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冯玉军:敏感时期,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字号:

冯玉军:敏感时期,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冯玉军:敏感时期,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2021-04-01 11:13:00
来源:凤凰新闻 作者: 冯玉军
关键词:俄罗斯 点击: 我要评论
那么在中国很多人在讲中美俄的三角关系,但是我觉得在当今时代,再用传统的这种“三国演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是过时了。中美、中俄、俄美三组双边关系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问题,不能把它他对立起来。更不能再重复原来的这种传统的做法拉一个打一个,这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

   核心提示:

  1、在阿拉斯加会晤不是很顺利之后,拉夫罗夫访华是要形成同盟共同对抗美国和西方?这种联想可能过于丰富了一点。任何一次外交的活动,特别是高级别的外交活动,都是有一定的预先准备。拉夫罗夫此次来访并不是与中国之间紧急磋商的这么一种选择,而是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

  2、简单地用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考虑今天的国际关系问题是非常错误的。国际关系是什么?是灰色的。对于中国来讲,怎么样能充分地认识“灰度”,与此同时,在对外的交往当中更好地利用“灰度”,这样政策的弹性才会越来越大,回旋的空间也才会越来越大。

  3、今天的中俄关系,就是要吸取历史上的教训,要让中俄关系平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而不是经历这种大起大伏的急剧变化。中俄关系只能友好,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是怎么样搞好,好到什么程度?在不同问题上,我们中国的诉求是什么?俄罗斯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要打一本精细帐,而不是笼统地来计算。

  4、在当今时代,再用传统的这种“三国演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过时了。中美俄其实应该构建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安全领域如果能够担负起责任,通过谈判的方式来遏制军备竞赛的势头,为整个世界和平安全搭建起一个新的框架的话,恰恰推动了三个国家合作,而且为世界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全。

  凤凰网香港號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我是陈笺。中美高层对话刚刚在阿拉斯加结束,参与会谈的双方高官又马不停蹄,进行外交活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飞往布鲁塞尔与北约和欧盟商谈,中国王毅外长就在桂林接待来访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益升温的中俄关系可以取代中美关系吗?处理国际关系应该结盟对抗吗?中美俄三个核大国应该如何相处呢?相关话题,今天陈笺请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来分析一下。

下载 (1).jpg

冯玉军教授

  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冯教授您好!中美高级别对话刚结束,美国国务卿飞往布鲁塞尔与北约和欧盟商谈,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飞来中国,您认为这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冯玉军:我想这次两个活动的时间上的这种巧合,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那么很多人都认为美欧的同盟在进行重塑,那么它的重要的任务就是来对抗中俄。而在阿拉斯加会晤不是很顺利之后,拉夫罗夫到中国的访问,也肯定会加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甚至是形成同盟来共同对抗美国和西方。但是我想这种联想可能过于丰富了一点,因为任何一次外交的活动,特别是高级别的外交活动,都是有一定的预先准备。拉夫罗夫此次来访并不是在阿拉斯加会晤不顺之后,与中国之间紧急磋商的这么一种选择,而是已经讨论了很长的时间。

  因为我们都知道,中俄之间这种高层的接触是非常多的,每年常规其实都有元首之间的,政府总理之间的这种会晤。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已经耽误了很长的时间,在疫情相对好转了之后,中俄外长进行相应的会晤,并为高层的元首峰会或者总理会晤进行相应的准备,我想也是中俄之间外交活动一个非常常规的动作。那么当然,在会上双方肯定会讨论和美国关系的问题,和欧洲关系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会务应有之举,但是把布林肯的欧洲之行和拉夫罗夫的中国之行过于牵强地联系在一起,我觉得也是不必要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是建立在全球经济中美贸易这个压舱石上,那么同一时间的中俄政治关系日益加温,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冯玉军:我觉得中美40年的关系,从建交到不断发展,其实也不仅仅是建立在经济贸易层面,当然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原来我们讲它是一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是这个压舱石最后没有压住,反而是引发了贸易战。中美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也是非常丰富的,它有着很多的内涵,包括在政治层面,包括在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也包括在人文方面的深度交流。

  中俄的关系其实也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互动。我们都知道在戈尔巴乔夫访华和邓小平先生进行了会晤,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其实随着苏联的解体,新的俄罗斯的出现,中俄关系进行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对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如果说在中苏对抗的时候,双方各自成兵百万给对方带来了巨大的安全上的压力。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边境已经成了一条睦邻友好的边境,可以说中俄关系这几十年发展最重要的、根本性的因素,不是对抗美国,不是针对第三方,而是中俄这两个有着4300公里长共同边界的国家,需要建立长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这种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内增性的,对于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对于俄罗斯的安全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也不同意把中俄关系只局限在政治领域,我们也都知道中俄关系它也是多方位多视角的,政治关系非常好,经济关系这些年也在不断地升温。这两年以来中俄经贸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俄之间人们的交往也在不断地深入。所以我觉得任何一组双边关系它都应该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多范围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外界有分析认为中俄联手抗美的格局已经形成,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冯玉军: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简单了,没有看到今天的国际关系有异常的复杂性,也没有看到中美俄关系的这种复杂性。今天的国际关系已经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中美苏大三角那样,它仅仅是一个地缘政治的关系,安全与军事的关系。那么这种单纯的军事同盟,其实解决不了今天的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内容也涵盖不了它的内涵。

  另外一个方面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假设中俄结盟,其实并不能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也不能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比如说,今天我们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在安全上军事上发生冲突的问题,而是美国人要讲科技脱钩,要和中国人的产业链拉开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能帮助中国多少呢?我们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3000多亿美元的芯片,接近4000万吨的大豆,但是俄罗斯没有办法给中国出口芯片,俄罗斯全年的全国大豆产量只有400万吨,仅仅只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1/10,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并不能够满足中国的需要。而且从整个中国的战略发展上来讲,我们看到尽管中美现在面临着很多的分歧,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但是像习主席说的那句话,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我们尽管看到这次阿拉斯加会谈不太顺利,但是双方还是表示,中美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对话和谈判,而不是发生更多的冲突。所以说今天与俄罗斯结成这种军事同盟也好,还是所谓其他的盟友关系来对抗美国,我觉得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处理国际关系不能非黑即白,要掌握好“灰度”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所以对于外界认为中俄会联手抗美的这种揣测,在冯教授看来是想得太简单了,而且这种举措也是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那您认为中俄对美国的具体立场和诉求有些什么不一样呢?

  冯玉军: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看到中俄之间的差异,现在从经济上来讲,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按照很多专家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尽管爆发了贸易摩擦,是我们每年的贸易额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俄罗斯和美国的贸易额只有多少?每年只有300多亿美元,和中美之间的贸易完全是没有办法相比。所以在经济层面来讲,俄罗斯很多提出来的设想,对于中国来讲是没有办法承受的。

  从安全层面上来讲,我们看到俄美之间现在发生了很多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双方的这种对峙可以说是剑拔弩张。当然中美现在在南海、在东海、在台海这些问题上也都有着相应的矛盾,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定位也不一样,中国从来没有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改变现状,来改变国家之间的边界冲突。所以说,在这种国家定位问题上,中俄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所以我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种过度的泛化、过度的虚化,一定要考虑到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领域。中美也好、中俄之间也好、俄美之间也好,这三组关系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价值,也各有各的分析。所以说,简单地用冷战时期的这种阵营对抗,用非黑即白的这种方式来考虑今天的国际关系问题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国际关系是什么?是灰色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怎么样能充分的认识灰度,与此同时,在我们对外的交往当中,我们更好的利用灰度,这样政策的弹性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回旋的空间也才会越来越大。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关键,在国际关系问题上不能非黑即白,避免走极端,要掌握好灰度,这样回旋的空间也会更大。如果我们说中美关系也好,中俄关系也好,或者三方关系都好,这三个国家之间彼此到底谁更依赖谁?或者谁更需要谁呢?

  冯玉军:其实都是相互需要的,只不过在一些问题上有着很多的立场分歧。那么现在相对来讲,我觉得从中美之间来讲都是相互需要的,因为这是影响到整个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之间的任何问题,不仅仅是两家的事情,而且会对国际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处理中美关系要慎之又慎,这是双方领导人,也是双方的战略界有着高度共识的。

  那么相对来讲,俄美关系可能它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单调一点。我们刚才讲到,俄美之间的贸易额只有每年300多亿美元,俄美之间的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支柱就是双方在国际战略安全问题上的关系,也就是核武器的问题。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以来,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搭建起来的美苏之间的双边军控协议正在迅速地崩塌。即使在军事安全领域,在国际战略安全领域,美俄的这种关系也在弱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那么在中俄关系领域,我觉得现在我们要看到中俄两国的实力对比和它的国际身份定位也在迅速地拉开。中国现在的GDP是俄罗斯的10倍,那么人均GDP也已经和俄罗斯历史性的拉平,中国的军费开支可以说是俄罗斯的3~4倍。与此同时,中国的每年科技研发的投入是俄罗斯的七八倍。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我觉得俄罗斯在中俄关系当中,它对于中国的依赖要远远大于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甚至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能源领域,很多人原来以为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能源,是有求于俄罗斯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看到世界的能源市场和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现在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资源的重要性,远远要低于市场的重要性。所以说对于中国来讲,不是我们买不到能源,而是现在俄罗斯的能源究竟卖给谁的问题。

下载 (4).jpg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是要去根据这三组双边关系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如果大而话之的话,对我们理解现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对于理解中美俄三角关系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中俄关系只能好不能坏 但是要有中方立场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王毅外长与拉夫罗夫结束会晤后签署联合声明并表示,“深刻体会中俄世代友好的重大意义”,“中俄要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彼此坚强后盾”;拉夫罗夫此前则提出要用本国货币结算等具体建议。对于中俄关系,双方媒体和专家的言论似乎重点也不太一样,这反应出哪些不同的角度?

  冯玉军:觉得外交官和学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他们的身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相信,中国的外交官和中国的学者他们最终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他们身份的不同,外交官在表达的时候更注重技巧、外交的语言,他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和他外交表态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反应。

  那么学者的表态,他的研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把历史长时段的这种经验和现实的状况来结合起来,他的根本任务是求真务实。所以说,表态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外交角色来讲,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现实的外交需要、外交官的表态和学者提供的长时段的经验教训、给出来的政策建议充分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外交决策更加的丰富,有更多的预案,而不是只有一种办法。

  从王毅外长的表态来讲,其实他讲得很清楚,中俄关系400年以来经历过风风雨雨,我们有过中苏同盟的那种美妙的时刻,但是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又兵革相向反目成仇,这种剧烈的变化,我觉得也反映出了中俄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动态是非常强烈的。

  今天的中俄关系,我们就是要吸取历史上的这种教训,要让中俄关系平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而不是经历这种大起大伏的急剧变化。中俄关系只能友好,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是怎么样搞好,我们好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不同问题上,我们中国的诉求是什么?俄罗斯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要打一本精细帐,而不是笼统地来计算。

  至于拉夫罗夫外长提到的要反对美元霸权,要建立所谓的反制裁同盟等等,我觉得对于俄罗斯来讲可能是更符合它的利益。因为从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受到了美国强有力的制裁,对俄罗斯构成了非常巨大的打击。那么为了防范美国把俄罗斯从SWIFT国际金融电信系统里边踢出去而造成致命性的伤害,俄罗斯最近几年在急剧地压缩自己外汇储备里面美元的占比,而更多地利用欧元利用黄金,那么在中俄贸易里边它也更多地采用本地结算这种方法。

  但是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的贸易国。那么我们和中美有着这么天文数字的贸易量,我们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怎么可能为了和俄罗斯联手把我们的这些东西统统废掉?所以说拉夫罗夫有他的表述,但是我想中方会有中方的立场。

  俄罗斯取代不了美国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刚刚您分析得非常详细了,我们不能够意气用事,外交结盟需谨慎,国家利益还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已经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上构建了完整依赖体系,那拉夫罗夫建议中国走独立发展科技之路是什么考量?应该如何很好地与国际体系相连接呢?

  冯玉军:也许他可能是更多从俄罗斯的角度上来说。我们都知道苏联解体以后,其实俄罗斯它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畸形的,主要是依靠能源原材料的出口,那么整个的俄罗斯的工业体系正在经历一个不可挽回的去工业化的进程,就是说苏联时期的建成的工业体系正在加速的衰败。俄罗斯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它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原材料的出口者,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融合的程度是非常低的。它没有像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度地融入到了全球的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所以说他想的问题可能是过于简单,但对于中国来讲是绝对不可能做的事情。当然我们要强调自主的科技创新,这是我们未来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最根本的支撑点。

  同时我们看到中央是讲得非常清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扩大开放,不是说中国要和世界脱离开、和美国脱钩,而是要通过这种更深度的融合,更深度的改革开放,要和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更加密切的绑定在一起。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人在主动地,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来进行脱钩,它不太希望中国的高科技能够迅速超越美国,这没有问题,但是这也不是我们和美国完全分家、完全“离婚”的借口。

  所以说我觉得,现在其实中央的政策是非常的明确,既要双循环,同时也要扩大开放。在这种深度的长时段的融合里边,我们逐渐去消化,去解决中美之间的这些分歧和矛盾,而不是让它演化成不可收拾的对立和冲突,甚至发生战争,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中国最明智的战略选择。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看到其实俄罗斯它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全球这样一个经济体系当中。而这次中美会谈尽管不太理想,但您认为中美不会分道扬镳,因为彼此的依赖还是继续存在的。您认为中国是会帮助俄罗斯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吗?或者中俄联同欧亚经济体另外构筑一个不受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或者说产业供应链,有这种可能吗?可能性有多大?

  冯玉军:我觉得一方面现在的全球化确实遇到了问题,那么地区一体化也正在各个地区迅速发展。俄罗斯现在特别推动它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也提出了大欧亚伙伴计划这种设想。但是无论如何俄罗斯和他的这些经济伙伴,他们的经济体量、科技水平,相对来讲应该说是比较低的,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对于无论是原料也好,还是高科技也好,包括市场投资这些的需求。当然我们是要和俄罗斯,包括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但是我们不能指望用俄罗斯的市场科技资源来取代美国的市场科技和资源,更不能取代整个全球化的进程,所以说中国的战略是非常清楚的。尽管现在有很多的问题,包括中美在贸易上的一些分歧,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合作来化解这些分歧,来寻求更高水平的合作。

  所以说最近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市场,包括科技领域做出了越来越多的开放的选择。去年尽管有疫情的影响,美国对华的投资不降反升,那么中美之间的贸易仍然是保持一个非常强势的发展势头,这是符合世界发展大势的。当然我们也是在同时在和俄罗斯合作,包括在能源领域等等。但是,我们不能指望靠俄罗斯来取代美国,从数量也好,从质量也好,都是做不到的。

  中美俄三国应构建良性互动,在安全领域担起责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您认为中美俄三国关系应该如何相处?

  冯玉军:现在俄罗斯普京总统,包括俄罗斯战略界的很多的人士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俄罗斯现在日益孤立在整个世界体系里面,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立,和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搞得越来越差,转向东方他们心里其实也不是非常情愿的,所以说俄罗斯人的这种孤独感越来越强。那么在中国很多人在讲中美俄的三角关系,但是我觉得在当今时代,再用传统的这种“三国演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是过时了。中美、中俄、俄美三组双边关系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问题,不能把它他对立起来。

  更不能再重复原来的这种传统的做法拉一个打一个,这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最好的一个方式,其实我觉得三个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它们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三个国家其实应该构建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包括在军事安全领域,甚至包括在裁军领域。

  比如说随着现在的国际之间的双边军控条约在日益崩塌。而且不同形式的军备竞赛其实在潜滋暗长,大家面临的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但是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靠增加自己的军事力量能够解决的,因为安全是相对的。国际关系理论当中有一种安全困境的说法,就是你越增强实力,你引起的对方那边担忧越大,对方也在增强实力,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在今天安全领域,中美俄三个国家如果能够担负起责任,通过谈判的方式来遏制现在的这种军备竞赛的势头,能够为整个的世界和平安全搭建起一个新的框架的话,我觉得恰恰推动了三个国家合作,而且为世界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谢谢冯教授透彻的分析,您刚才也说了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国际关系也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问题,如果一方在顾虑另一方在不断强大而带来威胁采取制裁的话,那等待它的就是反制。而当今国际地缘政治复杂,中俄关系不能替代中美关系,中美分歧需要更好水平的合作来化解,一切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尤其中美俄三个核大国更要承担大国责任,遏制军备竞赛,相互合作,为整个世界和平搭建新的框架。谢谢冯教授。

责任编辑:
冯玉军:敏感时期,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冯玉军:敏感时期,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2021-04-01 11:13:00
来源:凤凰新闻 作者: 冯玉军
关键词:俄罗斯 我要评论
那么在中国很多人在讲中美俄的三角关系,但是我觉得在当今时代,再用传统的这种“三国演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是过时了。中美、中俄、俄美三组双边关系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问题,不能把它他对立起来。更不能再重复原来的这种传统的做法拉一个打一个,这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

   核心提示:

  1、在阿拉斯加会晤不是很顺利之后,拉夫罗夫访华是要形成同盟共同对抗美国和西方?这种联想可能过于丰富了一点。任何一次外交的活动,特别是高级别的外交活动,都是有一定的预先准备。拉夫罗夫此次来访并不是与中国之间紧急磋商的这么一种选择,而是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

  2、简单地用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考虑今天的国际关系问题是非常错误的。国际关系是什么?是灰色的。对于中国来讲,怎么样能充分地认识“灰度”,与此同时,在对外的交往当中更好地利用“灰度”,这样政策的弹性才会越来越大,回旋的空间也才会越来越大。

  3、今天的中俄关系,就是要吸取历史上的教训,要让中俄关系平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而不是经历这种大起大伏的急剧变化。中俄关系只能友好,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是怎么样搞好,好到什么程度?在不同问题上,我们中国的诉求是什么?俄罗斯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要打一本精细帐,而不是笼统地来计算。

  4、在当今时代,再用传统的这种“三国演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过时了。中美俄其实应该构建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安全领域如果能够担负起责任,通过谈判的方式来遏制军备竞赛的势头,为整个世界和平安全搭建起一个新的框架的话,恰恰推动了三个国家合作,而且为世界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全。

  凤凰网香港號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我是陈笺。中美高层对话刚刚在阿拉斯加结束,参与会谈的双方高官又马不停蹄,进行外交活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飞往布鲁塞尔与北约和欧盟商谈,中国王毅外长就在桂林接待来访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益升温的中俄关系可以取代中美关系吗?处理国际关系应该结盟对抗吗?中美俄三个核大国应该如何相处呢?相关话题,今天陈笺请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来分析一下。

下载 (1).jpg

冯玉军教授

  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冯教授您好!中美高级别对话刚结束,美国国务卿飞往布鲁塞尔与北约和欧盟商谈,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飞来中国,您认为这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冯玉军:我想这次两个活动的时间上的这种巧合,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那么很多人都认为美欧的同盟在进行重塑,那么它的重要的任务就是来对抗中俄。而在阿拉斯加会晤不是很顺利之后,拉夫罗夫到中国的访问,也肯定会加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甚至是形成同盟来共同对抗美国和西方。但是我想这种联想可能过于丰富了一点,因为任何一次外交的活动,特别是高级别的外交活动,都是有一定的预先准备。拉夫罗夫此次来访并不是在阿拉斯加会晤不顺之后,与中国之间紧急磋商的这么一种选择,而是已经讨论了很长的时间。

  因为我们都知道,中俄之间这种高层的接触是非常多的,每年常规其实都有元首之间的,政府总理之间的这种会晤。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已经耽误了很长的时间,在疫情相对好转了之后,中俄外长进行相应的会晤,并为高层的元首峰会或者总理会晤进行相应的准备,我想也是中俄之间外交活动一个非常常规的动作。那么当然,在会上双方肯定会讨论和美国关系的问题,和欧洲关系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会务应有之举,但是把布林肯的欧洲之行和拉夫罗夫的中国之行过于牵强地联系在一起,我觉得也是不必要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是建立在全球经济中美贸易这个压舱石上,那么同一时间的中俄政治关系日益加温,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冯玉军:我觉得中美40年的关系,从建交到不断发展,其实也不仅仅是建立在经济贸易层面,当然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原来我们讲它是一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是这个压舱石最后没有压住,反而是引发了贸易战。中美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也是非常丰富的,它有着很多的内涵,包括在政治层面,包括在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也包括在人文方面的深度交流。

  中俄的关系其实也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互动。我们都知道在戈尔巴乔夫访华和邓小平先生进行了会晤,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其实随着苏联的解体,新的俄罗斯的出现,中俄关系进行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对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如果说在中苏对抗的时候,双方各自成兵百万给对方带来了巨大的安全上的压力。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边境已经成了一条睦邻友好的边境,可以说中俄关系这几十年发展最重要的、根本性的因素,不是对抗美国,不是针对第三方,而是中俄这两个有着4300公里长共同边界的国家,需要建立长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这种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内增性的,对于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对于俄罗斯的安全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也不同意把中俄关系只局限在政治领域,我们也都知道中俄关系它也是多方位多视角的,政治关系非常好,经济关系这些年也在不断地升温。这两年以来中俄经贸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俄之间人们的交往也在不断地深入。所以我觉得任何一组双边关系它都应该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多范围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外界有分析认为中俄联手抗美的格局已经形成,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冯玉军: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简单了,没有看到今天的国际关系有异常的复杂性,也没有看到中美俄关系的这种复杂性。今天的国际关系已经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中美苏大三角那样,它仅仅是一个地缘政治的关系,安全与军事的关系。那么这种单纯的军事同盟,其实解决不了今天的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内容也涵盖不了它的内涵。

  另外一个方面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假设中俄结盟,其实并不能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也不能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比如说,今天我们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在安全上军事上发生冲突的问题,而是美国人要讲科技脱钩,要和中国人的产业链拉开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能帮助中国多少呢?我们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3000多亿美元的芯片,接近4000万吨的大豆,但是俄罗斯没有办法给中国出口芯片,俄罗斯全年的全国大豆产量只有400万吨,仅仅只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1/10,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并不能够满足中国的需要。而且从整个中国的战略发展上来讲,我们看到尽管中美现在面临着很多的分歧,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但是像习主席说的那句话,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我们尽管看到这次阿拉斯加会谈不太顺利,但是双方还是表示,中美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对话和谈判,而不是发生更多的冲突。所以说今天与俄罗斯结成这种军事同盟也好,还是所谓其他的盟友关系来对抗美国,我觉得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处理国际关系不能非黑即白,要掌握好“灰度”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所以对于外界认为中俄会联手抗美的这种揣测,在冯教授看来是想得太简单了,而且这种举措也是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那您认为中俄对美国的具体立场和诉求有些什么不一样呢?

  冯玉军: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看到中俄之间的差异,现在从经济上来讲,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按照很多专家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尽管爆发了贸易摩擦,是我们每年的贸易额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俄罗斯和美国的贸易额只有多少?每年只有300多亿美元,和中美之间的贸易完全是没有办法相比。所以在经济层面来讲,俄罗斯很多提出来的设想,对于中国来讲是没有办法承受的。

  从安全层面上来讲,我们看到俄美之间现在发生了很多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双方的这种对峙可以说是剑拔弩张。当然中美现在在南海、在东海、在台海这些问题上也都有着相应的矛盾,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定位也不一样,中国从来没有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改变现状,来改变国家之间的边界冲突。所以说,在这种国家定位问题上,中俄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所以我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种过度的泛化、过度的虚化,一定要考虑到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领域。中美也好、中俄之间也好、俄美之间也好,这三组关系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价值,也各有各的分析。所以说,简单地用冷战时期的这种阵营对抗,用非黑即白的这种方式来考虑今天的国际关系问题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国际关系是什么?是灰色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怎么样能充分的认识灰度,与此同时,在我们对外的交往当中,我们更好的利用灰度,这样政策的弹性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回旋的空间也才会越来越大。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关键,在国际关系问题上不能非黑即白,避免走极端,要掌握好灰度,这样回旋的空间也会更大。如果我们说中美关系也好,中俄关系也好,或者三方关系都好,这三个国家之间彼此到底谁更依赖谁?或者谁更需要谁呢?

  冯玉军:其实都是相互需要的,只不过在一些问题上有着很多的立场分歧。那么现在相对来讲,我觉得从中美之间来讲都是相互需要的,因为这是影响到整个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之间的任何问题,不仅仅是两家的事情,而且会对国际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处理中美关系要慎之又慎,这是双方领导人,也是双方的战略界有着高度共识的。

  那么相对来讲,俄美关系可能它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单调一点。我们刚才讲到,俄美之间的贸易额只有每年300多亿美元,俄美之间的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支柱就是双方在国际战略安全问题上的关系,也就是核武器的问题。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以来,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搭建起来的美苏之间的双边军控协议正在迅速地崩塌。即使在军事安全领域,在国际战略安全领域,美俄的这种关系也在弱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那么在中俄关系领域,我觉得现在我们要看到中俄两国的实力对比和它的国际身份定位也在迅速地拉开。中国现在的GDP是俄罗斯的10倍,那么人均GDP也已经和俄罗斯历史性的拉平,中国的军费开支可以说是俄罗斯的3~4倍。与此同时,中国的每年科技研发的投入是俄罗斯的七八倍。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我觉得俄罗斯在中俄关系当中,它对于中国的依赖要远远大于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甚至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能源领域,很多人原来以为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能源,是有求于俄罗斯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看到世界的能源市场和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现在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资源的重要性,远远要低于市场的重要性。所以说对于中国来讲,不是我们买不到能源,而是现在俄罗斯的能源究竟卖给谁的问题。

下载 (4).jpg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是要去根据这三组双边关系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如果大而话之的话,对我们理解现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对于理解中美俄三角关系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中俄关系只能好不能坏 但是要有中方立场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王毅外长与拉夫罗夫结束会晤后签署联合声明并表示,“深刻体会中俄世代友好的重大意义”,“中俄要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彼此坚强后盾”;拉夫罗夫此前则提出要用本国货币结算等具体建议。对于中俄关系,双方媒体和专家的言论似乎重点也不太一样,这反应出哪些不同的角度?

  冯玉军:觉得外交官和学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他们的身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相信,中国的外交官和中国的学者他们最终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他们身份的不同,外交官在表达的时候更注重技巧、外交的语言,他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和他外交表态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反应。

  那么学者的表态,他的研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把历史长时段的这种经验和现实的状况来结合起来,他的根本任务是求真务实。所以说,表态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外交角色来讲,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现实的外交需要、外交官的表态和学者提供的长时段的经验教训、给出来的政策建议充分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外交决策更加的丰富,有更多的预案,而不是只有一种办法。

  从王毅外长的表态来讲,其实他讲得很清楚,中俄关系400年以来经历过风风雨雨,我们有过中苏同盟的那种美妙的时刻,但是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又兵革相向反目成仇,这种剧烈的变化,我觉得也反映出了中俄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动态是非常强烈的。

  今天的中俄关系,我们就是要吸取历史上的这种教训,要让中俄关系平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而不是经历这种大起大伏的急剧变化。中俄关系只能友好,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是怎么样搞好,我们好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不同问题上,我们中国的诉求是什么?俄罗斯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要打一本精细帐,而不是笼统地来计算。

  至于拉夫罗夫外长提到的要反对美元霸权,要建立所谓的反制裁同盟等等,我觉得对于俄罗斯来讲可能是更符合它的利益。因为从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受到了美国强有力的制裁,对俄罗斯构成了非常巨大的打击。那么为了防范美国把俄罗斯从SWIFT国际金融电信系统里边踢出去而造成致命性的伤害,俄罗斯最近几年在急剧地压缩自己外汇储备里面美元的占比,而更多地利用欧元利用黄金,那么在中俄贸易里边它也更多地采用本地结算这种方法。

  但是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的贸易国。那么我们和中美有着这么天文数字的贸易量,我们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怎么可能为了和俄罗斯联手把我们的这些东西统统废掉?所以说拉夫罗夫有他的表述,但是我想中方会有中方的立场。

  俄罗斯取代不了美国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刚刚您分析得非常详细了,我们不能够意气用事,外交结盟需谨慎,国家利益还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已经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上构建了完整依赖体系,那拉夫罗夫建议中国走独立发展科技之路是什么考量?应该如何很好地与国际体系相连接呢?

  冯玉军:也许他可能是更多从俄罗斯的角度上来说。我们都知道苏联解体以后,其实俄罗斯它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畸形的,主要是依靠能源原材料的出口,那么整个的俄罗斯的工业体系正在经历一个不可挽回的去工业化的进程,就是说苏联时期的建成的工业体系正在加速的衰败。俄罗斯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它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原材料的出口者,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融合的程度是非常低的。它没有像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度地融入到了全球的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所以说他想的问题可能是过于简单,但对于中国来讲是绝对不可能做的事情。当然我们要强调自主的科技创新,这是我们未来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最根本的支撑点。

  同时我们看到中央是讲得非常清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扩大开放,不是说中国要和世界脱离开、和美国脱钩,而是要通过这种更深度的融合,更深度的改革开放,要和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更加密切的绑定在一起。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人在主动地,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来进行脱钩,它不太希望中国的高科技能够迅速超越美国,这没有问题,但是这也不是我们和美国完全分家、完全“离婚”的借口。

  所以说我觉得,现在其实中央的政策是非常的明确,既要双循环,同时也要扩大开放。在这种深度的长时段的融合里边,我们逐渐去消化,去解决中美之间的这些分歧和矛盾,而不是让它演化成不可收拾的对立和冲突,甚至发生战争,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中国最明智的战略选择。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看到其实俄罗斯它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全球这样一个经济体系当中。而这次中美会谈尽管不太理想,但您认为中美不会分道扬镳,因为彼此的依赖还是继续存在的。您认为中国是会帮助俄罗斯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吗?或者中俄联同欧亚经济体另外构筑一个不受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或者说产业供应链,有这种可能吗?可能性有多大?

  冯玉军:我觉得一方面现在的全球化确实遇到了问题,那么地区一体化也正在各个地区迅速发展。俄罗斯现在特别推动它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也提出了大欧亚伙伴计划这种设想。但是无论如何俄罗斯和他的这些经济伙伴,他们的经济体量、科技水平,相对来讲应该说是比较低的,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对于无论是原料也好,还是高科技也好,包括市场投资这些的需求。当然我们是要和俄罗斯,包括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但是我们不能指望用俄罗斯的市场科技资源来取代美国的市场科技和资源,更不能取代整个全球化的进程,所以说中国的战略是非常清楚的。尽管现在有很多的问题,包括中美在贸易上的一些分歧,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合作来化解这些分歧,来寻求更高水平的合作。

  所以说最近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市场,包括科技领域做出了越来越多的开放的选择。去年尽管有疫情的影响,美国对华的投资不降反升,那么中美之间的贸易仍然是保持一个非常强势的发展势头,这是符合世界发展大势的。当然我们也是在同时在和俄罗斯合作,包括在能源领域等等。但是,我们不能指望靠俄罗斯来取代美国,从数量也好,从质量也好,都是做不到的。

  中美俄三国应构建良性互动,在安全领域担起责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您认为中美俄三国关系应该如何相处?

  冯玉军:现在俄罗斯普京总统,包括俄罗斯战略界的很多的人士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俄罗斯现在日益孤立在整个世界体系里面,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立,和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搞得越来越差,转向东方他们心里其实也不是非常情愿的,所以说俄罗斯人的这种孤独感越来越强。那么在中国很多人在讲中美俄的三角关系,但是我觉得在当今时代,再用传统的这种“三国演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已经是过时了。中美、中俄、俄美三组双边关系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问题,不能把它他对立起来。

  更不能再重复原来的这种传统的做法拉一个打一个,这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最好的一个方式,其实我觉得三个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它们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三个国家其实应该构建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包括在军事安全领域,甚至包括在裁军领域。

  比如说随着现在的国际之间的双边军控条约在日益崩塌。而且不同形式的军备竞赛其实在潜滋暗长,大家面临的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但是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靠增加自己的军事力量能够解决的,因为安全是相对的。国际关系理论当中有一种安全困境的说法,就是你越增强实力,你引起的对方那边担忧越大,对方也在增强实力,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在今天安全领域,中美俄三个国家如果能够担负起责任,通过谈判的方式来遏制现在的这种军备竞赛的势头,能够为整个的世界和平安全搭建起一个新的框架的话,我觉得恰恰推动了三个国家合作,而且为世界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谢谢冯教授透彻的分析,您刚才也说了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国际关系也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问题,如果一方在顾虑另一方在不断强大而带来威胁采取制裁的话,那等待它的就是反制。而当今国际地缘政治复杂,中俄关系不能替代中美关系,中美分歧需要更好水平的合作来化解,一切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尤其中美俄三个核大国更要承担大国责任,遏制军备竞赛,相互合作,为整个世界和平搭建新的框架。谢谢冯教授。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冯玉军:敏感时期,俄外长访华是要联手抗美?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