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一个民族能够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复错误,就避免了一错再错付出的高昂代价。究其原因,一是直面问题,不掩饰不回避,追究原因才能吸取教训,这和每次空难后必须找出原因是一样的。二是法治的功劳,美国人以法律为最高权威,每次问题的解决都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再出现类似问题就有法可依,也就不算问题了。”
在《回眸哈佛》一书中,钱满素这样描述美国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
对于从小就在“打倒美帝”之类口号中长大的钱满素而言,坐在哈佛大学课堂里学习美国历史,是一件非常颠覆固有价值观的事情。她发现,美国人自己的历史文本也有“帝国主义阶段”的说法,丝毫没有避讳。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本意就是一个国家向外扩张的行为,美国历史上每次领土扩张,都会在其国内引起争议和批评,这些争议和批评都被如实记录下来供学生学习。
钱满素还写道,她刚到美国,就在电视上见到里根早年拍的电影。里根不是一个一流演员,美国人并没有因为他当了总统就吹捧他的演技,也没有因为他当了总统就停止播放其早年电影为他掩饰,一切都很自然。
后来,因为对美国历史的逐渐了解,钱满素不再惊讶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如克林顿陷入莱温斯基丑闻,钱满素就写道:
“只要他在宣誓下说了谎,就一定会有人穷追猛打将他揪出来,没有哪个人或者机构能够拦得住。更有美国特色的是:只要弹劾通不过,克林顿就能照样风风光光当他的总统,不会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而声名狼藉,抬不起头来;也没人会说三道四,因此而不服从他的领导。”
最让钱满素感慨的,是历史不长的美国,史书数量却极巨。相比之下,中国历史悠长,但“能称为正史的中国史书也就那么多,因为中国自古就立下官方修史的规矩,民间是不能随便写史的,更不用说拿一个草民写的史书来当教材。”
钱满素写道:
“美国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民间编写,政府没有专门机构编写教材,也没有这笔开支。史家各写各的,没有限制,也不需要统一观点。有多少人想构建自己的体系,就可能写出多少本美国史来,一起进入出版市场去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美国人好像不怕历史被歪曲,他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出版市场保持自由,学界和读者便自有公论,优秀著作一定会脱颖而出,胡说八道的一定会招来抨击而被淘汰。”
钱满素将这种历史观念引申至历史的轨迹:“中国史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具有一种循环往复、螺旋升降的特点,非常符合‘历史重复自己’这句老话。相比之下,美国历史的发展更像一条直线,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同一问题基本上不会重复出现,也就无须重复解决。如果说美国历史也在重复自己,那就是四年一次的大选,而它更像是一种自我更新的方式。”
比如17世纪殖民初期的主题是定居,尾声就是结束殖民地身份,创建合众国。19世纪一开始是西进运动,激化了自由制度与奴隶制的对决。内战爆发,最终铲除奴隶制。19世纪的后40年,全国投入铁路建设和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此后的美国,又在极高的财富增速下面对新问题,比如垄断、贫富不均和劳资矛盾等,于是在20世纪初通过各种改革,社会完成转型,缓和各种矛盾。之后的大萧条,又让美国强化联邦政府功能,创建社会保障体系……
换言之,美国历史没有太多的重复,面对的总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很少会以类似方式卷土重来。究其原因,正是本文开头钱满素的那段总结,法治强于人治。
可贵的是,民间修史的美国,虽然史学家观点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挖掘美国历史上需要反省的问题,如早年强迫印第安人迁徙、黑奴制度、侵略墨西哥战争、内战后南方长期的种族隔离、加州的排华法案、“二战”期间的日裔集中营和麦卡锡主义等。
钱满素写道:
“搜索美国历史诟病的人从不收手,也就没有什么历史问题可能被隐瞒。在一次又一次的筛滤后,美国历史上的罪恶已经很少能够被遗漏,凡此种种,都是美国人自己明明白白写在史书上的。只要揭露出来的问题言之有理,总能得到众口支持,被誉为史学成就。正因为学术起着澄清真相的作用,迄今为止,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已经对若干历史问题作出正式道歉以正视听,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所涉人员进行了赔偿。”
即使是美国历史上公认的伟大人物,如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和林肯等,也照样被史学家们“挑剔”,不存在任何禁忌。
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就是对待现实的态度,所以美国一直是一个不断唱衰自己的国家,民众永远在挑政府的毛病。
钱满素是美国文明史专家,著述甚丰,这本《回眸哈佛》源于她在1984年至1992年间在哈佛大学攻读美国文明史博士的经历。
作为文革后首批赴美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钱满素记录的是一个与世界隔膜多年的中国人对美国的直观感受,并可以从感性转向理性,探析现象背后的历史因素。
对于钱满素来说,哈佛大学的意义极其重大。她曾写道:“哈佛并无固定的政治立场,也不在意多数的认同,它教育和欣赏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能力,它只忠于镌刻在校徽上的那个拉丁文字‘Veritas’(真)。”
当然,要理解哈佛的独立性,就不能忽视它的民办身份。与其他大学一样,它不受美国政府管辖,始终处于自治状态。
“一个民族能够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复错误,就避免了一错再错付出的高昂代价。究其原因,一是直面问题,不掩饰不回避,追究原因才能吸取教训,这和每次空难后必须找出原因是一样的。二是法治的功劳,美国人以法律为最高权威,每次问题的解决都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再出现类似问题就有法可依,也就不算问题了。”
在《回眸哈佛》一书中,钱满素这样描述美国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
对于从小就在“打倒美帝”之类口号中长大的钱满素而言,坐在哈佛大学课堂里学习美国历史,是一件非常颠覆固有价值观的事情。她发现,美国人自己的历史文本也有“帝国主义阶段”的说法,丝毫没有避讳。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本意就是一个国家向外扩张的行为,美国历史上每次领土扩张,都会在其国内引起争议和批评,这些争议和批评都被如实记录下来供学生学习。
钱满素还写道,她刚到美国,就在电视上见到里根早年拍的电影。里根不是一个一流演员,美国人并没有因为他当了总统就吹捧他的演技,也没有因为他当了总统就停止播放其早年电影为他掩饰,一切都很自然。
后来,因为对美国历史的逐渐了解,钱满素不再惊讶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如克林顿陷入莱温斯基丑闻,钱满素就写道:
“只要他在宣誓下说了谎,就一定会有人穷追猛打将他揪出来,没有哪个人或者机构能够拦得住。更有美国特色的是:只要弹劾通不过,克林顿就能照样风风光光当他的总统,不会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而声名狼藉,抬不起头来;也没人会说三道四,因此而不服从他的领导。”
最让钱满素感慨的,是历史不长的美国,史书数量却极巨。相比之下,中国历史悠长,但“能称为正史的中国史书也就那么多,因为中国自古就立下官方修史的规矩,民间是不能随便写史的,更不用说拿一个草民写的史书来当教材。”
钱满素写道:
“美国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民间编写,政府没有专门机构编写教材,也没有这笔开支。史家各写各的,没有限制,也不需要统一观点。有多少人想构建自己的体系,就可能写出多少本美国史来,一起进入出版市场去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美国人好像不怕历史被歪曲,他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出版市场保持自由,学界和读者便自有公论,优秀著作一定会脱颖而出,胡说八道的一定会招来抨击而被淘汰。”
钱满素将这种历史观念引申至历史的轨迹:“中国史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具有一种循环往复、螺旋升降的特点,非常符合‘历史重复自己’这句老话。相比之下,美国历史的发展更像一条直线,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同一问题基本上不会重复出现,也就无须重复解决。如果说美国历史也在重复自己,那就是四年一次的大选,而它更像是一种自我更新的方式。”
比如17世纪殖民初期的主题是定居,尾声就是结束殖民地身份,创建合众国。19世纪一开始是西进运动,激化了自由制度与奴隶制的对决。内战爆发,最终铲除奴隶制。19世纪的后40年,全国投入铁路建设和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此后的美国,又在极高的财富增速下面对新问题,比如垄断、贫富不均和劳资矛盾等,于是在20世纪初通过各种改革,社会完成转型,缓和各种矛盾。之后的大萧条,又让美国强化联邦政府功能,创建社会保障体系……
换言之,美国历史没有太多的重复,面对的总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很少会以类似方式卷土重来。究其原因,正是本文开头钱满素的那段总结,法治强于人治。
可贵的是,民间修史的美国,虽然史学家观点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挖掘美国历史上需要反省的问题,如早年强迫印第安人迁徙、黑奴制度、侵略墨西哥战争、内战后南方长期的种族隔离、加州的排华法案、“二战”期间的日裔集中营和麦卡锡主义等。
钱满素写道:
“搜索美国历史诟病的人从不收手,也就没有什么历史问题可能被隐瞒。在一次又一次的筛滤后,美国历史上的罪恶已经很少能够被遗漏,凡此种种,都是美国人自己明明白白写在史书上的。只要揭露出来的问题言之有理,总能得到众口支持,被誉为史学成就。正因为学术起着澄清真相的作用,迄今为止,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已经对若干历史问题作出正式道歉以正视听,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所涉人员进行了赔偿。”
即使是美国历史上公认的伟大人物,如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和林肯等,也照样被史学家们“挑剔”,不存在任何禁忌。
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就是对待现实的态度,所以美国一直是一个不断唱衰自己的国家,民众永远在挑政府的毛病。
钱满素是美国文明史专家,著述甚丰,这本《回眸哈佛》源于她在1984年至1992年间在哈佛大学攻读美国文明史博士的经历。
作为文革后首批赴美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钱满素记录的是一个与世界隔膜多年的中国人对美国的直观感受,并可以从感性转向理性,探析现象背后的历史因素。
对于钱满素来说,哈佛大学的意义极其重大。她曾写道:“哈佛并无固定的政治立场,也不在意多数的认同,它教育和欣赏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能力,它只忠于镌刻在校徽上的那个拉丁文字‘Veritas’(真)。”
当然,要理解哈佛的独立性,就不能忽视它的民办身份。与其他大学一样,它不受美国政府管辖,始终处于自治状态。