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前任总统特朗普“煽动叛乱”的弹劾条款进行投票,结果为57票赞成、43票反对,针对特朗普的第二次弹劾失败。
投票结束后不久,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发表了现场讲话。麦康奈尔曾是特朗普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在2020年1月特朗普第一次被弹劾的时候竭力为其辩护。这次弹劾他仍然投了反对票,但他在讲话中明确解释了为什么投反对票:由于特朗普已经离任,因此对其的审判已超越了宪法规定的范围,并且即使定罪,罢免已经离任的总统也毫无意义。
在解释为什么投反对票之余,麦康奈尔也对特朗普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批评。他开场就说:“1月6日是耻辱”。接下来他又说:“前总统特朗普在暴乱前的行为是可耻的失职……毫无疑问,特朗普总统对挑起当天的暴乱负有实际上和道义上的责任。冲击国会大厦的人相信他们是在依照总统的意愿行事”。他最后指出:“参议院今天的投票决定并不意味着宽恕在那可怕的一天(或之前)发生的事情。”
有人也许会说,“老奸巨猾”的麦康奈尔——他已经在参议院任职36年——这样做是想两边讨好:投反对票是为了不得罪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而批评他则是为了迎合特朗普的反对者。不过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那就是麦康奈尔真心认为特朗普有罪,并且他的罪行就是颠覆美国民主,只不过作为惩罚,弹劾不适用于他。麦康奈尔眼中特朗普的罪与罚,其实反映了当今美国的严重政治危机。
美国不能承受之罪
美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主国家。民主是美国国家认同的核心之一,没有民主的美国就不成其为美国。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并因此以民主国家的领袖自居,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各种手段推广所谓的自由民主。美国已成为西方民主的象征。不难想象,如果美国自身面临民主倒退(democratic backsliding),那么其国家认同和国际形象都会受到严重损害。
事实上,在诸多观察人士看来,特朗普任期内的所作所为已经让美国民主深陷倒退。早在2018年,哈佛大学两位政治学者出版了《民主如何死亡》(How Democracies Die)一书,详细罗列了特朗普破坏美国民主的各种罪状。他们提出了判断一个民选领导人是否破坏民主的四个指标,即拒绝接受(或不太在乎)民主的游戏规则、否定政治对手的正当性、容忍或鼓励暴力、愿意剥夺对手(包括媒体)的政治自由。他们认为,特朗普同时符合这四个指标,包括拒绝接受2020年选举结果并试图削弱选举的合法性、指责其政治对手(如希拉里)为罪犯、拒绝谴责暴力并暗中为其支持者的暴力行为背书、威胁使用法律手段对付其批评者,等等。在他们看来,特朗普2016年竞选期间及其就任后的诸多言行,已经让美国民主迎来了“至暗时刻”。
这两位学者在撰写此书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唆使其支持者在输掉选举、即将卸任之时暴力冲击国会,试图阻止参众两院联席会认证2020年总统选举中两党提名人在各州获得的选举人票。这也是被视为美国民主最高象征的国会大厦自1814年遭英国军队火烧之后第一次“沦陷”,并且是在美国总统的一手导演下发生的。在任总统公然践踏美国民主的最基本规则之一,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是为什么麦康奈尔说1月6日是耻辱。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则形容1月6日为美国的“国耻日”,堪与罗斯福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称为“国耻日”相比。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主席彼得·哈斯(Peter Haas)在暴乱时发了一条推特:“我们此时此刻看到的画面,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在美国出现——可能会在其他国家的首都发生,但不会是美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看待、尊敬、畏惧或依赖美国。如果后美国时代有一个起始日期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今天”。
对特朗普的反对者来说,他犯下的是不可饶恕之罪——不仅逾越了美国民主的底线,也让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因此,他必须被弹劾,尽管民主党人十分清楚,在其离任之前无法完成弹劾程序,并且参议院也没有足够票数将其定罪。换言之,第二次弹劾是主流政治精英导演的一场政治仪式,其目的不是给特朗普定罪,而是把他永远定在耻辱的十字架上,以告慰被他玷污的美国民主。
美国无法摆脱之幽灵
对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第二次弹劾不过是又一次 “猎巫行动”(witch-hunt),旨在污名化和妖魔化他们的领袖。换言之,第二次弹劾反而把特朗普变成了其支持者眼中的“殉道士”,使其支持率在经历了暴乱后的明显下降后又迅速反弹。2月14-15日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当被问及如果2024年共和党党内初选在当天举行会支持谁时,有54%的共和党人(暴乱后只有42%)表示支持特朗普。该调查还显示,59%的共和党人认为特朗普应该在党内继续扮演重要角色(major role)。特朗普依然是共和党的无冕之王。
从2020年大选结果看,特朗普虽然输了选举,却赢得了7400多万张选票。1964年大选中惨败的共和党候选人戈德华特只获得了2700万张选票(其对手林登·约翰逊则获得了4300多万张选票),但其支持者却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2700万选民不可能错”(27 million can’t be wrong)。半个多世纪之后,特朗普的支持者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用同样的口号给自己打气:“7400万选民不可能错”。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观察人士撰文指出,虽然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主义”(Trumpism)犹在。
其实,完全可以借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来描述特朗普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一个幽灵,特朗普主义的幽灵,在美国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然而,对特朗普主义的围剿、对特朗普“遗毒”的清洗短期内难以成功。特朗普的支持者属于民粹主义选民,他们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主张政府保障基本经济权益(如社会保障和联邦医疗保险),二是强烈抵制民主党推崇的身份政治。只要他们的基本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只要文化多元主义、同性恋权利、堕胎权利等议题仍然主导民主党精英的话语,那么他们就会继续认为自己是“故土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并在2024年选举中继续支持特朗普或类似的候选人。
归根结底,美国国内政治的时势造就了特朗普这个美国民主最大的“恶梦”,而特朗普执政四年又进一步营造了对其有利的美国国内政治的形势。可以说,美国人自己打开了潘多拉之盒,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关上这个盒子。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前任总统特朗普“煽动叛乱”的弹劾条款进行投票,结果为57票赞成、43票反对,针对特朗普的第二次弹劾失败。
投票结束后不久,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发表了现场讲话。麦康奈尔曾是特朗普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在2020年1月特朗普第一次被弹劾的时候竭力为其辩护。这次弹劾他仍然投了反对票,但他在讲话中明确解释了为什么投反对票:由于特朗普已经离任,因此对其的审判已超越了宪法规定的范围,并且即使定罪,罢免已经离任的总统也毫无意义。
在解释为什么投反对票之余,麦康奈尔也对特朗普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批评。他开场就说:“1月6日是耻辱”。接下来他又说:“前总统特朗普在暴乱前的行为是可耻的失职……毫无疑问,特朗普总统对挑起当天的暴乱负有实际上和道义上的责任。冲击国会大厦的人相信他们是在依照总统的意愿行事”。他最后指出:“参议院今天的投票决定并不意味着宽恕在那可怕的一天(或之前)发生的事情。”
有人也许会说,“老奸巨猾”的麦康奈尔——他已经在参议院任职36年——这样做是想两边讨好:投反对票是为了不得罪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而批评他则是为了迎合特朗普的反对者。不过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那就是麦康奈尔真心认为特朗普有罪,并且他的罪行就是颠覆美国民主,只不过作为惩罚,弹劾不适用于他。麦康奈尔眼中特朗普的罪与罚,其实反映了当今美国的严重政治危机。
美国不能承受之罪
美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主国家。民主是美国国家认同的核心之一,没有民主的美国就不成其为美国。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并因此以民主国家的领袖自居,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各种手段推广所谓的自由民主。美国已成为西方民主的象征。不难想象,如果美国自身面临民主倒退(democratic backsliding),那么其国家认同和国际形象都会受到严重损害。
事实上,在诸多观察人士看来,特朗普任期内的所作所为已经让美国民主深陷倒退。早在2018年,哈佛大学两位政治学者出版了《民主如何死亡》(How Democracies Die)一书,详细罗列了特朗普破坏美国民主的各种罪状。他们提出了判断一个民选领导人是否破坏民主的四个指标,即拒绝接受(或不太在乎)民主的游戏规则、否定政治对手的正当性、容忍或鼓励暴力、愿意剥夺对手(包括媒体)的政治自由。他们认为,特朗普同时符合这四个指标,包括拒绝接受2020年选举结果并试图削弱选举的合法性、指责其政治对手(如希拉里)为罪犯、拒绝谴责暴力并暗中为其支持者的暴力行为背书、威胁使用法律手段对付其批评者,等等。在他们看来,特朗普2016年竞选期间及其就任后的诸多言行,已经让美国民主迎来了“至暗时刻”。
这两位学者在撰写此书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唆使其支持者在输掉选举、即将卸任之时暴力冲击国会,试图阻止参众两院联席会认证2020年总统选举中两党提名人在各州获得的选举人票。这也是被视为美国民主最高象征的国会大厦自1814年遭英国军队火烧之后第一次“沦陷”,并且是在美国总统的一手导演下发生的。在任总统公然践踏美国民主的最基本规则之一,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是为什么麦康奈尔说1月6日是耻辱。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则形容1月6日为美国的“国耻日”,堪与罗斯福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称为“国耻日”相比。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主席彼得·哈斯(Peter Haas)在暴乱时发了一条推特:“我们此时此刻看到的画面,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在美国出现——可能会在其他国家的首都发生,但不会是美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看待、尊敬、畏惧或依赖美国。如果后美国时代有一个起始日期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今天”。
对特朗普的反对者来说,他犯下的是不可饶恕之罪——不仅逾越了美国民主的底线,也让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因此,他必须被弹劾,尽管民主党人十分清楚,在其离任之前无法完成弹劾程序,并且参议院也没有足够票数将其定罪。换言之,第二次弹劾是主流政治精英导演的一场政治仪式,其目的不是给特朗普定罪,而是把他永远定在耻辱的十字架上,以告慰被他玷污的美国民主。
美国无法摆脱之幽灵
对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第二次弹劾不过是又一次 “猎巫行动”(witch-hunt),旨在污名化和妖魔化他们的领袖。换言之,第二次弹劾反而把特朗普变成了其支持者眼中的“殉道士”,使其支持率在经历了暴乱后的明显下降后又迅速反弹。2月14-15日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当被问及如果2024年共和党党内初选在当天举行会支持谁时,有54%的共和党人(暴乱后只有42%)表示支持特朗普。该调查还显示,59%的共和党人认为特朗普应该在党内继续扮演重要角色(major role)。特朗普依然是共和党的无冕之王。
从2020年大选结果看,特朗普虽然输了选举,却赢得了7400多万张选票。1964年大选中惨败的共和党候选人戈德华特只获得了2700万张选票(其对手林登·约翰逊则获得了4300多万张选票),但其支持者却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2700万选民不可能错”(27 million can’t be wrong)。半个多世纪之后,特朗普的支持者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用同样的口号给自己打气:“7400万选民不可能错”。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观察人士撰文指出,虽然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主义”(Trumpism)犹在。
其实,完全可以借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来描述特朗普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一个幽灵,特朗普主义的幽灵,在美国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然而,对特朗普主义的围剿、对特朗普“遗毒”的清洗短期内难以成功。特朗普的支持者属于民粹主义选民,他们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主张政府保障基本经济权益(如社会保障和联邦医疗保险),二是强烈抵制民主党推崇的身份政治。只要他们的基本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只要文化多元主义、同性恋权利、堕胎权利等议题仍然主导民主党精英的话语,那么他们就会继续认为自己是“故土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并在2024年选举中继续支持特朗普或类似的候选人。
归根结底,美国国内政治的时势造就了特朗普这个美国民主最大的“恶梦”,而特朗普执政四年又进一步营造了对其有利的美国国内政治的形势。可以说,美国人自己打开了潘多拉之盒,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关上这个盒子。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