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郑永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吗?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交字号:

郑永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吗?

郑永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吗?
2021-11-16 13:57:17
来源:IPP评论 作者: 郑永年
关键词: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中美关系之前的模式是“黑白分明”,未来两国之间的互动模式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不仅存在“黑”和“白”,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共处方式。我们要习惯中美之间这种新的关系、新的互动模式。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当年美苏冷战那样的关系,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反恐等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中美关系不再是“黑白分明”模式

  美国9月以来频繁和中国加强接触,似乎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在10月6日的会晤后,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回暖”了。我并不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

  与特朗普政府情绪化处理中美关系的做法相比,拜登政府的做法更理性一点,但理性并不代表关系的回暖,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甚至变本加厉。

1128067775_16370271173221n.jpg

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8点45分开始视频会晤

  拜登把中美关系界定为“制度之争”,美国不少高级官员早就表示已经放弃改善中美关系的幻想,开始和中国的斗争。在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在某些方面还是在继续朝着不好或者更坏的方向发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界定中美关系时提到,“该合作的合作,该竞争的竞争,该对抗的对抗。”我自己还加了一个说法,对抗分为两种形式,可控的对抗是对抗,不可控的对抗就是冲突。如果这样看的话,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对华的种种行为了。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好像也释放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像戴琪发表和中国“再挂钩”的言论、沙利文同杨洁篪主任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从表象上看,中美关系好像回暖了,迎来了春天。

  另一方面,近期布林肯表示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活动,美国在南海活动频繁。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并未改变其根本立场。我们不能因为中美之间存在着一点合作和对话的迹象,就认为两国关系回暖了。也不能因为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存在冲突,就认为中美之间没有一点合作的空间了。

  中美关系之前的模式是“黑白分明”,未来两国之间的互动模式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不仅存在“黑”和“白”,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共处方式。

  我们要习惯中美之间这种新的关系、新的互动模式。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当年美苏冷战那样的关系,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反恐等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在经贸领域,特朗普一直主张和中国脱钩,但实际上到现在中美经贸都无法脱钩。当前美国已出台了临时国家战略,最终的国家安全战略尚未出台。我想,对美国来说,他们在探索一个对付中国的办法。

  对中国来说,在台湾等一些问题上我们不会退让,但在经贸领域我们没有以牙还牙。当前,中美两国仍在探索如何相处。

  总之,在中美关系上,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两国有对抗和冲突的时候,不要太悲观,不要认为我们可能会回到美苏那样的大国关系中,要记住中美之间还有合作的空间。

  当中美关系出现稳定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乐观或者被迷惑。当前中美关系进入新常态,我们也要用符合新常态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

  “再挂钩”言论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利益

  在看待中美关系时,我们要把握住一点:无论是美国对中国的合作、竞争、对抗、甚至是围堵,都不是为了改善和稳定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为了增进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弱化中国的发展。

  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导致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拜登的贸易政策则是在弱化中国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美国的伤害。作为拜登政府的官员,戴琪不像特朗普那么尖刻,她提出与中国再挂钩的言论,也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戴琪为何在当前提出再挂钩?这是因为当前美国遇到了供应链恶化、通货膨胀上升等问题。特朗普政府为了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鼓动美国企业把产业链回流到美国,鼓动和中国脱钩。

  事实证明,特朗普失败了。拜登为了弱化中国的发展,鼓励美国的企业迁移出中国,哪怕迁到越南等其他国家。现在看,拜登政府的做法不但没有成功,反而给美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当前中国是全球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之一,投资在中国的产业链既不会回流到美国,也不可能转移到越南等其他国家和经济体,这些供应链只能由中国来供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中美两国的贸易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52万亿,增长24.9%。而在同期,中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进出口增速才达到20.5%。

  可以说,美国提出再挂钩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两件事情是两码事,我们不要被迷惑了。当然,中美关系保持稳定是好事,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将采取“精准脱钩”与“精准挂钩”政策

  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面是,不会脱钩,也脱不了钩。如果中国是封闭的国家,中美之间才有可能实现脱钩。

  但美国和中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中国一直强调会深化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立场不会改变。当前中国和东盟等国签订了RCEP,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议虽然受挫,但也表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近期,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再次表明我们对外开放的态度和信心。我想,只要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经济性质、对外开放的国情不发生改变,中美经贸之间是脱不了钩的,那些坚挺的反华派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深刻地影响着中美经贸关系。

  戴琪提出和中国再挂钩,中国当然没有问题。但从美国方面看,拜登政府是一个非常弱的政府,美国国内对华保持理性的声音并不多。

  因此,我们大家还是要放弃幻想,美国不可能真正实现和中国的再挂钩,中美经贸关系也不会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的政策可以概括为“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

  其中,在“精准脱钩”领域,美国认为影响到其国家安全、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未来会继续对中国进行精准封杀。比如,美国为了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高科技领域限制美国的出口。

  美国希望通过高科技领域的“精准脱钩”和“精准封杀”,使得中国的产业链不能实现升级,保持在低水平甚至低水平以下的状态。

  现在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提出“重新挂钩”。那么,哪些领域未来会和中国保持精准挂钩?

  我认为,那些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不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也不可能搬出中国、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美国会继续和中国挂钩,会继续要中国生产。以汽车芯片为例,当前在中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是外国制造商,包括美国的制造商。

  同时,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和国外经济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拜登要精准封杀汽车芯片的话,会损害美国自身和它的西方盟友的利益。在这样的领域,美国不会对中国进行精准封杀。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警惕的一个事情是,当前美国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中国的商品,但为了弱化中国,美国时刻都在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市场,只是当前还没有找到罢了。

  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可能会下调或取消加征的部分关税

  近期,美国通胀压力仍在加剧。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是否会下调或者取消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比如说,取消消费品类商品的加征关税。这个是有可能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美两国紧密联系,其中一个表现是,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减少了美国很大一部分的通胀压力,使得美国的物价保持了稳定。

  然而从特朗普政策开始,美国当局看不到全球经济互相依赖挂钩,提出和中国脱钩。加上疫情影响导致的集装箱短缺、无人卸货、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引起了美国通胀的攀升。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有可能会取消或者下调消费品领域的加征关税。

  实际上,美国要想把通胀降下来、要想使得中美贸易正常化,并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脑袋”就行了。

  拜登执政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指责中国没有完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说中国购买的不够多。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

  在我看来,美国的这种做法是矛盾的,也不可能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的相对优势是高科技,美国最赚钱的也是高科技,但是美国禁止高科技向中国出口,这样的话,美国如何实现自己的贸易均衡?

  当前美国的低附加值产业链已经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国的低附加值产品物美价廉,正好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要。如果美国允许中国购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加上美国购买中国的物美价廉商品,贸易将可以实现一定的均衡,或者说贸易逆差不会那么大。

  美国现在矛盾的做法是,一方面不向中国出售高科技产品,一方面又想保持未来贸易的均衡,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就导致了美国通胀的上升。

  世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大经济体,各个国家之间只有存在进口和出口,才会有贸易均衡。出于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而非其他的因素,美国人为此打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均衡。

  要想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实现贸易均衡,要想把美国国内的通胀降下来,很容易。这些问题都是美国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美国不需要做什么,美国只需要解放思想、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要拿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美国高通胀、供应链恶化还是对中国造成一定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受美国通胀的影响等,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疫情、美国的脱钩政策,珠三角地区的高科技行业也受到了影响。

  但从整体上看,我不认为美国的通胀等问题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受到的输入性影响是有限的。中国的体量大、消化能力也强,中国整体的国民经济不会受到美国太大的影响。

  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中美关系也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美国提出要脱钩,但并没有成功。因此,中国自己要保持足够的理性,我们有能力消化和对付美国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和美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害怕和美国的竞争,要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责任编辑:昀舒
郑永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吗?

郑永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吗?

2021-11-16 13:57:17
来源:IPP评论 作者: 郑永年
中美关系之前的模式是“黑白分明”,未来两国之间的互动模式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不仅存在“黑”和“白”,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共处方式。我们要习惯中美之间这种新的关系、新的互动模式。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当年美苏冷战那样的关系,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反恐等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中美关系不再是“黑白分明”模式

  美国9月以来频繁和中国加强接触,似乎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在10月6日的会晤后,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回暖”了。我并不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

  与特朗普政府情绪化处理中美关系的做法相比,拜登政府的做法更理性一点,但理性并不代表关系的回暖,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甚至变本加厉。

1128067775_16370271173221n.jpg

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8点45分开始视频会晤

  拜登把中美关系界定为“制度之争”,美国不少高级官员早就表示已经放弃改善中美关系的幻想,开始和中国的斗争。在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在某些方面还是在继续朝着不好或者更坏的方向发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界定中美关系时提到,“该合作的合作,该竞争的竞争,该对抗的对抗。”我自己还加了一个说法,对抗分为两种形式,可控的对抗是对抗,不可控的对抗就是冲突。如果这样看的话,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对华的种种行为了。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好像也释放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像戴琪发表和中国“再挂钩”的言论、沙利文同杨洁篪主任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从表象上看,中美关系好像回暖了,迎来了春天。

  另一方面,近期布林肯表示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活动,美国在南海活动频繁。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并未改变其根本立场。我们不能因为中美之间存在着一点合作和对话的迹象,就认为两国关系回暖了。也不能因为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存在冲突,就认为中美之间没有一点合作的空间了。

  中美关系之前的模式是“黑白分明”,未来两国之间的互动模式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不仅存在“黑”和“白”,在“黑”和“白”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共处方式。

  我们要习惯中美之间这种新的关系、新的互动模式。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当年美苏冷战那样的关系,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反恐等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在经贸领域,特朗普一直主张和中国脱钩,但实际上到现在中美经贸都无法脱钩。当前美国已出台了临时国家战略,最终的国家安全战略尚未出台。我想,对美国来说,他们在探索一个对付中国的办法。

  对中国来说,在台湾等一些问题上我们不会退让,但在经贸领域我们没有以牙还牙。当前,中美两国仍在探索如何相处。

  总之,在中美关系上,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两国有对抗和冲突的时候,不要太悲观,不要认为我们可能会回到美苏那样的大国关系中,要记住中美之间还有合作的空间。

  当中美关系出现稳定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乐观或者被迷惑。当前中美关系进入新常态,我们也要用符合新常态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

  “再挂钩”言论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利益

  在看待中美关系时,我们要把握住一点:无论是美国对中国的合作、竞争、对抗、甚至是围堵,都不是为了改善和稳定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为了增进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弱化中国的发展。

  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导致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拜登的贸易政策则是在弱化中国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美国的伤害。作为拜登政府的官员,戴琪不像特朗普那么尖刻,她提出与中国再挂钩的言论,也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戴琪为何在当前提出再挂钩?这是因为当前美国遇到了供应链恶化、通货膨胀上升等问题。特朗普政府为了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鼓动美国企业把产业链回流到美国,鼓动和中国脱钩。

  事实证明,特朗普失败了。拜登为了弱化中国的发展,鼓励美国的企业迁移出中国,哪怕迁到越南等其他国家。现在看,拜登政府的做法不但没有成功,反而给美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当前中国是全球疫情防控最好的国家之一,投资在中国的产业链既不会回流到美国,也不可能转移到越南等其他国家和经济体,这些供应链只能由中国来供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中美两国的贸易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52万亿,增长24.9%。而在同期,中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进出口增速才达到20.5%。

  可以说,美国提出再挂钩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两件事情是两码事,我们不要被迷惑了。当然,中美关系保持稳定是好事,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将采取“精准脱钩”与“精准挂钩”政策

  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面是,不会脱钩,也脱不了钩。如果中国是封闭的国家,中美之间才有可能实现脱钩。

  但美国和中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中国一直强调会深化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立场不会改变。当前中国和东盟等国签订了RCEP,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议虽然受挫,但也表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近期,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再次表明我们对外开放的态度和信心。我想,只要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经济性质、对外开放的国情不发生改变,中美经贸之间是脱不了钩的,那些坚挺的反华派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深刻地影响着中美经贸关系。

  戴琪提出和中国再挂钩,中国当然没有问题。但从美国方面看,拜登政府是一个非常弱的政府,美国国内对华保持理性的声音并不多。

  因此,我们大家还是要放弃幻想,美国不可能真正实现和中国的再挂钩,中美经贸关系也不会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未来在经贸领域,美国对华的政策可以概括为“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

  其中,在“精准脱钩”领域,美国认为影响到其国家安全、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未来会继续对中国进行精准封杀。比如,美国为了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高科技领域限制美国的出口。

  美国希望通过高科技领域的“精准脱钩”和“精准封杀”,使得中国的产业链不能实现升级,保持在低水平甚至低水平以下的状态。

  现在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提出“重新挂钩”。那么,哪些领域未来会和中国保持精准挂钩?

  我认为,那些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不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也不可能搬出中国、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美国会继续和中国挂钩,会继续要中国生产。以汽车芯片为例,当前在中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是外国制造商,包括美国的制造商。

  同时,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和国外经济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拜登要精准封杀汽车芯片的话,会损害美国自身和它的西方盟友的利益。在这样的领域,美国不会对中国进行精准封杀。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警惕的一个事情是,当前美国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中国的商品,但为了弱化中国,美国时刻都在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市场,只是当前还没有找到罢了。

  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可能会下调或取消加征的部分关税

  近期,美国通胀压力仍在加剧。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是否会下调或者取消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比如说,取消消费品类商品的加征关税。这个是有可能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美两国紧密联系,其中一个表现是,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减少了美国很大一部分的通胀压力,使得美国的物价保持了稳定。

  然而从特朗普政策开始,美国当局看不到全球经济互相依赖挂钩,提出和中国脱钩。加上疫情影响导致的集装箱短缺、无人卸货、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引起了美国通胀的攀升。为减缓通胀压力,美国有可能会取消或者下调消费品领域的加征关税。

  实际上,美国要想把通胀降下来、要想使得中美贸易正常化,并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脑袋”就行了。

  拜登执政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指责中国没有完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说中国购买的不够多。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

  在我看来,美国的这种做法是矛盾的,也不可能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的相对优势是高科技,美国最赚钱的也是高科技,但是美国禁止高科技向中国出口,这样的话,美国如何实现自己的贸易均衡?

  当前美国的低附加值产业链已经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国的低附加值产品物美价廉,正好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要。如果美国允许中国购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加上美国购买中国的物美价廉商品,贸易将可以实现一定的均衡,或者说贸易逆差不会那么大。

  美国现在矛盾的做法是,一方面不向中国出售高科技产品,一方面又想保持未来贸易的均衡,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就导致了美国通胀的上升。

  世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大经济体,各个国家之间只有存在进口和出口,才会有贸易均衡。出于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而非其他的因素,美国人为此打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均衡。

  要想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实现贸易均衡,要想把美国国内的通胀降下来,很容易。这些问题都是美国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美国不需要做什么,美国只需要解放思想、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要拿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美国高通胀、供应链恶化还是对中国造成一定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受美国通胀的影响等,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疫情、美国的脱钩政策,珠三角地区的高科技行业也受到了影响。

  但从整体上看,我不认为美国的通胀等问题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受到的输入性影响是有限的。中国的体量大、消化能力也强,中国整体的国民经济不会受到美国太大的影响。

  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中美关系也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美国提出要脱钩,但并没有成功。因此,中国自己要保持足够的理性,我们有能力消化和对付美国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和美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害怕和美国的竞争,要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郑永年:美国频繁和中国进行接触,当前中美关系回暖了吗?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