当点心消灭了。

  离开哈瓦那后,来到烟叶种植地区Vinales,这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乡村古巴。红土地上大片大片地种着烟叶,远处一座有一座圆滚滚的绿色小丘单独耸立着。田埂边的一两头牛,或休憩,或吃草,偶尔还能看到黑毛猪和土鸡。马车仍是当地人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公路上,马车和汽车和谐同行。

微信图片_20180202144438_副本.jpg

  我们住在一个农户家,夫妇俩四十多岁,他们不会讲英语,我们通过儿子现学的一些西班牙词汇、手势以及网速如蜗牛的谷歌翻译跟他们交流。我们在那儿吃到了最地道的古巴餐,喝的咖啡、椰子汁,吃的蔬菜都是主人自家院子里种的。院子很大,打理得井井有条。院子里还养着猪和鸡,主人一呼唤,几只小猪从树丛中咕力咕力叫着冲出来;再换一种叫法,一群鸡扑扇着翅膀飞也似的跑过来。这是多么悠然闲适的乡村生活啊!屋里虽仅有几样基本的家具,却纤尘不染。

  晚上,儿子第一次睡在蚊帐里,很新奇,爬进又爬出。早上醒来后,却抱怨村子里的鸡。他说,天还没亮,院子里的一只鸡就叫了,紧接着远处的一只也叫起来,接下去更远的一只也加入了。然后又轮到院子里的这只叫,一只接着一只,没完没了。儿子在蚊帐里边抱怨边学着不同的鸡叫。这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抱怨过车辆的喧嚣,却不适应鸡鸣。

  我们在Vinales的烟叶区骑马转了三小时。马主人跟民宿主人同村,名叫“以色列”,据说“以色列”是古巴五六十年代风行一时的名字。而他牵来的马中有一匹名叫“成龙”, “成龙”自然成了儿子的坐骑。以色列能用简单的英语跟我们交流,每次扶我上下马时,一口一句“my lady”,让我想起了《唐顿庄园》里那个忠心不二的老管家。他带我们参观了晾晒烟叶的大棚和果园。我们买了管理烟叶大棚的农民大叔自己卷的雪茄,又在果园里买了蜂蜜、咖啡和朗姆酒。咖啡豆是他们自己炒的,闻上去像是有点炒过头了,装在矿泉水瓶里,而蜂蜜则装在一个啤酒瓶里。看到我们喝完了一瓶矿泉水,果园的工作人员马上要下了那只矿泉水瓶,示意以后用来装咖啡豆。古巴人民总是面带微笑,给人淳朴而亲切的感觉。想到他们收入低微,日子也许清苦,所以我们尽量多买点,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点额外的收入。后来想想,那三小时像是一次马背上的购物之旅,而我们买的东西也比机场免税店里类似的商品贵了不少。倒没有懊恼,只是真心希望,在国家开放可能带来的各种金钱诱惑面前,古巴人民仍能善良淳朴。

  那一晚晚餐时,房东夫妇又来跟我们聊天,他们比划着说西班牙语,我们比划着说英语,聊得高兴了,男主人拿出他的朗姆酒请先生喝。离开Vinales跟房东告别时,我们仿佛是在跟初次见面的远房亲戚告别。

微信图片_20180202144430.jpg

  不知若干年后,古巴是否还会是今天的模样:人们还会坐着马车出行吗?大片的农田会被建筑取代吗?海滩会不会被一家又一家的高级酒店隔断圈起?真希望古巴不会成为又一个旅游业高度发达却不再有特色的加勒比国家。可是,当地的百姓一定是渴望发展的。他们难道不希望将马车换成汽车,不想建起高楼大厦?他们难道会一直满足于选择有限的自然种植,而不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长相诱人的各类瓜果?只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真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了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因为每个人对于生活质量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古巴印象:物资极为匮乏,而古巴人民依然善良淳朴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